宋獻策心中疑惑,總覺得賀人龍不太對頭,不過想到此行的目的,他還是微笑道:“出家人不打誑語!” “這不是和尚說的麼?”賀人龍笑道。 “佛本是道!”宋獻策一點也不尷尬,“老道也是出家人,道理是一樣的。” 賀人龍聞語配合道:“這麼說本帥真有封侯的命?” 宋獻策沒想到賀人龍這麼配合,都把他整不會了,“呃~那個~據老道觀之,侯爵對猛帥而言,應是唾手可得!” 賀人龍笑滿臉熱情,“那先生可知本帥如何才能封侯?” 這是賀瘋子麼?這是那個讓闖王和明朝都頭疼的賀人龍嗎? 宋獻策一路上想了很多用來說服賀人龍的辦法,可沒有一種是現在的情況。 宋獻策心中有些意外,不過賀人龍這麼上道,他倒也省了許多事情。 這時他拂塵一甩,剛要人前顯聖,賀人龍卻嘴角上揚,拉著他的手問道:“先生是不是想說,如今天下大亂,明朝氣數已盡,闖王兵發潼關,隻要本帥助闖王奪取關中,立下不世之功,豈無公侯之賞!” 宋獻策到延安地目的,就是為了遊說賀人龍投靠李自成。 這點賀人龍猜到不難,可他想說的詞兒也被猜到,就讓宋獻策有些意外了。 老子是道士,還是你賀人龍是道士。 這個賀瘋子,把老道想說的話都說了,讓老道如何顯聖。 宋獻策無奈一笑,見賀人龍已經道破他的來意,他也就不裝神弄鬼,正色道:“猛帥英明,能猜到老道心中想法。老道這次前來,確實受闖王之托,希望猛帥歸順闖王,邀請猛帥共圖大業,不知大帥意下如何?” 賀人龍道:“明朝日薄西山,不識忠臣。本帥為皇帝小兒效命十餘載,立下悍馬功勞,可明朝如何待我?” 這明顯是次自問自答,宋獻策聽了心頭暗喜,隻覺大事成矣! 他不禁暗自催著賀人龍,“你快說呀,快說明朝怎麼對你,你不說出來,老道怎麼順勢讓你歸順闖王!” 賀人龍看見宋獻策滿眼期待,卻忽然不說了。 他忽然把宋獻拉策到軍前,微笑問道:“先生覺得本帥兵馬如何?” 宋獻策剛覺得有戲,沒想到賀人龍突然轉彎,差點沒閃著他的老腰。 宋獻策隻能配合看去,隻見校場上數千兵馬,殺聲震天的操練,從軍官到士卒都很有精神。 “猛帥之軍,可謂虎狼之師!”宋獻策很上道的恭維一句。 賀人龍又問道:“本帥若率領這些兵馬舉兵南下如何?” 宋獻策眉頭一挑,他看著校場上賣力操練的軍士,忽然間悟了。 一瞬間,他覺得自己找到了賀人龍在延安起兵後,沒有乘勢南下奪取西安的原因。 這廝是算準了闖王得知關中內亂,會派遣使者前來見他,所以故意將兵馬集中於延安,好待價而沽,等著闖王開出條件。 這麼說來,他對侯爵不滿,還想更進一步。 宋獻策道:“猛帥兵強馬壯,若是發兵南下,必然勢如破竹,無人可擋。” 賀人龍道:“本帥也這麼覺得。” 宋獻策微微蹙眉,這個賀人龍還真不是一般莽夫,他已經清楚了自身的價值。 宋獻策反握緊賀人龍的手,“猛帥,闖王屯兵潼關之外,正等猛帥配合,隻要猛帥助闖王入關,將來封個開國公也不是沒可能。” 賀人龍放開宋獻策,忽然負手而立,感慨道:“十年汗馬建奇功,闖獻聞風亦計窮,應是有明天數盡,廟堂先自戮元戎。唉~唉~” 一眾賀部將領,方才聽得雲裡霧裡,大帥方才似乎有意釋放善意,可到了關鍵時刻,怎麼去吟詩了。 這詩宋獻策以前沒聽過,他頗為意外,竟有老道七成水平。 不過,當著老道這個闖軍使者的麵,吟“闖獻聞風亦計窮”合適麼? 宋獻策體會其中意思,想到賀人龍前半生,大概體會到賀人龍的心境。 賀人龍為明朝效力多年,對明朝有一定忠誠。 同時,崇禎要殺賀人龍,又令賀人龍心寒,讓他感到不公。 毫無疑問,如今賀人龍對明朝很失望,正是他招降的絕佳時機。 賀人龍麵對招降,麵對國公之賞,明顯已經動意,現在隻是需要一個借口,就可以叛明歸闖。 宋獻策覺得隻需他再說兩句,就能讓賀人龍歸順闖王。 這時,宋獻策剛要開口,賀人龍卻嘆息一聲,“唉!今天時間不早,宋先生一路疲乏,安排宋先生到驛館住下吧!” “猛帥~”宋獻策剛要談正事,哪裡肯休息。 “宋先生請吧!”韓琛走過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側身請道:“俺帶先生去驛館。” 宋獻策見賀人龍沒有繼續交談的意思,心中覺得可惜,不過看賀人龍的情況,他覺得把握很大,倒也不急於一時。 於是,宋獻策隻能行禮告退,然後跟著韓琛一道前往驛館。 這時宋獻策一走,李成棟便問道:“大帥,接下來怎麼辦?” “嗬嗬~”賀人龍笑道:“自然是好吃好喝供著宋先生,順便安排幾個女人伺候,本帥要讓宋先生樂不思蜀。” 簡伯約笑道:“大帥想招降這位宋先生。” 宋獻策的才能並不出眾,但是老李既然送來,賀人龍自然要把宋獻策扣下來,沒有還回去的道理。 畢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他麾下就個童生簡伯約,怎麼也得再湊兩個。 賀人龍頷首道:“不錯,既然要與老李爭關中,本帥豈能讓宋獻策回去。” 李成棟等人聞言,不禁笑了起來。 李自成招降賀人龍不成,還搭上個宋獻策。 自家大帥這是給李自成來個梅開二度,也不知道李自成受不受得了。 …… 驛館。 韓琛將宋獻策帶到驛館安置,便告辭離去。 這時宋獻策站在窗邊,見韓琛走遠,遂即找人要來筆墨紙硯,然後關起門來,給李自成去信。 “臣今日至延安,得賀人龍接見。臣觀其態度,應有投靠大王之意。其為明朝效力十餘載,心中尚有不甘,一時難以定計。臣既至延綏,定當勸說賀人龍出兵南下,迎接大王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