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懷著對未來的美好向往,期待著訂婚後的生活。
  林芝甚至決定了,等李雲海搬進別墅以後,她就跟父母說一聲,然後搬出來和李雲海住在一起。
  李雲海覺得她這個想法太過理想化了,雖然他也很想林芝搬出來住。
  林芝笑著說道,你放心,我能說服我爸媽!
  春季廣交會圓滿結束。
  李雲海滿載而歸。
  回到西州後,李雲海開始擴建工廠,大展拳腳。
  李雲海做了一項統計。
  本屆廣交會上,他一共接到1050噸CCA的訂單。
  還有2.2萬噸碳粉的訂單!
  CCA裡麵,其中有300噸是彩色CCA,每噸的價格是黑色CCA的兩倍。
  這麼算起來,CCA的訂單金額,高達1.485億美元,合計人民幣4.158億元。
  2.2萬噸碳粉,算起來是1.21億美元,合計人民幣3.388億元。
  兩項加在一起是2.695億美元,合計7.546億人民幣。
  這個數據,和李雲海在廣交會結束時計算的一模一樣,沒有差錯。
  林小鳳擺得正自己的位置,她也不願意占李雲海的便宜。
  一來CCA是李雲海花了巨資研製出來的,二來這些訂單也是李雲海拉回來的。
  所以她跟李雲海的分紅方式,按照建廠之初確定的那樣分配。
  CCA分廠的利潤,全部歸李雲海所有,碳粉廠的利潤,兩人平分。
  碳粉廠的訂單,林小鳳隻分一半,也自價值不菲。
  除掉七七八八的開支、成本、運費,預估下來,李雲海可以賺到5.5億元,林小鳳可以賺到1.3億元。
  這可比李雲海之前預計的還要多。
  林小鳳說這樣的分配很合理,她什麼也沒做,什麼風險不用擔,凈賺1.3億!已經十分知足了。
  女人的闖勁和抗風險的能力,還是不能和男人相提並論,這也是她的局限性,雖然她在國外待過很長時間,但她看不到CCA的未來。
  否則的話,她完全可以和李雲海平分這些利潤。
  但對林小鳳來說,投資一家工廠,賺到了這麼多的錢,完全是意外驚喜,她已經很滿意。
  李雲海擴大了CCA的生產線。
  他覺得現有的生產線,產能不高,占地麵積大,可以進行優化和調整。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乾。
  李雲海找到化工研究院,又交給他們一個新的課題,那就是研究一套新型生產線。
  同時,他還要研究和優化配方,提高碳粉的黑度,黑度當然是越高越好,平均黑度能達到1.5,就是比較好的碳粉,此外,還要提高轉印率、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廢粉。
  李雲海要打造優質、優價的耗材。
  他的要求是,耗粉量低、光澤度強、兼容性廣、整體效果接近原裝,價格合理,高性價比!
  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生產的CCA遙遙領先,就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
  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國外的采購商人並不是傻子,他們會進行對比。
  如果你的新型產品,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好的體驗、好的銷售,那他們很快就會拋棄你。
  他們才不管你是不是所謂的新型CCA!
  所以,李雲海必須精益求精,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斷的開拓創新,繼續研究開發,才能在世界CCA中立於不敗之地。
  李雲海之前請的那個研究團隊,仍然留了下來,他再次投入了500萬,進行新配方和生產線的優化設計。
  他還邀請了機械設備製造方麵的大佬加入這個團隊,將整個科研團隊的人數,擴張到了100人。
  李雲海給每個科研人員的每月補貼,提高到了300塊錢。
  100個人,每個月的補貼費用就高達3萬元,一年就是36萬。
  此外,他還設立了高額的獎金製度,凡是做出科研成果來的,都有不菲的獎勵。
  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知識的價值。
  比起研究新型CCA來,對配方進行優化,開發新的生產線,相對來說又要容易一些。
  經過一番擴建,CCA分廠,一共擁有生產線10條,其中黑色7條,彩色3條。
  省化工研究院的研發中心,等於成了李雲海的禦用研發中心。裡麵的研發檢查設備均為世界先進水平的進口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