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金。
朝陽門外大街,往東有太平巷、楊家胡同等胡同。楊家胡同門牌1到29號,裡麵有北金醫療器械廠、北金起重設備廠、北金復印機廠、朝陽小學等單位。
一輛的士停到了復印機廠門口。
李雲海和林芝下了車,走到保衛室登記。
“同誌,你好,請問你們廠長在嗎?”李雲海禮貌的問保衛。
“你們是誰?找廠長有什麼事?”
“我們是四海集團的,我們公司經營辦公設備,我找你們廠長談業務。”
“四海集團,哦,我知道了,四海打字機,是你們工廠生產的吧?天天晚上看到你們公司的廣告。”
“嗬,是的。”
保安讓他們登記了信息,又指明了廠長辦公室所在的方向。
李雲海說了聲謝謝,和林芝往辦公樓來,找到廠長辦公室。
廠長辦公室裡,有兩張辦公桌,一個男青年坐在裡麵,麵凈無須,斯文有禮。
李雲海一眼便看出,男青年並非廠長。他敲了敲敞開的門板,笑著問道:“同誌,你好,請問趙廠長在嗎?”
男青年抬起頭來,看一眼李雲海和林芝,問道:“你們是誰?找趙廠長有什麼事嗎?”
“我們是四海集團的,我們公司主營辦公設備,想找趙廠長談點業務。”
“四海集團?賣四海打字機的那家公司吧?”
“是的。”
“哦,快快請進。趙廠長下車間了,應該快回來了。請你們稍等。”
“好,謝謝。”
辦公室裡有報刊架。
李雲海順手拿了一份報紙,坐在椅子上看了起來。
林芝微微偏過頭,看著他手裡的報紙。
她指著一則新聞說道:“雲海,你看,今年的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又要召開了呢!”
李雲海仔細看了看那篇報導,說道:“我們也可以參加,全國的公營、私營、合資印刷機廠、打印機廠、復印機廠,都可以參加本展覽會。”
男青年倒了兩杯水端過來,放在他倆麵前,聞言笑道:“你們四海集團也生產復印機嗎?”
李雲海道了一聲謝謝,說道:“暫時還沒有,我們現在生產打印機,復印機很快就會有了。”
門外傳來很重的走路聲,又急又快,聽得出來,這腳步的主人應該是個雷厲風行的男人。
沉穩的腳步聲,來到了辦公室。
男青年喊道:“趙廠長。四海集團的人找你。”
趙廠長四十歲左右,長得高大壯實,穿著卡其布製作的工裝,他看向李雲海。
李雲海起身笑道:“趙廠長,你好,我是四海集團的李雲海。很高興見到你。”
趙廠長哎喲一聲,伸出手來:“你就是李總啊!久仰大名!”
四海集團最近一年來,在央視天天打廣告,沒聽過四海集團大名的人隻怕不多。隻不過大多數人看了以後不會細思,而同行之間,自然比較留意。
再加上去年在上海舉辦的打字大賽,更讓四海集團的打字機名揚天下。
也因為此事,連想公司對四海集團產生了極大的怨言。
對方說是要告狀,但最後又沒有告。
或許他們也知道,他們的產品和四海打字機有著不小的差距,不是打官司就可以彌補的。如果輸了比賽,再輸了官司,豈不是更捧高了四海打字機?
李雲海還想等著對方繼續鬧大,好借此做文章,結果不了了之。
那次打字機大賽,讓四海打字機一戰成名,全國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趙廠長笑道:“四海打字機很好用,我們廠裡買了兩臺,給辦公室的文員在使用,用了這麼久,從來沒有出過故障,可見質量十分過硬!”
此人名叫趙義,是個很爽朗的北金爺們。
兩人都是做辦公設備的,聊起來有共同話題。
李雲海談到了國內復印機的發展歷史和當前情勢。
1965年,我國第一臺靜電復印機,在754廠誕生。
然而,如果想作為商用,大麵積推廣普及,卻是渺茫。因為專利保護的原因,有些事情可以做,卻劃不來。
柯尼卡美能達、施樂、理光、惠普、京瓷等品牌,這些技術的先驅者,經過市場的耕耘,已經創出了一條開闊的路,大家在上麵走了多年,覺著很舒服,並且習慣成自然。
這時候,我們想在旁邊開一條岔路做引流,專利保護下,你這條路,還不能和既有道路相同,如果一樣也行,需要支付大量專利費。這種情況下,開創一條全新的道路,要考慮成本,還要引流,何其艱難!
但是再難,也得迎難而上。
1966年,以新材料研究室為主體的津門復印技術研究所,在津成立。
1967年,我國試製出第一臺海鷗Se-1型大型工程圖紙復印機。
1974年,我國第一臺自主設計研製的辦公用硒靜電復印機,在國營漢光機械廠誕生,共生產8萬餘臺,產值超過 1億元。
改革開放後,國外的復印機大舉進入我國。
1984年,佳能與我國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在湛江和津門生產復印機,這標誌著佳能正式進入我國市場,同年推出了數碼激光復印機“NP-9030”。
理光公司和桂林儀表廠合作。
上海施樂、津門佳能、漢光優美、湛江佳能、桂林理光、花城理光、江城友誼,等等復印機廠相繼成立,共同瓜分我國的復印機市場。
隨著國外復印機的進入,國產的復印機廠,隻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麼合資,要麼湮沒在歷史塵埃中。
北金復印機廠,沒有趕上合資的快車,已經被同行遠遠的甩到了後麵。
在計劃經濟時代,北金復印機廠還能生存,反正生產出來的產品,自有相關的企事業單位進行消化。
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北金復印機廠已經年年虧損。
工廠拿不出經費搞研發,又沒有外資復印機廠進行技術合作,生產出來的產品,功能單一,效果一般,落後於同類產品,被市場淘汰,已成定局。
談到工廠的現狀,趙義發出一聲無奈的長嘆,說道:“李總啊,你別跟我談未來,我們廠已經沒有未來了。”
他舉起右手兩根手指頭,說道:“兩年,我們廠最多再撐兩年!”
李雲海微微一笑:“趙廠長,何故如此悲觀?我這不是來找你合作了嗎?”
趙義一怔,訝道:“李總,你們四海集團,也生產復印機?我怎麼沒聽說啊?”
李雲海笑道:“我們正打算生產復印機,需要大批的技術人才,也需要一家生產工廠。我準備了兩個方案,一是自己建廠,自己招人,二是收購一家現有的復印機廠。”
趙義問道:“那你此來?”
李雲海道:“實不相瞞,我此來貴廠,就是想尋求合作。如果能收購貴廠,那我就收購,如果貴廠不賣,那我就和你們談技術合作。”
他準備了兩套方案,以北金復印機廠的現狀,他們總能找到合作的方式。
趙義沉思良久,說道:“此事我不能做主,我是工廠的廠長,但是能決定工廠命運的人,卻不是我。”
李雲海表示理解,拿出兩份合同來,遞給趙義,說道:“這是我準備的合作草案,請趙廠長過目,你如果覺得我開出來的條件還可以,對貴廠未來的發展有利,請你轉呈上級閱覽,如果可以達成合作的話,請你通知我們就行。”
趙義接過合同,展開來看了一遍,微微動容,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李雲海開出來的條件十分優越。
如果收購的話,四海集團願意出價5000萬人民幣。
以北金復印機現有的資產,還值不了這個價,因為現有的廠房、機器,其實都是些二手貨,算上折舊的話,不值多少錢。
5000萬的收購方案,可以算是十分不錯的了。
李雲海在合同中注明,四海集團收購之後,將投入2億元進行全麵改造,研發新型全中文復印機。
此外,李雲海又提供了技術合作的選擇,就是四海集團出錢,北金復印機廠出人出力,兩家共同合作,研製新產品。
不得不說,李雲海開出來的條件,都十分的誘人,也算得上公道。
趙義撐著下巴,看著手裡的兩份合同,沉吟良久,感嘆的說道:“李總,你是一個有大抱負的人,也是一個慷慨的人!從我個人來講,我很願意和你合作。我更期待你們能收購我們廠,帶領我們走上新的輝煌!不過我不能做主,我會向上級呈遞這兩份合同,爭取和你們達成合作。”
李雲海笑道:“那我就等趙廠長的好消息。”
林芝看出來了,趙義有心合作,但可能要麵臨很大的阻力,心念一動,說道:“國企的改革,已經拉開了帷幕,各大城市都有國企職工進行了分流,在國企改革方向的選擇上,職工應該擁有更多的權利。他們以前是工廠的主人翁,工廠將來走向何方,也應該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趙廠長,你說是嗎?”
她這是在提醒趙義,工廠的改革之路,不能由誰一言而決,也不能僅聽上級一句話做決定,你們工廠應該召開職工大會,認真聽取所有工人的意見。
在這個年代,工人是工廠的主人,最起碼明麵上是這樣的。
如果全廠過半職工通過企改方案,那誰也沒有二話可說。
林芝的話,給趙義指明了方向。
趙義雙眼一亮,哈哈笑道:“李總,你身邊都是能人啊!”
李雲海笑道:“介紹一下,這位是林芝,她是我的未婚妻,也是四海集團的人事經理。”
趙義連連點頭:“不錯,不錯。林芝同誌的意見,深合我意!那我們就召開一場全廠職工大會,聽一聽大家的意見,然後再做決定。”
他又問道:“李總,你們在京裡,要待多久?”
李雲海道:“三五幾天吧!你們有了決定,可以打我們公司的電話。即便我們已經回到了西州,也會再次前來和你簽訂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