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秦海濤加盟(1 / 1)

全東南甸子鄉的大多數農民,每年管理好自己承包的耕地都很吃力,哪裡還會想著草長鷹飛,人跡罕至,遍地飛禽走獸和水窪的大荒原。   東南甸子鄉的草原,除了有人在上麵放牧,或者割一些繕房用的大葉張草之外,大部分從古到今,都無人問津。   年年秋天,枯草滿地,隨風狂舞,然後被一場又一場野火燒的乾乾凈凈。第二年春雨一來,滿地草根再發嫩芽,然後又開始一輪茁壯的成長。   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永無止境。隻能給東南甸子鄉政府徒增煩惱,再無半點作用。   冉觀的所作所為,讓東南甸子鄉的領導們看到希望,找到開發荒原、促進全鄉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以前,每到秋冬兩季,下鄉催收糧食差價款,是每個鄉乾部最頭疼的差事,同時也是所有種地農戶最討厭的事情。   誰知今年,因為冉觀用糧食差價換荒原的做法,暫時解決了這些難題。   東南甸子鄉政府不但變廢為寶,還免去催繳糧食差價款,這個復雜而又頭疼的工作,為貧困的老鄉們減輕負擔。   冉觀獲得夢寐以求的荒原,卯足勁頭準備大乾一場。   正式簽完承包合同,冉觀更加沒心思回九濱鄉中學讀書,一心想趁著大地還沒有封凍之前,盡量多開墾一些荒地。   等到明年開春,在開墾出來的荒地上麵,就能及時播種小麥、玉米等高產作物,增加效益。   這一次冉觀瘋狂的有些過頭,連回學校上課都顧不上,讓梁丹感到極其為難。   跟著他一起留在東南甸子鄉,必然耽誤課程,影響學習成績;不跟他在一塊兒,又難舍難分。   同樣,冉觀也很為難,多次勸梁丹去金勾縣城與家人團聚,再找一所好點兒的學校,繼續念書。   可是不管怎麼勸說,性格倔強的三丫頭梁丹,就是不肯離開他。   冉觀又不放心梁丹一個人,獨自留在九濱鄉中學讀書。他思來想去,乾脆帶著梁丹和佟寶香,一起來到八坰泡村。   他們在秦海濤一家人的幫助下,找到一處空房子落腳。又在叔叔冉黃河的幫助下,用狐貍溝工地上的大卡車,將頭道屯家裡的拖拉機和大犁運過來。   為了能在上凍之前,盡量多開墾出來一些荒地,冉觀決定高薪雇用心靈手巧,勤勞能乾,為人忠厚,吃苦耐勞的秦海濤幫忙。   冉觀和秦海濤輪流駕駛拖拉機,晝夜不停的翻地。人休息,車不停,除非出現故障,否則絕不中斷。   說實話,在所有人眼裡,種地是最沒出息的工作。又苦又累一整年,掙不到多少錢不說,還給外人留下很臟、很土的印象,到哪兒都讓人瞧不起。   可秦海濤的父親秦東富和未來的嶽父袁更新,都懂得虎父無犬子的道理,冉昆侖和冉長江都是人中龍鳳、時代精英,他們的後代豈是平庸之輩?   再看冉觀小小年紀,就有敢為天下先的魄力,一擲千金的實力,兩個如花似玉少女形影相隨、朝夕相伴的魅力。   不管是誰都能想得到,這孩子應該是多麼的優秀,正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既然冉觀如此喜愛開荒種地,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土地真的會變成無價之寶,成為農民最可靠的財富來源,秦東富和袁更新不約而同的想到這一層。   再加上,每一位農民都有對土地,發自內心的偏愛與依賴。   秦東富和袁更新的想法出奇一致,不但支持秦海濤跟著冉觀開荒,還建議秦海濤不要工錢,反而要新開墾的耕地當報酬。   冉觀為此十分惱火,打心眼裡舍不得,把心愛的土地再分給別人。   佟寶香卻欣然接受秦海濤提出的條件,因為她很清楚,冉觀大動乾戈、緊鑼密鼓的開墾這兩千公頃荒地,所要麵對的困難與風險有多大。   今年頭道屯開荒地的一百八十多萬元收入,讓冉觀拿走一百五十萬無換了荒原。   現在佟寶香手裡,替冉觀保管的隻有一筆賣甜菜錢,還有佟家親屬們償還的借款,加在一起也隻有五十多萬元。   要想實現冉觀十年內,將二千公頃荒地全部開墾完的目標。   他們必須購置新的大型拖拉機,還要有一係列配套的小四輪和農機具,以及貯備大量的柴油、農機配件等等。   如果再加上秦海濤和其他雇工的工錢,還有冉觀、梁丹和佟寶香這些人在東南甸子鄉的花費,五十萬元簡直就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夠。   現在秦海濤主動提出,不要工錢要耕地,正好解了佟寶香燃眉之急。   這樣她可以節省一大筆開支,還能充分調動秦海濤的積極性,發揮他更高的駕駛技術,每天開墾更多的荒地。   經過佟寶香的耐心勸導,冉觀勉強接受,秦海濤提出的條件。   可是,在秦海濤心裡卻是另一番滋味,他打心眼裡不想回家種地,一心想留在水利工程公司,繼續跟在冉黃河身邊打工。   在水利工程公司乾活,雖然出人頭地的機會不多,但不用操心,工資穩定,開勾機總要比開拖拉機更舒服、乾凈一些。   秦海濤最初打算,看在冉長江和冉黃河的情麵,臨時幫冉觀幾天忙,明年開春再回到冉黃河領導的水利工程隊,繼續打工。   至於冉觀能給多少工錢?當然是越多越好,如果不給的話,秦海濤也不會介意。   秦海濤這種消極的想法,很快被一位十分強勢的人物給糾正,這就是他的未婚妻袁麗秋。   袁麗秋在食用菌培育基地上班時候,經常聽技術員藍莨說:   “在未來的中國,土地必將成為極其寶貴的資源。國家的農業政策也不會一成不變,不會總這樣消極的對待農民。”   “在不遠的將來,必然會出現重大變革,最大限度地促進農業與農村的經濟蓬勃發展。”   “就像大雪嶺這樣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將來誰擁有更多土地,誰掌握與土地相關的先進科學技術,誰就有更多的機會,成為財富的主宰。   同時袁麗秋也需要秦海濤獲得更多的土地,用來平衡他們兩家之間的關係。   秦海濤和袁麗秋相愛兩年多,之所以一直沒有結婚,最大的障礙就是戶口問題。   秦海濤是農村戶口,袁麗秋是城鎮戶口,兩人結婚以後,必然會麵對一係列棘手的問題,尤其是工作和土地問題。   食用菌培育基地的效益越來越差,瀕臨破產,袁更新正在想辦法,幫大女兒袁麗秋調動工作,離開那個鬼地方。   不管這次調動能不能成功,袁麗秋都決心嫁給秦海濤。這就意味著,她很有可能要放棄,留在機關工作的機會,到八坰泡村來務農。   袁麗秋是城鎮戶口,在八坰泡村分不到土地。   沒有土地,她就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沒有穩定的生活保障,和秦海濤在一起,就要增加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和變數。   恰在這時,冉觀橫空出世,他大膽的做法,讓袁麗秋和秦海濤看到希望。   看著冉觀雄心勃勃,在十年內不把這兩千公頃荒原開墾完,絕不罷休的樣子,深深打動他們二人的心。   如果不出意外,一切順利的話,用不了幾年,秦海濤就可以從冉觀手裡,分到四、五十坰地,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財富。   在八坰泡村,每人實際承包耕地三十五畝,也就是二坰多地,四十坰地相當於二十口人的責任田。   袁麗秋仔細盤算過,種地的收入微薄是不爭的事實。   不管收入多少,畢竟是可靠的經濟來源,隻要擁有數量足夠多的耕地,完全可以積少成多,勤勞致富。   種地越多,人越累,也是不爭的事實,然而袁麗秋一點兒都不害怕。隻要能和秦海濤長相廝守,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都不在乎。   袁麗秋是袁更新大女兒,袁更新又是冉長江的生死兄弟。兩兄弟時隔二十年在東南甸子鄉重逢,本來是件可喜可賀的好事兒。   誰都不會想到,他們的兄弟關係,竟然給冉長江在東南甸子鄉的工作,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差一點兒終結冉長江的生命和政治前途。   秦海濤的父親秦東富,年齡五十多歲,為人忠厚老實,勤勞能乾。前些年承包村裡的八坰泡養魚,又在水麵上養雞、養鴨、養鵝,很快富裕起來。   看到秦東富一家越來越紅火的日子,家在八坰泡村的魯金山越來越妒嫉,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越來越眼紅,於是就強迫八坰泡村委會,將八坰泡水麵轉包給他。   由於跟秦東富簽訂的水麵承包合同沒有到期,八坰泡村又不敢撕毀合同,支書和村長隻好央求秦東富做一些讓步。   秦東富不敢得罪魯金山,被迫同意將八坰泡的一部分水麵轉包給他。   八坰泡位於村東南,距離村子二裡多地,麵積正好是八公頃,周圍沼澤密布,草原廣闊,環境十分優美。   八坰泡整體形狀,如同一枚藍色的雞蛋,隻因為東北方向有一道石頭崗子,將湖水攔腰截斷,分割成東西兩部分。   東西兩部分的水麵,隻能靠南端幾米寬的豁口,才能連通。   就這樣,東西兩個泡子如同一對美麗的孿生姐妹,手牽著手,相依相偎的靜靜坐在大平原上。   既然選擇讓步,秦東富索性滿足魯金山的所有要求,東西兩處水麵任他挑選,承包費兩家平攤。   已經被秦東富平整好,並蓋上房子的石頭崗子,允許兩家共同使用。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的魯金山當然要西泡子。   西泡子的麵積比較大,岸邊相對平坦、乾凈。泡子裡麵還生長著漂亮的荷花,而且距離村子更近,路更好走。   重新簽完水麵承包合同,雙方商定給秦東富三天時間,清空放養在西泡子裡的活魚。   第二天,魯金山突然反悔,找來兄弟姐妹和一幫狐朋狗友,阻止秦家捕魚。   秦東富的兩個兒子秦海波和秦海濤不服氣,與他們發生激烈的沖突。於是魯金山跑去派出所,誣告秦家兄弟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