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東隅失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 這是一句著名的中國成語,通俗解釋就是既有得,亦有失,這句成語用來詮釋我在1978年的經歷可謂是再貼切不過。 1978年9月,我剛過了二十四周歲的生日,我終於迎來了我人生的轉折! 成功沒有秘籍,如果有,那就是:別人不明白的時候你明白了,別人明白的時候你行動了,別人行動的時候你成功了。 十三個月的寒窗苦讀終於獲得了回報! 這一年,國家決定通過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籌辦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最關鍵的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報考要求,沒有年齡限製,更沒有體檢這一說!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計劃1978年10月進行招生考試,1979年春季完成招生並開學,共錄取正式生41.7萬餘人,其中全科生11.5萬餘人,單科生30.2萬餘人。 這些大學生成為了後來中國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和基石!同時也拉開了中國成人教育的序幕...... 1978年10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在全國進行了統一招生考試。 當時,報考人數達到了創紀錄的700萬人,角逐這11.5萬個全科生的名額。 人的命運,有一半在你自己手裡,另一半在“老天”手裡。 你付出的努力越多,你手裡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多。 因此:當你絕望時,千萬不要忘記自己擁有的那一半命運。 同時:當你得意忘形時,也不應忘記“老天”手裡的那一半命運。 所以,一個人一生的努力就是:努力地用自己手裡的一半命運去奪取“老天”手裡的那一半命運。 由於從1978年5月體檢沒有通過到當年10月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招生考試中的五個月時間裡,我選擇了走自學大學的路。 後發現由於中學的基礎不紮實,感到這樣去自學大學難度很大,我不得不回過頭去把這中學的數理化重新紮紮實實地重新學習了一遍。 在這五個月的時間裡,我老老實實地把十七本《數理化自學叢書》裡的習題做了整整三遍。 當時我確信,如果老天再給我一次參加高考的機會的話,我一定不會令自己失望的。 因此可謂是“擇日不如撞日”——這次參加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招生考試,我相信自己不會再次後悔! 考試那天,我靜靜地坐在考場中,等待那開考鈴聲響起的那一刻。 我感到時間是那麼地漫長,我甚至懷疑地球是不是停止了自轉,短短的十分鐘,我仿佛等了十年! 開考的鈴聲終於響了,我打開試卷,我沒有立即著手去做,而是先把所有的考題都看了一遍,這是我在我媽學校上高考補習班時老師給我們的告誡: “打開試卷後,不要先急著做,先從容地把所有的考題都看一遍,先看清楚哪些是自己會做的,哪些是自己不會做的,包括哪些是比較容易的,哪些是比較難的,這樣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從而能夠更好地分配考試時間,避免在一道難做的或自己不會做的題目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結果白白放棄了那些自己會做的和容易做的考題。” 因此我把考題快速瀏覽了一遍。 上次高考時,我打開試卷後,雖然是寒冬臘月,但我是汗流浹背,因為我看了試卷後直冒冷汗。 這次的高考,我打開試卷後,我沒有再流汗,而是流淚了,那是激動的淚水,因為當我看著那一道道熟悉的試題,讓我感到仿佛不是在參加高考,而是平時在家做習題,我感到自己一年多來的努力沒有白費! ...... 命運把人拋入最低穀的時候,往往是人生轉折點的到來。 1978年11月9日,我正在家裡做習題,雖然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招生考試結束了,我的自我感覺還不錯,但我沒有停止努力,我做好了萬一這次又沒有考上那我就明年再考的思想準備,然而此時樓下郵差的自行車鈴響了。 我跑下樓去,郵差遞給我一封信,這是一封給我帶來人生轉折點的信——一張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全科生錄取通知書。 這是一張我天天都盼望的錄取通知書,因為進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成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沒有之一!!! 但那天,當我拿到這張錄取通知書時,我反而很平靜,完全沒有驚喜。 因為我感到這是我從1977年9月到1978年10月,通過395個日日夜夜的努力,硬是用十三個月的時間學完了本該六年教完的課程後而應該得到的收獲! 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笛卡爾。 ` 我又一次想到了Y。 我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她! 於是我來到了少年宮。 門衛李伯攔住了我,雖然一段時間來我幾乎每天都去少年宮,和門衛李伯早就熟了,但他還是例行公事地問道:“你找誰啊?”。 “找Y。”我像往日那樣地答道。 我一麵說著一麵伸著脖子焦急地往裡張望,因為通常這時門衛李伯就會跑去把Y叫出來,由她把我領進去。 然而接下來門衛李伯的回答讓我如墮冰窖。 “她已經好久沒有來了。”門衛李伯看著我,用一種關切的口吻說道。 我望著滿臉皺紋的李伯,一下子怔住了。 “她不會來了,好像是去頂替她的母親了。”門衛李伯見我楞在那裡,就又好心地補充道。 我失落地轉過身,準備回家。 “等一下!”門衛李伯見我轉身要走,就又叫住了我。 李伯從門房工作臺的抽屜裡找出一封已經蒙上了些許塵埃的信封,說:“這封信你拿去。” 我看著李伯手裡的信,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暖意,我在想:“這可能是Y臨走時怕我來找她,因此而留了封信給我。” 然而當我從李伯的手中接過這滿是灰塵的信封,信封上熟悉的字跡赫然越入我的眼眶時,我感到我的腦袋仿佛被什麼東西猛擊了一下而嗡嗡作響。 原來這不是一封Y留給我的信,而是我寫給Y的那封信! “這是你上次讓我轉交給她的一封信。結果她一直沒有來過,因此沒法給她。”門衛李伯看著我失魂落魄的模樣,同情地解釋道。 我沒有聽到李伯在說什麼,因為我呆住了——我寫過Y的那封信居然沒有被送出去! 我拖著沉重的步伐,暈暈沉沉地回到家。 回到我的“亭子間”,我鎖上房門,打開那封沒有送出去的信,熟悉的字體躍然而上: ` Y: 好久沒有來你這裡了。 我高考體檢沒有通過! 考上大學,是我們這代年輕人的一個轉折點。 不能上大學,則是我們這代年輕人的一個分水嶺! 但是,我不會退卻,更不會向命運低頭!! 因為我要走前人沒有走完的路!!!(還記得我送你的那本手抄本的扉頁麼?) 所以,我選擇了走自學大學的路。 我知道這是一條坎坷的路,一條崎嶇的路,一條充滿艱險的路! 我會不會成功?我不知道!因此,我不再來看你了。 有句名言:“什麼是愛,愛就是要讓被愛的人幸福!” 我衷心祝你能找到幸福!! 我要“出發了——去遠航!” 最後,讓我用著名的法國小說《紅與黑》中的主人公於連離開家鄉時的那段開場白來結束此信吧: “如果他是一棵軟弱的蘆草,就讓他枯萎吧;如果他是一個勇敢的人,就讓他自己打出一條路出來吧。” 再次祝你幸福! 永遠的X 1978年6月14日 ` 過度的希望,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極度的失望——博爾赫斯。 我坐在那張陪伴了我二十多年的實木圓桌前,把信慢慢地撕成了碎片。 當初,我在給Y寫這封信的時候,雖然在信中說我不再去看她,並在信的末尾祝她幸福,但在我的心裡,我從來沒有打算真的要離開過她! 因此我當初寫這封信時,目的隻是希望讓Y知道我的困境,我的決心和我的心扉,而並非是要真的想就此離開她。 根據我對Y的了解,我相信,如果當初她看到了這封信,她一定會來找我的!可惜當時這封信並沒有到達她的手中...... 更糟的是:自從在高考體檢不合格之後,我沒有再去看過她,那麼她會怎麼想我呢?她一定會認為我因為不能考大學而絕望了,從而自暴自棄了,所以我不再去看她了...... 恍惚中,我趴在那張實木圓桌上睡著了,我夢見我和Y雙雙出去旅行: 車站上,一列“生命號”列車剛剛進站,月臺的站牌上寫著《恢復高考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和Y在那裡溜達——我們在利用列車靠站的片刻時間下車來活動活動和吸口新鮮空氣。 汽笛一聲長鳴,列車要開了。 我和Y快步走向列車。 我走得快,先上了列車。 Y走得慢,落在了後麵,此時列車動了一下,Y恰好走到車廂門前,見狀猶豫了。 列車開始加速,Y開始奔跑,試圖追上列車。 車上,車廂門前,我探出身子,伸出一隻手,試圖去拉她。 列車,越來越快。 Y!我嘶聲叫道。 列車,風馳電掣。 X!陣風中,傳來奔跑著追趕火車的Y的叫聲。 然而,“生命號”的時代列車不會停下,也無法停下! 我焦急地望著車尾不遠處不停地奔跑著試圖追上火車的Y......漸漸地,Y越跑越慢.......最後,隨著火車在隆隆聲中的遠去,Y終於累得跪倒在了鐵軌上...... 我無助地望著漸漸地變成了一個小黑點的Y的身影,被“生命號”的時代列車載著我消失在了這希望原野的盡頭...... ` 上海復興坊內一間九平方米的“亭子間”,房間內簡陋地放著一張單人床,一個竹製的書架,一個破舊的衣櫃,一個自製的寫字桌,一個自製的臥式大音箱; 向東的窗開著,窗下是一張實木圓桌,實木圓桌上放著一張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旁邊有一堆碎紙; 實木圓桌前趴著一個把頭深深地埋在雙臂之中的理著平頭的男孩; 窗外,一輪新月已經爬上了樹梢,晚風透過開著的東窗吹過,卷起了桌上的碎紙; 碎紙在風中飛舞,慢慢地飄落,其中一張寫著: 再次祝你幸福! 永遠的X 1978年6月14日 ...... 後來,我也曾試圖去找Y,但一些關於她的傳聞讓我猶豫了,並最終放棄了去找她的想法,至於是什麼傳聞?這要留待後繼去講了。但無論如何,Y的離去讓我結束了我的初戀......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是清代著名詩人納蘭性德在《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中的名句。 意思是: 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如今輕易地生變,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生變的。 過去對這一名句一直沒有真正理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現在懂了: 不是你沒來,而是我站在了另一個路口——簡·奧斯汀。 ` 鏡頭:秋天,黃浦江畔站在一位理著平頭的男子,男子遙望著高高的藍天,藍天中飄著的一抹淡淡的白雲,一群大雁排著人字形向著南方漸行漸遠,伴隨著陣陣雁鳴,天空中飄來一縷長發,這是一縷女孩子的長發...... 長發在空中慢慢地飄著......飄著......漸漸地,理著平頭男子的二鬢長出了白發,天空中飄來的長發也漸漸地由黑變白......最終長發飄到了理著平頭的男子手上。 理著平頭的男子捧著長發,湊近細看,突然長發幻化出一片字幕: “1978年,我考上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成立一名大學生,但卻失去了Y。” 理著平頭的男子將手裡的長發慢慢捧起,一陣微風吹來,長發迎風飄起,慢慢消失在天邊...... 畫外音:長發隨風飄走了,但初戀卻永久地留在了理著平頭的男子心裡! 欲知X後事如何?請看卷2:校園愛情/我和Z的故事。 【下卷看點】 X考取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但卻失去了Y......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X在大學期間遇到了Z,迎來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的校園愛情......這將會是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呢? 同時,他在進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後迅速成長了起來,並在畢業設計中脫穎而出——從而徹底改變了他日後的職業生涯和人生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