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荀子。 意思是兩軍作戰時,在戰略上後發製人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見James還不認輸,仍想把鍋甩到我身上,於是決心亮出我早就準備的“殺手鐧”,給他一點厲害瞧瞧! 於是我一字一板地說道:“一個多月前我就通知你了!” 我說著又從隨身帶來的文件袋中抽出一張紙,遞給了他,那是一張打印出來的電子郵件,上麵寫著:“James: If you are ready let me know!(如果你準備好了請告訴我)” James看了一眼打印出來的電子郵件,臉刷一下白了。 原來,當時我寫這電子郵件時是這樣寫:“James:If you are ready let me know! I'm ready for testing。(如果你準備好了,請告訴我一下,我在等著聯機調試)” 後來,我多了一個心眼,把後麵的一句“I'm ready for testing(我在等著聯機調試)”給刪除了。 因為我知道James遲遲沒有通知我聯機調試,一定是因為遇到了困難,否則,根據他的秉性,早就天天跑到Mr.金那裡去嚷嚷說他好了,可以聯機調試了,這樣壓力自然就到了我身上。 當時,我到美國已經整整八年了,早已熟悉了美國的辦公室文化——項目的研發遇阻了,部門間相互甩鍋是最常見的現象,加上在公司的“諸葛亮會議”之後James一直對我心懷不滿,因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刪了後,整個電子郵件的含義變得有點中性和模棱兩可,因為這背後的潛臺詞: 你可以理解成“你好了沒有?我已經好了。” 你也可以理解成“告訴我,你好了沒有?” 前者是在催促對方,而後者則在向對方打聽情況。 鑒於James對我心存成見,當時他看了我的這封電子郵件,誤認為我在研發上遇到了困難,進度上不盡人意,所以想打探一下他這邊是不是也遇到了困難,而正好他也遇到了困難,因為四個月的時間對他來說也是很緊的,於是就沒有理我。 現在他徹底明白了,從一開始,即從那個討論項目時間表的會議上,我的示弱就是故意的,而事實上我根本就是成竹在胸! 還有他讓Frank打聽來的我的日常研發情況,得到的都是“整天加班,問題一個接一個,忙得焦頭爛額等等”都是煙霧彈! 實際上,“整天加班”是實情,“問題一個接一個”也是實情,“忙得焦頭爛額”也可以想象。 但錯就錯在James他早已產生了成見,認為我在短短四個月內是不可能完成整個控製係統的研發任務的。 因此在聽到“整天加班,問題一個接一個,忙得焦頭爛額”的消息後,就想當然地推斷接下來的結果一定是無法如期完成控製係統的研發任務。 確實,我是給James挖了一個坑,但如果不是因為他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心懷叵測地希望我研發失敗,又錯誤地估計了我的能力,並在自己無法按期完成設計時還要甩鍋給我,試圖把項目無法按期完成的責任全部推到我的頭上,也不至於他自己往我挖的坑裡跳。 如果他一定要怪,也隻能怪他對中國5000年的文化底蘊缺乏了解,對孫子兵法中的“後發製人”更是一無所知:如果不是他試圖先製住我,又哪來我的後發製人? 此時,如果James就此認錯,那麼事情也就此結束了。 然而,永不言敗是人類的優點,而如果走到了反麵,那就是負隅頑抗! 老羞成怒中,James突然看到了郵件上的日期,於是仿佛找了一個理由,大聲喊道:“This is a month ago!(這是一個月前啊)” 他的意思是這封電子郵件的時間還早,因為研發時間表中的聯機調試的時間是項目開始後的三個月後,這樣距離我給他那封郵件的時間就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因此他沒有準備好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見James還在那裡死硬地不願意承認自己沒有按時完成研發任務,於是又從隨身帶來的文件袋中抽出一張紙,也是一份打印出來的電子郵件,是上周五臨下班前我發給他的。 “This is not a month ago!(這個可不是一個月之前)”我把打印出來的電子郵件遞給了James,諷刺地說道。 James接過來一看,見上麵明白無誤地寫著:“James:I'm waiting for your mechanical system for testing!(我在等你的機械部分做聯機調試)” James發窘了,因為他壓根沒有看到這份電子郵件。 突然他又看到了電子郵件的落款時間是上星期五,下午4點50分,而今天是星期一,於是仿佛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指著電子郵件上的時間說道:“This is last Friday 4:50!(這是上周五,下午4點50分)” 我明白他的意思,就是說這是上星期五,時間都快到下班了。 而選擇在這個臨下班前的4點50分發這份電子郵件,恰恰也是我挖的一個坑。 因為我料定James在4點50分早已提前回家了,所以不會看到這個郵件,如果今天他不對我發難,那也沒事,而如果他向我發難,那麼這封電子郵件就是一顆定時炸彈! “Ya,4:50. It's still working time!(是啊,是4點50分,但仍然是上班時間)”我不依不饒地說道。 確實,公司下班時間是5點,但的這幾個老美都比較懶,每到周五,之前他的部門的一個員工曾經告訴我說James往往4點半不到就不見人影了。 所以上個周五,James自然也早早就回家了,加上周一一早就開會了,自然沒有看到這份電子郵件。 James見我如此頂真,有點惱怒了,於是高聲說道:“It's weekend! 我明白他的意思,是說接下來是周末,因此早點回去也在情理之中! “There is no weekend before project is !(項目完成之前,沒有周末一說)”我擲地有聲的大聲回答。 我的這句話可以說有點強詞奪理! 因為在美國的勞工法上,每周規定工作五天。 但是從公司老板的角度出發,卻希望每周能工作七天。 而另一方麵,項目的時間又確實非常地緊! 更何況當時James接受了我的挑戰,是同意了這個項目時間表的。 因此全會議室中的人的目光全都看著James。 此時,James徹底怒了,不僅僅是無話可說,還因為在這麼多的公司同事麵前,包括在Mr.金的麵前,顏麵盡失,本來是想把責任全推到我頭上,結果給自己頭上扣了一個屎盆。 “I want quit! I can't work with you! Chinese fellow!(我要辭職!我無法與你一起工作,你這個中國家夥)”James站起身來大吼道。 接著,他把手裡的資料狠狠地往桌上一摔,憤憤地走出了會議室。 此時他已經徹底失去了理智,半年來對我所積累的怨恨也在這一吼中得以徹底的宣泄。 我一看他先是甩鍋,現在又來了個甩“烏紗帽”要挾公司辭職不乾了,還如此囂張地說無法和我共事,特別是最後用來一個帶有侮辱性的詞“fellow”。 “Fellow”在英語裡是一個非正式的對人的稱呼,正常情況下,美國對人的稱呼通常是boy,girl,man,women,guys等,而用“Fellow”稱呼人往往帶有侮辱性。 因此我也火了,把手裡的資料也重重地摔在桌上,沖著James離去的背影大聲吼道:“明明是自己沒有把工作做好,還賴在別人頭上,有這樣的人在團隊裡,沒有希望!” “I don't want waste my time. I quit too!(我不想再浪費我的時間了,我也辭職)”最後我又補充了一句,說完,我也憤憤地走出了會議室。 回到辦公室,我開始整理我的私人物品,此時Charlie進來了。 “X,冷靜一下,我們知道這不是你的錯!”Charlie安慰我道,目光中充滿著挽留之情。 我知道他是來挽留我的,因此我繼續低著頭整理完我的東西,然後轉身準備離去。 “I'm still here(我還在這裡)!”Charlie見我執意要走,就趕上一步,攔在我的麵前說道:“你答應過我的,說你和我要成為的兩條腿,帶著大步向前,現在你走了,留下我一個人,就剩下一條腿了,這樣不要說大步向前,連站都困難了!” 我的內心被他的真誠所感動。 但我沒有搭理Charlie,也沒有看他,隻是在他肩膀上重重拍了拍,然後繞過他走出了我的辦公室。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我走在通往公司大門的生產車間的過道上,看到很多員工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目視著我的離開,並竊竊私語道“X走了!” 可能是就在我在自己的辦公室中整理私人物品時,我要辭職的消息已經在公司的生產車間中傳開了。 來到公司大門口,我遠遠地望見安琪正往我辦公室的那個方向走去,想必也是去勸我留下來的。 我以內疚的心情看著她走遠的背影。 我沒有和她告別,打開公司的大門,快速地離開了...... ` ,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X的辦公室,一束正午的陽光透過辦公室窗上的掛簾射在墻上,留下一條條“斑馬線”,辦公室盡頭靠窗放著一張辦公桌,辦公桌上的物品有些淩亂,辦公桌前站著一位身著一套天藍色職業女裝的白領麗人。 安琪來到X的辦公室,但X已經走了。 安琪看著這人去樓空的辦公室,失望的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惆悵,她環視著辦公室,本就很簡陋的辦公室此時更顯得空蕩蕩,隻有桌上那電腦顯示器上的屏幕保護程序中的幾條金魚在那裡悠哉悠哉地遊動。 安琪的目光停留在了辦公桌架子上,她看到了那隻她天天幫X熱飯的飯盒,那是X今天一早來公司,因為急著去開會而沒來得及放到公司的餐廳去,而在剛才匆忙離開時又忘記帶走的,她拿起飯盒,仿佛又聞到了那熟悉的味道。 突然,安琪看到了電腦顯示器頂端有一對紙鶴,這是那次公司的“幸運月員工”頒獎舞會上她悄悄地夾在公司的紅包裡送給X的,她伸出手去,想把紙鶴拿起來,但沒有拿動,仔細一看,才發現紙鶴被玻璃膠帶很小心的粘在了電腦顯示器頂端,她輕輕地揭起玻璃膠帶,拿起紙鶴湊近端詳起來,不知不覺中,一滴淚水滴在了紙鶴上。 人類在出生時,就是帶著感情而來的——德富蘆花。 【下章看點】 老美James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X離開了,公司會挽留他嗎?包括他和安琪的關係會就此結束嗎? 欲知詳情,請看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