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綜合頻道的大招(1 / 1)

最新網址: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人渡己,是一個成功者上岸的必備技能。 從馬大師身上,別人隻是看樂子,這一世挺成功的張麟,則看到了飄飛的後果。 其實作為公眾人物,不管從事任何職業,不管是明星還是體育運動員,亦或者他這樣的主持人。 一旦飄飛後塌房了,那反噬也是無與倫比的。 幾乎可以說,毫無翻身之可能。 娛樂圈裡,例子簡直數不勝數。 而主持人界裡麵,白老師則是飄了的典型代表。 自從他說出那句“不是吧”以後,他哪怕站在老百姓的立場說話,也會被網友冷嘲熱諷,形容他是老演員。 所以,戒驕戒躁。 以後絕不能亂發表意見,做任何決定前都要以人民為本。 隻有這樣做,才能保持人設不崩塌。 當然想歸這麼想,回到京城後,張麟就又霸氣側漏了起來。 在最新一期的《社會記錄》棚內錄製的時候,上演了讓無數人拍手叫絕的一幕畫麵。 當時,在聽到一位一級重度殘疾人打來的電話請求後,得知他因為活動不便,以及申請流程繁瑣,至今沒有拿到殘補。 能打進來電話的,肯定是節目組精心挑選好的。 張麟雖然沒去實地考察過,可從資料裡也能看出這位特困大叔的艱難。 因此他連線YQ區工作人員,詢問她這事該怎麼解決,讓她在全國網友麵前表個態。 可能是穩習慣了,或者公式化回答說順嘴了。 當聽到張麟的提問後,這位工作人員讓殘疾人去她們的相關部門申請,隻要符合要求她們就辦理。 話音還未落下就被張麟打斷,強調這是一位一級重度殘疾人,能不能上門走訪辦理。 對此追問,這位工作人員依然是公式化的回答,說申請通過了,符合條件她們就可以上門走訪。 再次打斷,再次強調了一遍,張麟直接邀請現場如坐針氈的更高層,現場指導了一下這位工作人員的工作。 直到更高層委宛的命令完,這才說道:“我們基層的同誌們辛苦一點,因為大家的腳力,其實丈量出了國家和基層群眾心的距離。” 全程沒有任何爭鋒相對,也沒有說一句重話。 但就是因為這份雲淡風輕,直播間的評論區炸開了鍋。 “臥槽,張麟還有這種打開方式,不卑不亢,頗有威嚴,業務能力很強[贊]” “請您表個態,我再強調一下,現場指導一下工作,用腳力丈量心的距離。臥槽!我啥時候也能有這麼快的臨場反應能力,這麼強的語言表現力,這麼有力度又精準的用詞????!!!” “我有時候在想,學會這種直接體麵又直白嚴謹的說法,才是申論考試的目的吧” “張麟簡潔明了,沉著冷靜,直達主題” “握草!太酷了,張麟說話簡明扼要” “我的天吶,就感覺突然被擊中了。這句話真的講的太好了。” “……” 無數的贊譽聲中,節目直播宣告結束。 對於預想的第二種節目形式,節目組表示很滿意,效果看起來很不錯。 畢竟像老獨那樣的受訪者太少了! 因此還需要另一種形式去補充。 不過在復盤的時候,一位編導卻說:“其實有特困就不能領殘補了。 這個工作人員應該是知道這個,所以才跟你說如果符合辦理條件,我們就為及時為他辦理。 意思是,這個人不符合辦理條件。” 眨了眨眼睛,張麟疑惑道:“為什麼不直接說明特困跟殘補沖突? 為什麼需要拐彎來回應? 不太了解,是有什麼原因嗎?” 搖了搖頭,編導說道:“思維慣性了吧! 她回答的是一個放平時無可指摘的套話。 這個問題要是問業務員,肯定回應辦不了。 但是高層不會講這麼實。 你看她前幾個回答一直站的是“業務的事,業務溝通,安排群眾去和科室對接”的視角。 沒想到你這個主持人如此執著敬業,結果就劈叉了!” 呃了一聲,張麟無言道:“但她沒直接拒絕啊!” 點點頭,編導笑道:“問題就在於她回應太不積極了。 這是電視上,觀眾哪兒知道這個,搞暗語真的聽不懂,隻能送你上演名場麵了。” “這可真是……” 張麟瀑布汗,有種裝比不成反被草的既視感。 自己這,算不算好心辦了壞事呢? 哈哈一笑,編導勸慰道:“別有心理負擔,你做的非常好。 你的這種態度,其實還是讓來電市民獲得了積極的感受,對上麵還是增加了一份信任。 這就是我們節目的意義。” 嗯了一聲,張麟感慨道:“在辦公室坐久了,會逐漸認為這就是整個世界。 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和自己,逐漸融合並固化成一方天地,日復一日生活在這樣狹小而固定的空間中。 思維模式的僵化還不是最可怕的事。 那種年少時對生活、對社會、對世界的激情和好奇,在歲月的流逝中被逐漸消磨殆盡,而後形成的冷漠和麻木,才是對一個新聞從業者無論在職業生涯,還是在整個人生來說,最具毀滅性的打擊。” 鼓了鼓掌,編導贊許頷首:“總結的不錯,張麟你這方麵的天賦啊,縱觀整個總臺,真的無人能出其右。” 豎起大拇指說罷,話音一轉說道:“在我看來,你這是遇到了知見障。 想要解決很簡答,申請走一次基層就可以了。 去廣闊的世界,四處去看看,多聽多看多感受,知見障就會隨著見識的增多而解決。 當然,也有可能更困惑。 咱們總臺,這種人不是沒有。 但作為記者,走基層的意義不僅僅是轉文風、改作風、寫稿子。 還有一層更重要的意義,就是去感受祖國每一片土地所獨有的文化氣息,去體會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內心深處的喜悅、哀痛和呼喚,去重新激發自己對人、對社會的關懷與熱情,去尋找自己那顆被俗世塵埃蒙住的赤子之心。” 認可點頭,張麟低聲道:“民情,用雙腳丈量; 民生,用心靈感受; 激情,才會被點燃。” 啪啪啪~~~ 鼓鼓掌,編導再次誇贊道:“總結的很好,都可以當做教科書範本了,不錯不錯,哈哈哈!” 咧嘴一笑,張麟笑道:“劉導您才是高人,央視藏龍臥虎果然不是說說的。 您剛才一番話,讓我受用良多。” 這句話發自肺腑,是真心實意的贊美。 這位劉導看似笑瞇瞇的很好說話,實際上做每一件事,都會安排的井井有條、不急不亂,給人很安心的感覺。 這份雲淡風輕的能力,可是很多人夢寐以求,卻可望而不可即的。 剛才那番對話,更是體現了對方深厚的積澱,是胸有丘壑之能人。 如此人傑,張麟自然會給予足夠的尊重。 “能讓你受用良多,看來我這個老頭子還是有點用的,哈哈!” 想來是張麟的人氣足夠高,這份馬屁拍出去後,劉導看上去很開心,借機跟他講了很多需要多動動腦子的技能。 與此同時,最新一期的《社會記錄》也開始發酵。 所有看完直播或錄播,亦或者那一段高能名場麵的,都誇贊張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搞了一個很有意義的節目。 不管報道老獨還是幫助殘疾人大叔,都是很有意義的事。 除此之外,網友們還踴躍獻計獻策,在張麟微博和節目官微底下,提供了很多可供采訪的對象。 其中有一位農民工的故事,看的張麟塵封的記憶翻湧,想起了前世看的熱淚盈眶,倍感心酸的視頻。 這支視頻還是央視新聞報道的。 “沒事兒,反正晚上不乾活,吃不吃飯都可以。” 記得當時視頻廣泛流傳後,有很多人因為這一句話而破防。 腦海裡揮之不去的,是一個滄桑樸素的麵孔,和敦厚質樸的苦笑。 說這句話的人叫邢萬強,42歲,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工。 也是一位丈夫,一位父親,一位兒子,一個家庭的頂梁柱。 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整整在火車上站了兩天兩夜。 中間吃過2袋泡麵,剩下的時間就靠喝水來充饑。 2017年過年前,在疆省打工的邢萬強,終於決定回老家過一次年。 為了省錢,他已經整整5年沒有回過家了。 他沒有智能手機,也不會在網上買票,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隻好用最簡單的辦法,到車站售票處排隊買票。 但時值春運期間,票本身就難買,而且跟他一樣要回家過年的人太多了。 從邢萬強的言語中感受不到一絲生活的苦難,滿滿都是期待、甜蜜和滿足。 這段視頻被央視報道之後,很快就火了。 有些人不太理解,覺得這隻不過是在販賣苦難而已。 但更多的人被他打動了! 勤勞質樸,節儉憨厚,不會說什麼場麵話,但卻為了家人能過上好點的生活拚盡一切。 這不正是千千萬萬個華夏父親的縮影嗎? 心裡贊嘆著,張麟打字在這條熱心評論下回復: 【父愛如山,無聲無息,卻永遠是我們心中最堅固的依靠。】 發完評論後,正待要繼續看素材,手機鈴聲響了起來。 一看是頻道總監王曉珍的電話,趕忙接通道:“王總。” “現在到頻道四號會議室來,有重要任務分配給你。” 聽著名義上的老大沉凝的聲音,張麟愣了愣後趕忙答應下來,表示馬上就過去。 掛斷電話,歪頭道:“或許,是《社會記錄》的口碑又讓王總破防了吧?!” 張麟猜的不錯,王曉珍看完匯總的節目熱度後確實挺難受的。 自家王牌,到現在都沒有一個代表性的節目,卻在新聞頻道一拍一個準,一拍一個準。 從《共同關注》到《吾家吾國》,再到這個《社會記錄》,都是專屬於張麟的節目。 這樣下去,誰還記得張麟份屬綜合頻道? 所以,綜合頻道必需要出大招了!(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