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朱廣銓麵上笑嘻嘻應付同事們的關心,心裡則不由想起最近的一條熱搜。 熱搜講的是記者街訪路人,詢問不想結婚的年輕人們,問他們為什麼不想結婚? 然後,受訪者暢所欲言,說出了很多熱點話題。 評論區也有一堆人訴苦,說自己爸媽的婚姻就是一地雞毛,父親就是她接觸過的最爛的男人。 她們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根本沒有見到過良好的愛情關係,沒有被父母教會怎麼愛別人,接受別人的愛,你讓她們怎麼步入婚姻? 沒有共進退,沒有相互扶持。 隻有爭吵,背叛,埋怨,壓力。 然後長大了,說結婚是好的,是應該的,合理嗎?有說服力嗎?” ‘所以所謂的言傳身教,多少家庭能夠做到!’ 心裡喟嘆一聲,朱廣銓樂和和加入“討伐”頭鐵的一位同事的隊列,對她的不婚主義“嚴厲”批評。 舞臺上,張麟的講述一直未停。 “就以我和我的父母為例吧! 我們之間有一個永恒的爭論,就是我認為應該花錢享福,而他們卻已經習慣了省錢遭罪。 就比如說出門坐火車,大學時,我基本上是都是高鐵一百多塊錢一個半小時。 而他們呢? 永遠是四十塊錢的綠皮車。 就那個車,冬涼夏暖,又擠又慢,是有多少站停多少站,可以說一逛就三四個小時啊! 還有的他們特別喜歡囤積東西。 家裡永遠是吃不完的米麵糧油,門口擺的永遠是用不上也不願意扔的破爛,做飯永遠是一做一大堆,打開冰箱全都是剩飯剩菜。” 聽到這番話,吊臂鏡頭緩緩掃過時,現場不少人微微頷首。 甚至連楊老板,都是這般表情。 視線掃過幾位導師們,張麟微笑說道:“你們看,我和我的父母就在代溝的兩邊。 可是我願意去理解他們。 他們為什麼喜歡囤積東西啊? 因為在他們的那個年代,稀缺才是生活的常態。 他們為什麼拒絕嘗試? 因為在他們那個年代知識並沒有爆炸性的增長。 他們為什麼顯得那麼固執和保守? 因為在他們的那個年代,個人的命運從來都是被動的接受和選擇。 他們可能真的已經習慣了苦日子! 但是仔細想想,無論他們怎麼苛責自己,他們都會傾盡所有,生怕虧待了我們。 所以希望子女多一點理解,多一點耐心,難道這個要求很高嗎?” 鏡頭再次對準觀眾席,他們的表情各異。 沉默者有之,點頭稱是者亦有之。 往前邁了一步,張麟說道:“而且人類學家最開始以為,三十年產生一次代溝,後來變成了二十年、十年、五年、三年。 這意味著當你看著身後,代溝那一側蹣跚老去的父母的背影,覺得他們不可理喻的時候,不要忘了你身前,後來者和你之間也有無數的代溝。” 啪啪啪~~~ 楊蜜鼓掌,腦海裡則想起了和父母的交流。 她家的氛圍很好,讓她一直沒意識到代溝的存在。 就是作為女兒,她和父親的聊天總是從互懟開始的。 就是父親問候她這個女兒日常,然後她輕鬆幽默的接住,那種家庭對話是不會掉地上的。 比如說,她昨天因為收工了以後才回京,抵京的時間已經非常晚了。 然後她爸打電話來問她休息沒有,她說哥怎麼著怎麼著? 因為在她們家,不叫爸叫爸,直接叫哥,顯得很親切。 然後兩人就開說,即使已經年近四十,依然各種調侃打趣。 跟父親的交流方式,楊蜜覺得很像兩個男人的交流方式,氛圍輕鬆自在。 因此對於代溝,她是沒啥認同感的。 不過她覺得,父親的存在造就了她。 從小到大,是父親用一件件小事告訴她做人的道理。 所以她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非常樂觀自信,成就了現在勇敢自信的自己。 正溫暖回憶之際,一旁的李紅幽幽說道:“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說過: 一個有人情味的家庭,其實就是允許孩子沒大沒小的。 父母不會“一言堂”,孩子願意和父母相互打鬧互懟,其實就是一個父母教育非常成功的體現。” 忙不迭嗯嗯點頭,楊蜜表示她父親就是這種人,把自己和她的相處,處的像兩個哥們似的。 這不僅讓她變得自信、勇敢,同時也讓她和父親無話不談。 羨慕的盯著楊老板看了一眼,李紅有一句話如鯁在喉。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同樣是坐在導師席上,她和楊蜜的童年卻是天差地別。 不由自主的,她的思緒飄飛到了很久很久之前~~~ 1996年,年少的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她偷偷買了一瓶農藥,打算用自己的性命作為要挾,讓父母放棄那一段瞞著她私定下的“終身”。 那一年的李紅還不知道,自己會成為知名的央視主持人。 畢竟18歲的她,已經離開學校4年了! 四年前,她的家境還是較為寬裕的。 奈何遭遇“下崗潮”,讓她的父親就此失去工作。 家中失去了頂梁柱,母親臥病在床,柴米油鹽醬醋茶,忽然就成為了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為了生計,還在讀初中的李紅隻能和弟弟一起離開學校,四處打工補貼家用,她還曾在小鎮上賣過衣服甚至收過破爛。 盡管處境艱難,但李紅想要讀書的心從未動搖。 為了多掙一些錢,早日重返校園,她最多的時候一天打三份工。 一段時間過後,家中的處境得到了些許緩和,於是,李紅向父親提出了重返校園的想法。 就是這一簡單的想法,卻被父母強烈地反對。 讀書需要支付的學雜費過多,家中好不容易得以“喘息”。 父母認為與其讀書,還不如找一個好人家嫁了。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她父母心中可謂是根深蒂固。 就這樣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瞞著李紅定了婚事,禮金也交了,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直接成婚。 知道這個消息的李紅心中五味雜陳。 她沒有想到父母會這樣子對她! 父母看上了男方家庭的經濟實力這一點,李紅心知肚明。 和一個素未謀麵的男人結婚,沒有任何感情基礎,就此做一個農村的家庭婦女任人差遣,這從來都不是她想要的人生。 相比大多數認命的女人,李紅擁有自我選擇的權利和自由的意誌。 一直受限於父母的她,這次不打算再忍氣吞聲。 因為如果這一次再忍下去,她的一輩子就毀了。 正記憶飄飛之際,舞臺上,張麟反問道:“那這些代溝可以彌補嗎?” 搖了搖頭,說了聲“沒有辦法”。 “因為在今天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沒有辦法拽著我們身邊所有人和你同步前行。 溝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但是,溝沒辦法彌補,但我們可以試著搭一座橋。 崇慶有個大學生小張,為了教他的父母使用微信,就手繪了一個圖文並茂版的微信使用手冊。 在第一頁他寫到:“親愛的爸爸媽媽,兒子遊學在外,無法常伴雙親左右。 如果想我了給我發個微信,如果還不會發微信,請看這個手冊。” 從第二頁開始就是怎麼打開微信,怎麼發語音,怎麼發圖片,連那個微信的表情包啊都畫得非常的像。 其實智能手機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就是個必備的工具,甚至是生活的必需品了。 可是對於老人們來說,這就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溝就在那裡,但是溝兩側的我們並不是什麼都做不了。 我們完全可以像小張一樣,以孝為墩,以敬為臺,包容做拱,耐心為梁,用溝通搭一座橋,連接上一代,也緊跟下一代。” 嘩嘩嘩~~~ 熱烈的掌聲響起。 所有人為張麟的這一段喝彩。 鼓著掌,收回思緒的李紅由衷覺得,這一段應該會被各大報紙引用,成為宣傳孝道的經典名句。 說起來,一季《我是演說家》錄下來,張麟的文章不僅多次登上國字號大報報端,還被幾十家學校和教育機構引用。 被營銷號傳播的次數更是數不勝數。 這份隱藏在暗處的殊榮,才是一個主持人的最高成就。 感受到紅姐欣賞的目光注視,張麟朗聲道:“其實像我這個年紀的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就特別應該這樣做。 因為你想,我和我的上一代有代溝,我和我的下一代也有代溝。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的那些觀眾都是90後、00後、10後,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甚至有的時候我都沒有辦法理解他們。 但是做為一個主持人,我會強迫自己定一個目標,我要試著去理解他們,我要試著去向任何群體學習。 因為隻有這樣,我才不會和他們漸行漸遠。 《論語》裡說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其實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在不同時段投入這時間洪流的石子呢? 四十年飛速的發展,讓我們成為了世界上代溝最深的國家。 但是五千年文明的積澱,也讓我們成為了世界上對代溝最包容的國家。 雖然有爭吵,即便不理解,但是我們彼此的心還是緊緊地貼在一起呀! 這就是華夏的子女和父母之間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這就是我們華夏文明不滅的一種傳承,這就是孝道。” 輕點頷首,李紅對此深表認同。 雖然她的童年是不幸的,但她依然由衷希望父母能安享晚年。 一旁的楊蜜更不必說了,對此簡直不要太認同。 舞臺上,張麟洋洋灑灑不停說道:“我一直相信不管時代怎麼發展,最值得和我們始終相伴的就是我們最愛的人,隻有在那個有我們彼此的地方,才是我們真正的家。 這就是我站在時代的溝渠旁,想要發出的最真實的聲音! 謝謝~~”(本章完) 最新網址:
第278章.幸運的人1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1生…(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