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大屏播放畫麵,所有人定睛望去。 隻見一段很央視範兒的字幕浮現—— 【2017年1月13號】 旋即,低沉磁性的旁白音響起。 [年初,JB區某大廈監控室內,中年警察眉頭緊鎖。 麵前的視頻他已反復看了三遍,依然沒有任何發現。 “定格!” 突然,他輕喝一聲,讓操作者將畫麵定在拖著旅行箱的男子走出電梯的一剎那。 隨即,他猛一拍頭,又將畫麵一直倒轉到一天多以前,男子進入大廈時的場景。 因為這時,男子同樣也拖著旅行箱。 警察猛拍了一下桌麵,指著監控畫麵一聲冷哼:“這個崽兒絕對有問題!” 兩段看似沒有任何特別的視頻,怎樣看出“問題”所在?] 畫麵定格,主攝像頭對準了張麟。 收到提示,張麟朗聲說道:“這位中年警察名叫張自飛,是JB區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 從警20多年,他一直奔走在命案現場,有過無數次精采的破案經歷。 十年來,隻要他經手命案。 必破!” 最後兩個字,張麟加重了語氣,頓時讓所有人肅然起敬。 尤其舞臺右側那一片藏藍色,端坐的年輕人們忍不住喝彩鼓掌。 毋庸置疑,這些人都是警校的學員。 相比普通觀眾,他們更清楚“必破”這兩個字的含金量。 看了一眼鼓掌的年輕警界精英們,張麟自顧自說道:“眼前的案件,女子失蹤多日,唯一的線索是曾在該大廈出現。 通過調查,警方鎖定了嫌疑男子。 張自飛帶領民警徹夜分析了監控視頻,從嫌疑人離開時搬動行李箱的動作推斷,“來時”和“去時”行李箱的重量差別巨大。 他判斷,失蹤女性極有可能就在箱子裡,甚至有可能已經被害! 幾周後,警方千裡追兇,在雲省抓住逃竄的嫌疑人。 張自飛的判斷,全部得到了印證……” 嘩嘩嘩~~~ 張麟的話音被打斷,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如此電影劇情般的破案手段,實在是讓觀眾們迫不及待想一窺真容。 張麟沒有讓他們失望,朗聲道:“掌聲有請開講嘉賓——張自飛。” 話音落下,宏大的BGM奏響。 甬道裡,一道身穿藏青色警服的身影踏步而出。 當他走進光影中時,更加熱烈的掌聲隨之而至。 很快,張自飛走到了舞臺上,先敬了個禮後,方才和張麟握了握手,道了聲你好。 他古銅色皮膚、中等身高、但身材健碩。 說話條理清晰、態度沉穩冷靜、看起來笑容溫和,眼神卻有一絲堅韌淩厲…… 張自飛的外形,符合普通人對老牌刑警所有的想象。 “從警30年,張警官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9次、嘉獎5次,先後獲評“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係統優秀青年衛士”“崇慶市優秀人民警察”“崇慶市十佳民警”等榮譽稱號……” 特別是當張麟隆重介紹他時,更印證了觀眾心目中的想象。 接下來張麟詢問他生平破過哪些大案,張警官口吻平和,隨口就講出一個曲折離奇的重案故事時,聽者很容易就被鎮住,暗自心驚麵前的老刑警究竟破過多少大案。 人們知道,這樣的氣質是扮不出來的。 之後在其的講述中,所有人知道,在張自飛近30年警齡中,有一大半時間奔走在命案偵破第一線。 擔任江北刑偵支隊副支隊長後,更是交出了連續10年命案百分之百偵破的答卷,被刑警隊的同事戲稱為“命案神探”。 張自飛對這樣的“神探”設定卻是一笑了之。 “哪有什麼神探,又不是拍電視劇。” 他說,偵破命案是替死者發聲,即使錯綜復雜、千頭萬緒也要尋找線索。 辦案沒有神乎其技,能不能破案,靠的是刑警做大量工作,從海量的物件中,找出蛛絲馬跡。 張自飛1991年畢業於川省人民警察學校公安專業,除了從警初期,他在忠縣擔任過派出所民警,1998年他便開始了自己的刑警生涯。 從忠縣公安局刑警大隊重案中隊民警到JB區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 20多年來,他破獲的重案、命案一雙手都數不過來。 2014年5月,江北警方接到一起報警,某公租房工地工人馬某下落不明,他所居住的宿舍門窗完好,室內物品擺放有序,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張自飛了解案情後,立即布置警力開展偵查,對馬某的社會關係進行深入調查。 然而一個細節,引起了張自飛的注意。 原來,答應來公安機關接受詢問的聶某一直未出現,且手機關機。 這是巧合嗎? 結合現場走訪等探查情況,張自飛做判斷——馬某很可能已經遇害。 案件也許要朝著綁架殺人重案的方向進一步調查,聶某、孫某有重大嫌疑。 張自飛帶領辦案民警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專案民警輾轉川渝兩地將嫌疑人抓獲歸案。 經審訊,兩名嫌疑人交代了犯罪過程。 原來,嫌疑人聶某係馬某工地包工頭,因經營不善萌生綁架他人勒索錢財的念頭,並邀約其同學孫某來渝共同作案。 在對工地多次踩點後,當年5月16日17時,聶某、孫某潛入馬某公租房內,將馬某騙到車上,搶走馬某身上現金2000元、手機一部,因潛回馬某房中取銀行卡未果,便將馬某殺害。 嫌疑人招供,證據確鑿,案件算是否就算完結了呢? 還沒有完。 張自飛發現,當時在轄區內發生了另外幾起搶劫案,案件作案者的體態特征均是一胖、一瘦; 一高一矮,與這起綁架殺人案的嫌疑人體態不謀而合,是不是也是這兩人作案呢? 隨後,張自飛在短時間內再次突破了嫌疑人的心理防線,兩名嫌疑人也交代了他們在渝中、江北、兩江、達州等多地實施搶劫的犯罪事實。 在刑偵一線近30年,張自飛說,自己能不斷破獲命案,刑偵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功不可沒。 有了新技術,以前找不到的線索,現在能找; 以前破不了的案子,現在能破。 甚至有人認為警察破案靠“兩條腿”已經過時了,技術才是解開案件謎題的關鍵。 張自飛卻明白:“技術隻是輔助工具,破案要靠的還是人,是經驗和態度!” 他一口氣給觀眾們舉了很多例子。 有一次,轄區發生兇案,嫌疑人身份很快被鎖定,但卻跑得無影無蹤,查無可查。 “科技手段失效了怎麼辦?沒有過硬的偵查分析能力,不是隻能乾瞪眼?” 張自飛迅速組織警力摸排了嫌疑人的全部關係,斷定其極有可能逃至崇慶某區縣,並預判其下一步極有可能潛逃至川省。 “坐火車、坐大巴要身份證,他不敢!” 隨後,張自飛連夜前往該區縣布控,熬更守夜地排查所有可疑的車站、旅館,通宵未合眼,但仍未得到有效線索。 最後,車站角落張貼的一張“黑車”廣告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了解到,這樣的黑班車隻要打電話,就能在約定時間上車,但同時,直達成都的“黑班車”並不多,一天隻有一班。 第二天晚上21點,張自飛帶著辦案民警以乘客的身份登車,果然發現了酷似嫌疑人的男子。 張自飛迅速想到,嫌疑人在行兇時左手有傷。 在進一步確認後,三名民警不動聲色地靠近男子,一舉將其控製。 經審訊,嫌疑人對所犯罪行供認不諱。 另一次,轄區發生一起入室兇案。 作案現場在受害人家中,小區係老舊小區,沒有完善的監控,更沒有留下嫌疑人的任何信息。 更令人沮喪的是,在反復勘查了十幾次現場後,仍沒有發現有效的線索。 “現場不能撤,一定有線索。” 張自飛分析,嫌疑人具備一定的反偵察能力,作案後清理過現場。 但他相信,隻要作案,一定會留下信息,隻是他們還沒有發現而已。 在十幾次勘查後,張自飛再一次組織警力進入現場復勘。 終於,民警在墻角隱秘處發現嫌疑人不慎破損的鞋套殘片。 最終,依靠蛛絲馬跡,警方鎖定了嫌疑人,成功將其抓獲。 “這說明,隻依靠技術,沒有對現場細致的勘查,一切努力都可能都會付之東流。” 他還曾在綦江的深山中追逃,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現代設備都不頂用,摸排、動員群眾成了唯一的辦法; 他還破過長江拋屍案件,為了找到被害人的遺體,他組織漁民沿江搜索數天…… 聽著這些離奇的案件,張麟喟嘆道:“正是因為偵破這些案件,20年來,張警官少過了很多除夕、春節。 日夜顛倒對他來說是一種常態。 更錯過了很多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 而這些,都成了他口中的案偵故事。” 頓了頓,看著略顯拘謹微笑的張自飛,搖頭說道:“但在後臺見麵的時候,張警官也說,他寧願不用那麼忙碌。 因為刑警無事,百姓平安。” 嘩嘩嘩~~~ 聽了這麼久,觀眾早就對這位牛人敬佩非常了。 再聽到他如此有深度的話語,不免愈發敬佩起他來。 熱烈的掌聲中,張麟不停說道:“和兇手打交道,會看到的人性最極端,甚至是扭曲的一麵。 張警官跟我說,甚至他家人都不喜歡他的職業。 剛才他也說了,危險、辛苦、時間不固定,生活規律‘非常人’。 他所負責的案件,除了偵破命案,還包括失蹤、自殺等非正常死亡的調查。 而這些案件背後,也是一條條鮮活生命的隕落,是一個個家庭的破碎。 人非草木,說對自己沒有影響,是假話。” 聽到這話,張自飛認可點頭。 視線望著他,張麟說道:“但初心仍在。” 張自飛再次發自內心的點頭,覺得這些主持人太能說會道了,一句話就能觸及他們的靈魂。(本章完) 最新網址:
第297章.內地神探(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