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五百多年前,學成後的老子入守藏室為吏。
如果按現在的說法,“守藏室”就是國家圖書館,老子可以被稱作是“圖書管理員”。
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函穀關,老子濃縮自己一生關於宇宙、社會和人生的思考,為後世子孫留下了一份永恒的精神力量。
其中,“上善若水”的東方智慧,涵養了華夏兒女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成為中華民族於千磨萬擊中綿延不絕的堅韌之源。
本周日晚八點檔,華夏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典籍裡的華夏》將在央視綜合頻道迎來第九期。
本期節目將識讀華夏哲學開山之作《道德經》。
它以老子在守藏之室期間的經歷作為核心故事,展現老子求道、悟道、傳道的一生,求索“上善若水”的奧義,以此致敬偉大的哲學先賢,致敬偉大的東方智慧。”
洋洋灑灑開完場,視角切換到了李紅四人身上。
張麟的聲音不停傳來,笑說道:“何謂“上善若水”?
隨老子觀水悟道,開啟智慧之門。
繼識讀政治、歷史、醫學、農業、軍事、遊記等諸多領域的典籍之後,本期《典籍裡的華夏》帶領觀眾走近華夏哲學的開山之作《道德經》。
它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發行量最多的華夏文化典籍。
縱觀古今中外,從孔子、韓非、魏源,到叔本華、列夫·托爾斯泰、海德格爾……竭力推崇《道德經》者大有人在。
徳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提出,公元前八百至前兩百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
在這個時期,古希臘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士多德,而華夏出現了老子和孔子。”
微笑聆聽著張麟侃侃而談的講述,李紅不得不懷疑起這家夥剛才是否在演戲?
因為他連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書都看過,再聯想到他行走的張度張科這一點,讓人很難不心生疑竇。
李紅是看過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著作的《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且知道這部作品相對冷門。
書中寫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
當時古代希臘、古代華夏、古代茚度等文明都產生了偉大的思想家。
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文化傳統,並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
思慮間,疑似超憶癥患者張麟繼續說道:“雅斯貝爾斯稱《道德經》是一部不可替代的哲學著作,在短短的幾句話中,就包羅了宇宙論、倫理學和政治學的內容。
對於今天的許多讀者來說,《道德經》給人的第一感受大概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全文五千多字,言簡而意味深長,質樸而充滿哲理,玄妙而順理成章。
雖然“玄之又玄”,但《道德經》裡的諸多思想,至今仍是尋常百姓家的生活智慧。
但如果你僅認為老子對華人的影響就是這樣,那麼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
你OUT了!
道家學說的書籍雖然在華夏日漸式微,與此相反的是,在西方《道德經》的銷量已經超越了《聖經》,躍居所有經典之上,現已榮登世界書籍排行榜榜首之位。
在華夏,《論語》比《道德經》影響大;
在國外,《道德經》比《論語》影響大;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各國經典名著中,《道德經》是被翻譯成最多種語言、發行量最大的傳世經典。
《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
儒、道、釋是中華文明的三大根基。
老子、孔子是2500年歷代君王的導師,影響華夏2500年的歷史;
徳國電視臺的一項調查表明,老子還是徳國人心中“最知名的華夏人”,每四個徳國人家裡就藏有一本《道德經》。
誰在學習和運用道德經?
道德經在世界的影響如何?”
頓了頓,說道:“今天很榮幸邀請到四位對道德經很喜歡的專家名人,跟我們一起講述道德經的前世今生。
接下來,就請王中江教授談談你理解的《道德經》。”
直播鏡頭由遠及近,最後對準了王中江一人。
麵對鏡頭,長相儒雅的王教授微笑說道:“《道德經》自誕生以來,一直被譽為“萬經之王”,也成為中古歷史上最偉大的典籍之一。
然而近年來的研究,卻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道德經》被篡改了700多處。
這一發現來自馬王堆大型漢墓的驚人發現。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帛書《老子》的出土揭示了傳世版本與原版之間的驚人差異。
這使人們對《道德經》的理解,產生了深刻的變革,讓我們不得不重新認識,這一古代經典的偉大之處。
這700多處差異並非僅僅是文字的更迭,而是涉及到《道德經》核心思想的變革。
通行本《道德經》中最著名的一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在傳世版本中被廣泛傳頌,卻在帛書《老子》中有著微妙的差異。
原汁原味的表述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這一微小的變化,卻為後人提供了對這句話更加深刻理解的可能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