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張氏幽默果然令人耳目1新(2 / 2)

這個說法有點新穎!”

嗯了一聲,鄒蘊開口道:“簡而言之,就是道家有世界觀,但缺乏配套的方法論。

可以看到大勢之興衰,但卻無法用一個個小事的堆積去完成量變積累。

所以道家總是強調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而法家正相反,或許他們沒有觸及到更高一級的世界觀,但他們確走出了基於現實的路,在蠻荒的春秋戰國,用樸素的實踐在試錯中艱難的推動文明的進步。

道家是天上龍,法家是手裡劍。

天上的龍是所有人的夢想,但處理眼前的事,還是需要手裡的那把劍。”

聽到這段話,添菜的服務員不由咋舌。

這就是央視主持人的水平嗎?

都能對道法理解的這麼透徹了?

拜托,她們還在央視苦苦熬著,等待混出頭的一天。

天知道蕫卿、撒鋇寧、康暉、張麟那些頂級主持人有多厲害!

驚嘆間,旁邊的優雅禦姐白影附和道:“這麼一看,老子的思想在於順於道無為而治不單單治人,可以上升至萬物。

孔子的思想更像是規範人的行為,使人不至於亂為而反者道之動。

而孔子的思想,其實就是老子順道思想在治人方麵的具體措施。

兩個人都默契地印證了對方的觀點,亦或是他們都抓住了道的一部分,一個追求完整的道,一個追求道的應用,那是不是更加說明了道其實是存在的?”

暗道一聲臥槽,服務生趕忙起身往後退。

大佬們的世界,他一個初中生融入不進去!

o(╥﹏╥)o

關門前,聽到蔡梓贊嘆道:“老子的思想太過於超前了!

真的老子前麵飛,時代後麵追。”

對此,服務生倍感慚愧,覺得連人家腿毛都不如。

與此同時,張麟不停講述著:“而當時的百姓是什麼樣子的呢?

那叫吾日三省吾身!

公田種了嗎?城墻修了嗎?兵役服了嗎?

無為一個試試看?”

三秒鐘之後,一本正經道:“其結果,肯定是試試就逝世。”

又是一句網絡熱詞,彈幕配合的刷滿【哈哈哈】。

目視前方,張麟語調一轉說道:“所以,老子怎麼可能讓百姓無為呢。

而且那個時候,書籍屬於奢侈品,識字能叫研究生,老子又怎麼可能指望用文章和百姓對話呢?

這個例子想讓大家知道,道德經本質上是一本治國策略,是寫給領導者看的。

如果說百家爭鳴是一場大型考試,那麼諸子百家其實都在寫話題作文。

作文主題就是終結亂世、治理天下的方案。

不論方案是道法禮仁,落腳點都在治國。”

這一段頗有點醍醐灌頂的既視感,彈幕刷出了很多【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之語。

鏡頭給到蒙蔓和王中江,兩位教授亦是頷首鼓掌,對於張麟的解讀給出了正麵評價。

這下子,粉絲們頓感腰板加固了鋼板,那是挺的不能再挺!

給粉絲爭氣的張麟繼續說道:“有人要問了,我又不是領導,有必要知道這些嗎?

有的。

因為要和團隊打交道,判斷領導水平然後選擇自身對策,都得懂得治理的規律。

而道德經,在這方麵是最透徹的,堪稱治理藝術的天下第一神書。

以前我給大家推薦過《新華字典》,推薦過穿越三大神書,今天,特別隆重的推薦這本治理藝術的神書《道德經》。

《道德經》自問世以來,在歷朝歷代都擁有一群“鐵粉”。

他們不僅讀,還要為之做注。

據學者統計,自先秦以來,注經解經的至少有數百人。

最早的一位大概是戰國時期的韓非子,他著有《韓非子·解老》。

到了兩漢魏晉時期,注經的人數大大增多,這其中出現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個是王弼,另一個是河上公。

他們兩個人走的是不同的路線,王弼的注解深得上層的喜愛,而河上公的注解在民間流傳甚廣。

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魯訊說,不讀《老子》就不知華夏文化,不知宇宙真諦。

偉人說,《道德經》是一部兵書。

馬爸爸行商數十載,唯獨此書不曾離身。

不僅如此,《道德經》還擁有四位帝王級的粉絲。

所謂“帝王級”不帶有任何修辭上的意義,因為這四個人分別是: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趙佶,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讀《道德經》則是直接登上高山之巔,仰可觀宇宙之變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

旋即,帶貨主播上身,洋洋灑灑一通盛贊。

講的唾沫橫飛,令無數網友怦然心動之後,語調一轉說道:“然而今天有許多人講道德經,要麼是念經,要麼當神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