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矩陣運營,‘自己人’的遺跡!(1 / 2)

  第578章 矩陣運營,‘自己人’的遺跡!

  “白澤高地,坐標東552,西24,懂得都懂,我們這裡的聚集地代號為狂戰士,我們招收任何戰鬥能力突出的戰士,不需要你自帶口糧,也不需要你帶著武器,甚至不需要你提供任何資源,隻要你能通過我們的測試,住所,武器,夥食,甚至是女人,我們全包了!”

  “收月桂草,大量收月桂草,可交換任何物資,包括食物,武器,科技物品,甚至是槍支彈藥,有意交易的人請移步411頻道,距離近我們可以上門回收!”

  “三天後,有沒有人想要搞一波地精商隊的,這些比是真的肥啊,我們趁著大雪來了,他們無法一擁而上過去打劫商隊,到時候大家按照貢獻分了物資過冬豈不是美滋滋?”

  “XX.XX位置,我們尋找到了一個新的遺跡,急需開荒老手一批,有意者可以移步325頻道細談,不要怕我們給不了你們代價,隻要你的實力足夠,什麼都可以談!”

  “西海岸的回火聚集地,大家避避雷,這家聚集地的管理者是個畜生,先是散步假消息騙你過去,然後洗劫了你身上所有物資也就算了,如果你不能幫他們再騙來三個人,一個月後,他們就會扌”

  “急需高水平農業人才三名,機械人才五名,我們提供完整的科研設備,科研環境,提供最安全舒適的住所,有意者請移步228頻道與我細談!”

  “.”

  經過電臺的解碼。

  縱使沒有基站輔助,無數聲音也能還原個七七八八。

  隻一瞬間,耳機裡傳來的嘈嘈雜雜,便讓蘇摩有一種文明時代進了菜市場一般的感覺。

  到處都是吆喝。

  到處都是廣告!

  不去細想,甚至有一種在遊戲裡看頻道喊話的感覺。

  “哈,這無線電在現代網絡發達了以後,連的哥那裡都漸漸淘汰了”

  “真是沒想到,在這廢土末世裡又發揮出了自己的作用!”

  一邊是張彪幾人的八卦,一邊是頻道裡熱熱鬧鬧的喊話。

  跟著幾個發言進到私人頻道聽了一會後,蘇摩倍感新奇的繼續切換公共頻道。

  “所長,這裡麵的頻道145大多都是集體在喊話,你調到433散人才多,那裡每天可是熱鬧的很!”

  “哦?”

  輕咦一聲,蘇摩抬起手轉動旋鈕,調到了433頻道。

  “提桶跑路,提桶跑路,給大家說一聲,月狼族已經三天沒有給我們開工資了,看樣子是打算冬天前上演一出賴賬的戲碼,提醒要過去乾活的兄弟們,注意一下”

  “有沒有地方招收散人啊,我這裡有十五個兄弟,個個都是冒險的一把好手,求靠譜老哥介紹個地方過去混混撐過災難,地方好有酬勞細談”

  “話說蘇神不是也來新大陸了嗎,為啥這麼長時間沒有看到人啊,我尋思我要是找到了加入進去豈不是美滋滋!”

  “冬季就要來了,都別嚷嚷了,趕緊收攏東西回家過年吧,這兩天大多數地方我看著都不怎麼太平”

  “有沒有好兄弟共享遺跡位置的,隻要你告訴我們位置,到時候開出來的東西你不用去,我們直接分你兩成!”

  “糧食換槍,糧食換槍,有人換嗎,沒人換的話我等會再來說一聲”

  “.”

  與145相比,433裡麵的廢話依舊很多。

  並且,其中的外國人要比華夏人多得多。

  要不是遊戲贈送的語言翻譯如今還沒有到期,否則這麼亂哄哄的,大概率是誰也聽不懂其他人到底在說什麼。

  “你們每天都是從這些信息裡往外篩選的?”

  足足聽了十多分鐘,蘇摩頭疼的將耳機摘了下來,不住的揉著太陽穴。

  電臺裡的交流,除過一些私人頻道可以單對單交流,公共頻道裡基本都是一窩蜂。

  加上每一次交流並不能做到實時,最短也需要十來秒的延遲。

  聽起來就更加復雜,根本難以判斷到底是誰和誰在講話,哪個又在回復哪個。

  如同信息攻擊一般,要想在這些信息裡分辨出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

  這可不是經驗能夠解決的問題。

  另一邊,看到蘇摩這幅模樣,張彪摸摸頭不好意思道:“啊,所長你這就想錯了,您都聽不懂,我們這幾個天天聽的哪能聽懂啊!”

  “要是閑的時候聽聽他們吹牛打屁還行,忙活的時候,這些就是妥妥的噪音”

  “我們能收集信息啊,還是靠著咱們華夏的幾個頻道,以及村子裡自建的一個小頻道!”

  從桌兜裡拿出一個鋁殼小本,張彪臉上倒是沒表現什麼,但話音裡卻全都是自豪。

  收集信息,是一個看似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活。

  隻需要不斷的切換頻道,傾聽信息,再將其中重要的記錄在紙上即可。

  以村民的話來說,隻要你是個正常人腦子沒什麼大病,誰都能做。

  張彪六人被選中,得到這個輕鬆的活計,不過是運氣好一些而已。

  我上我也行!

  但隻用了不到四天,張彪就告訴其他村民。

  你上你還真不行!

  “初期的時候,信息太過於駁雜,我們收集起來不僅麻煩,更不好和外麵溝通”

  “所以我們一合計,先做了一個科普小知識頻道,拉來咱們村子裡那些有特長的人,過來定時授課,每次二十分鐘左右”

  “講的東西不多,層次不夠清楚,但內容大多都是一些在生存中非常實用的知識,並且由於我們是第一個這麼乾的,隻用了兩天出頭的時間,直接就拉來了不少人關注我們的頻道”

  “後麵,我們又通過人群畫像,將吸引過來的人進行二次分流,總共整合出了三個我們收集信息的頻道”

  張彪的做法,並不陌生。

  放在文明時代的短視頻軟件上,就是妥妥的矩陣式營銷號做法。

  先集合各種力量,不管是科普也好,刷也好,其他地方引流也好。

  總之先行將架子搭起來,擁有一個入口。

  繼而,等到‘用戶’通過入口進入後,又通過其他方式繼續擴大版圖,加深傳播鏈路。

  等到最後,鏈路矩陣徹底形成後,便想辦法進行變現。

  隻不過,在文明時代的變現,是想辦法從這些粉絲身上搞錢。

  到了末日廢土,變成了從這些粉絲上榨取外麵的消息。

  兩者本質相同,手段上也沒有大的差距,屬於殊途同歸。

  理解完前麵眾人做的細節,蘇摩透過一絲贊許的目光,示意張彪繼續往下說。

  “三個頻道,為了方便我們更好的收集信息,以及其他人使用,我們設立的不復雜,分別是”

  “遺跡探險戰鬥頻道,這個頻道裡我們主要挑選一些民兵上來講解戰鬥方麵的知識,以及戰術,隱蔽,小規模遇敵等多種情況,並且我們也有意無意的在裡麵分享,如果遇到遺跡了,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來,慢慢的,分享的多了,這些人也會開始說他們的見聞,從這些人的話裡,我們在篩選出合適的,最後總結起來,進行二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