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德.呂伊斯大臣的諷刺,奧爾洛夫的臉上絲毫沒有任何羞愧地對德.呂伊斯顧左右而言他道:“俄羅斯帝國對奧斯曼帝國的軍事行動,目的是為了幫助奧斯曼帝國去除極端化。維護奧斯曼帝國境內斯拉夫人同胞的權利。我們的第一階段行動是為了懲戒多瑙河公國內的極端化勢力,維護歐洲大陸的和平。為了防止俄羅斯帝國軍隊在去除多瑙河極端化勢力的期間,奧斯曼帝國可能會發生的偷襲。所以我們的軍隊才會不得不前往錫利斯特拉要塞,嚴密監視錫利斯特拉要塞的動向。”
“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德.呂伊斯再一次用誇張且譏諷地腔調說道:“我從來沒有見過像俄羅斯帝國這樣公然入侵他國的領土,無視他國主權的國家。”
“德.呂伊斯大臣,俄羅斯帝國目的隻是為了維護我們的斯拉夫同胞在奧斯曼帝國不受到奧斯曼帝國政府欺壓的權利!你這是對於俄羅斯帝國政府政策的曲解!”奧爾洛夫伯爵伯爵義正言辭地說道。
“好!如果真按照奧爾洛夫伯爵你所說的那樣,俄羅斯帝國是為了維護斯拉夫民族在奧斯曼帝國不被欺壓的權利才會對奧斯曼帝國進行的一場軍事行動,那麼我想請問,假如有一天其他國家……”德.呂伊斯停頓了一下,向包爾伯爵露出了一個歉意地笑容:“我打個比方,例如:奧地利帝國……眾所周知,奧地利帝國境內的斯拉夫民族不在少數。如果說有一天,奧地利帝國的境內同樣有欺壓斯拉夫人的現象,而奧地利帝國境內的斯拉夫人因為忍受不住欺壓向俄羅斯帝國求援的話。俄羅斯帝國是不也會像對待奧斯曼帝國那樣對待奧地利帝國。
畢竟,在伯爵閣下剛剛說過,俄羅斯帝國可以為了奧斯曼帝國境內的斯拉夫人,全然不顧這是一個主權國家內政的先決條件,對其出手。”
德.呂伊斯的話,使得奧爾洛夫找不到反駁的借口。
究其原因是奧爾洛夫為俄羅斯帝國入侵奧斯曼帝國這件事尋找到的法理依據,實在是太過於扯淡。
當然了,考慮到奧爾洛夫伯爵本人並不是一位真正科班出身的外交官,而是一位特務頭子出身的臨時外交官。
再加之,俄羅斯帝國對於外交的理解依舊停留在了“我強,我有理!”“奧地利帝國,你要學會感恩”上。
奧爾洛夫伯爵本身的地圖炮式言論也就不足為奇,在俄羅斯帝國的觀念裡麵,從來就沒有什麼真正的同盟者,隻有敵人、保護者(當前的普魯士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法蘭西共和國)、兒子(奧地利帝國)三種關係。
【PS:感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最近一段時間俄新社發表的文章:俄羅斯應該對烏克蘭做什麼?
文章的內容充斥著19世紀沙文主義的觀念,通篇閱讀下來作者有些懷疑俄羅斯帝國的這篇檄文最應該出現的地點是克裡米亞戰爭前夕,而不是21世紀。
或者說,有沒有一種可能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從始至終都沒有任何改變。】
“這兩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奧斯曼帝國是奧斯曼帝國,奧地利帝國是奧地利帝國!”奧爾洛夫伯爵試圖用模棱兩可的話將德.呂伊斯大臣提出尖銳問題化解。
而作為會議主持者的包爾伯爵皺了皺眉頭,以示不悅。
俄羅斯帝國既然能夠用這種方法入侵奧斯曼帝國,那麼為什麼不會用同樣的方法入侵奧地利帝國。
眼見事態逐漸朝著不利於俄羅斯帝國發展地奧爾洛夫伯爵趕忙向包爾伯爵保證道:“俄羅斯帝國絕對不會對他的朋友出手!俄羅斯帝國珍惜奧地利帝國的友誼,我們希望奧地利帝國能夠同俄羅斯帝國站在一起,共同維護多瑙河的和平穩定!”
蠢貨!
奧爾洛夫伯爵在大庭廣眾下的保證,讓包爾伯爵內心對俄羅斯帝國僅存的好感再一次降低。
本身奧地利帝國在這場四方會談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位調和者(奧地利帝國更偏向於英法)、一位中立者,而奧爾洛夫發言無疑是想將奧地利帝國拉到他們的陣營中,使得奧地利帝國失去其在這場會議中的主導地位。
“伯爵閣下,我奉陛下的命令邀請您和英法兩者使者過來,不是向你們雙方宣告奧地利帝國將會站在誰那邊!而是想要借助這個機會,彌合你們雙方之間存在的矛盾!使歐洲大陸重新歸於和平!”包爾伯爵態度冷淡地說道。
“好!既然包爾伯爵已經說了,這是一場和平的會談,那麼我方也願意為了歐洲和平同俄羅斯帝國坦誠地交換意見!”克拉倫登伯爵欲擒故縱地說道。
“法蘭西的意見呢?”包爾伯爵語氣平淡地詢問德.呂伊斯道。
“不列顛王國的意見,就是整個聯軍的意見!”德.呂伊斯夫對包爾伯爵回應一句。
“那麼俄羅斯帝國是否還要繼續談下去!”包爾伯爵詢問奧爾洛夫伯爵道。
“可!”奧爾洛夫伯爵點了點頭道。
克拉倫登伯爵隨即向奧爾洛夫伯爵提出了第一個意見:“我方希望俄羅斯帝國軍隊能夠放棄對塞爾維亞與多瑙河兩公國的領土要求,這些領土將重新致於奧斯曼帝國高門政府的保護之下!”
“不!我不同意!”奧爾洛夫當即反對克拉倫登伯爵:“奧斯曼帝國一旦重新返回多瑙河公國,那麼勢必會將屠刀對準多瑙河公國的民眾。我不想看到一場慘無人道地屠刀在多瑙河公國上演!”
對於奧爾洛夫的反對,包爾伯爵開口道:“克拉倫登伯爵,在這個問題上奧地利帝國同意俄羅斯帝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