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尼古拉一世聽從戈爾恰科夫的命令準備在克裡米亞半島進行一場大決戰的時候,位於克裡米亞半島的緬什科夫此刻正在阿爾馬河的一處高地監督手下的俄羅斯帝國士兵構築的防禦陣地。
至於說,緬什科夫親王為什麼會在阿爾馬河附近構築防禦陣地,這件事還要回溯到一個多星期以前。
當時的緬什科夫親王正悠閑地坐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司令部等待著高加索地區(緬什科夫親王同樣兼任高加索總督)傳來的消息的時候,等來的卻是手下哥薩克騎兵團向他匯報英法聯軍部隊已經在卡拉米塔灣附近登陸的消息。
收到消息的緬什科夫先是對英法聯軍的登陸而感到吃驚,在緬什科夫看來英法聯軍現在應該繼續向北才是最佳的戰略,為什麼會來克裡米亞半島。
有道是既來之則安之,眼見無法讓聯軍離開克裡米亞半島的緬什科夫隻好詢問哥薩克騎兵團團長英法聯軍部隊人數。
“他們在卡拉米塔灣附近搭建了很多帳篷,一眼望不到盡頭!最起碼也要有7、8萬左右!”哥薩克騎兵團團長用並不算太過嫻熟的俄語想緬什科夫匯報道。
“一眼望不到盡頭?7、8萬?”緬什科夫喃喃自語,他想到了自己的手下隻有5萬多(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一地)兵力頓時感覺到了一陣壓力。
僅憑手下的5萬3千多人,緬什科夫根本沒有任何進攻的可能性。
為了遏製住英法聯軍繼續向南推進(卡拉米塔灣位於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南邊),緬什科夫親王召集了自己手下的參謀的詢問他們看法。
經過長達兩天的激烈討論之後,決定將防禦陣地部署在阿爾馬河。
原因在於阿爾瑪河南岸的地勢要比阿爾馬河北岸的地勢要高,俄羅斯帝國隻需要將通往阿爾馬河南岸的橋梁在適當的時候摧毀,聯軍部隊想要過來的話,首先要遊過阿爾馬河,然後再進行攀爬作業,最後才能夠抵達阿爾河南岸的高地。
在聯軍部隊遊泳、攀爬的這段時間裡,俄羅斯帝國軍隊可以輕鬆地將聯軍部隊的軍人炮殺。
當然了,緬什科夫親王本身同樣也知道就以他手上的兵力而言能夠固守住防禦陣地已經算是謝天謝地了,反擊的事情還是要交給援軍抵達之後再說。
於是,緬什科夫又給尼古拉一世寫了一封求援信,求援信中誇大了(緬什科夫自認為)英法聯軍的數量(14萬),同時也闡明了自己誓死要與要塞共存亡的決心。
信中雖然沒有直接向尼古拉一世尋求援助,但是每一句話都透露出了出尼古拉一世求助的意思。
寫完信的緬什科夫將信交給了手下的一位副官命令他一定要交給尼古拉一世,為了防止信被截獲的緬什科夫還特意讓副官轉道前往高加索,然後從高加索返回聖彼得堡。
接過信的副官趕忙驅馬離開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而後緬什科夫又找來了自己手下的兩位海軍中將科爾尼洛夫與納西莫夫。
緬什科夫親王向科爾尼洛夫與納西莫夫詢問了,如果英法聯軍艦隊駛入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話,他們應該如何的抵擋英法聯軍的艦隊。
“總督閣下,現在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沉船了!”科爾尼洛夫中將當即回應緬什科夫道。
“沉船?”緬什科夫疑惑地看了一眼科爾尼洛夫不解地詢問道:“是我們沉船,還是說英法沉船!”
“當然是我們沉船了!”科爾尼洛夫中將對緬什科夫親王回答道:“我們可以將停靠在港頭的船隻全部沉入要塞的入口,這樣的話,英法艦隊不就沒有辦法進來的嘛!”
緬什科夫親王滿意地點了點頭,科爾尼洛夫中將的方法對於當前的俄羅斯帝國來說確實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說乾就乾,緬什科夫親王當即向科爾尼洛夫與納西莫夫下令:停泊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港口內的所有船隻,除了戰艦之外全部都執行沉船。
緬什科夫親王的命令剛一下達,科爾尼洛夫與納西莫夫立刻行動了起來,將停靠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所有民用船隻、運兵船隻全部征用,然後一律沉到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入口。
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港口勉強算是堵上了,放心下來的緬什科夫親王得以繼續向阿爾瑪高地增派兵力。
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內隻留下了1萬人負責要塞防護之外,剩下的4萬3千多人全部集中在了阿爾馬高地修築防禦工事,而英法聯軍在卡拉米塔灣發生的鬧劇,他也沒有去管,隻是派遣了少量的哥薩克騎兵對英法聯軍在卡拉米塔灣中的具體人數進行了勘察,期間哥薩克騎兵還同英國的輕騎兵進行了短暫的交鋒。
經過了幾天的部署之後,阿爾馬高地已經初步的形成了有效的防禦陣地。
而英法聯軍方麵,緬什科夫大致摸清了他們的人數一共有9—10萬人。
當然了,這是撒丁尼亞王國與奧斯曼帝國沒有算在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