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全民意誌”(1 / 2)

如果將錫利斯特拉與阿爾馬會戰比做英法兩國民眾重新點燃戰爭熱情火焰的木材的話,那麼塞瓦斯托波爾的攻占無疑將一桶經過了提純後的石油投入到英法民眾內心的熱情之火上,讓英法民眾對於戰勝俄羅斯帝國的信心更加的堅定。

尤其是在法蘭西,原本對於克裡米亞戰爭的質疑聲被狂熱的民族自豪感徹底的淹沒,在帝國政府強有力的推動下,各大報社開始爭相報道法蘭西軍隊在克裡米亞戰爭中英勇無畏的表現,一部分小報甚至喊出了“打到莫斯科,絞死尼古拉”的口號。

下麵是一部分巴黎境內報社的節選:

這是帝國的勝利,同時也是三千萬法蘭西人的勝利。四十二年前的這個時候,暴君亞歷山大利用卑鄙的手段擊退了先皇領導下了法蘭西帝國。四十二年後的今天,全體法蘭西人民在偉大的熱羅姆.波拿巴皇帝的領導下成功洗刷了這個烙印在法蘭西身上的屈辱。

歷史證明,隻有堅持帝國體製、堅定波拿巴領導,法蘭西才能夠贏來嶄新的明天!

——節選自《波拿巴報》

法蘭西隻有堅持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領袖的原則……團結廣大法蘭西民眾,發揚集中多數人的力量辦大事方針,才能讓法蘭西重新屹立在國際社會之中……過去的法蘭西實在是太過於自由,以至於我們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在了黨派鬥爭之上,從而忽視了法蘭西的發展……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緊密的團結在以皇帝為核心的帝國政府,讓法蘭西再次偉大……

——節選自《真理日報》

……雖然本報社並不認同熱羅姆.波拿巴陛下的理念,但是本報社不得不承認,這一次法蘭西軍隊得以攻占塞瓦斯托波爾,全賴熱羅姆.波拿巴陛下的功勞……

——節選自《國民報》(共和派報社)

……

不管是左派(或者說共和派)、中間派,還是右派(正統派、天主教派),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消息放出之後,都選擇暫時團結在了熱羅姆.波拿巴政府的周圍。

因為隻有這樣,他們才不會被波濤洶湧的民意所淹沒,成為“非國民”中的一員。

帝國政府的權威在“塞瓦斯托波爾”的加持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

短時間內,不可能再出現與帝國意誌相違背的聲音。

就像未來的某位鋼鐵慈父所說的那樣,勝利者可以不用遭受任何指責、質疑,甚至可以讓人民暫時忘卻現在所麵臨的痛苦。

宏大敘事觀之下的法蘭西民眾隻看到聯軍部隊贏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卻選擇性忘記了每一場勝利的背後都要付出數以千計的死亡作為代價。

沉迷於勝利的民眾甚至忘記了,那些在克裡米亞戰場上浴血廝殺的士兵是同他們一樣的人,而不是一串串數字。

當然了,這一次聯軍部隊為勝利付出的代價遠比歷史上要容易很多。

從阿爾馬會戰到攻占塞瓦斯托波爾,聯軍部隊的死亡人數也不過6500人左右,其中不列顛軍隊自己都貢獻了3000人。

這可比歷史上的因克爾曼會戰的死亡人數都要少,而在因克爾曼會戰之後,還有一連串的戰爭。

聯軍部隊(主要是不列顛軍隊)還在忍受缺衣少食、環境惡劣等不利的因素下向塞瓦斯托波爾發動攻擊。

這個時空中的英法聯軍要比歷史線上的英法聯軍好出來不知道多少倍。

作為這場戰爭最大收益者的熱羅姆.波拿巴此時已經坐上了前往波旁宮的馬車,他要趁著現在的狂熱氣氛,向波旁宮立法團中的代表發表自己的演講。

雖然說現在的立法團的權利已經被熱羅姆.波拿巴削弱到隻剩下了投票的職能,但是還是能夠代表全體法蘭西人民,特別是那些背朝黃土、麵朝天的農民的意誌。

這種看上去虛無縹緲的意誌,恰恰是能夠壓製野心家與軍頭的重要工具。

依靠軍隊掌權的領導者都害怕被後來者模仿,所以他們千方百計地將自己的行為套上一層全民意誌的外衣。

熱羅姆.波拿巴同樣也在用這種方法來遏製住野心家的崛起,讓軍頭有所顧慮。

畢竟,法蘭西境內的大小軍頭都沒有辦法像熱羅姆.波拿巴一樣贏得70%的法蘭西農民歡心。

當付出的成本與產生的收益無法成正比的時候,大部分的軍頭自然而然地想到順從巴黎的意誌。

更不要說,現在的熱羅姆.波拿巴手握中部戰區與東部戰區,同時對南北兩大戰區進行滲透控製。

那些無膽的法蘭西將軍隻能選擇順從民意家加持下的熱羅姆.波拿巴。

當熱羅姆.波拿巴的車架抵達波旁宮時候,早已在波旁宮大門口等候多時的親政府派代表趕忙上前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