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殿下,請恕我愚鈍!我不明白您和您的王國究竟是站在哪一邊!”
德.呂伊斯用嚴厲地目光注視著攝政王威廉,說話的語氣也變得咄咄逼人了起來。
“大膽!”跟隨著威廉攝政王威廉一世身旁的侍從武官板著臉訓斥德.呂伊斯道:“誰允許你用這樣的語氣同殿下說話的!”
“請您原諒我剛才冒進的行為!”德.呂伊斯向攝政王威廉一世鞠了一躬,似乎是在為他剛才的言論而道歉。
不過,從德.路易斯現在桀驁不馴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剛剛他所謂的道歉壓根就是一個放屁的話。
看著眼前這位毫不掩飾的前法蘭西外交大臣,攝政王威廉一世的表情同樣也變得陰晴不定。
現在的德.呂伊斯給他的感覺,就像是在麵對某位被他打發前往法蘭克福議會的家夥。
他們兩個簡直是一樣的可惡!攝政王心中不由得暗想道。
盡管攝政王威廉心中很厭惡德.呂伊斯咄咄逼人的態度,但是他還是得對德.呂伊斯報以微笑。
誰讓德.呂伊斯的背後站著一位法蘭西皇帝!
現在的普魯士王國不管是綜合國力,還是軍事實力都暫時無法同法蘭西帝國相抗衡。
“普魯士王國當然是站在公平與正義的一邊!”威廉一世並沒有直接說站在哪一邊,而是以模糊的態度應對。
“好!”德.呂伊斯語氣稍微比之前緩和了許多,但是仍舊沒有改變傲慢地語調:“既然普魯士王國認為自己是站在我們這邊的,那麼我想請問普魯士王國從開戰到現在到底做過哪些對有利我們的事情!”
“我們幫助法蘭西阻攔了俄羅斯西進的步伐!”攝政王威廉義正言辭地說道。
“殿下!”德.呂伊斯臉上露出了譏諷地表情,“俄羅斯帝國如果真的有意西進的話,普魯士王國的軍團恐怕早就被您放在東部邊境了!現如今普魯士王國的東部邊境,隻駐紮了2個軍的兵力,而你們在萊茵蘭地區可以足足投入了3個軍!你們難道是在防備俄羅斯帝國從海上進攻比利時王國,然後再進攻萊茵蘭地區嗎?”
目前的普魯士王國的軍隊一共有9個軍,18萬人,其中除了一個日常駐守在柏林,保護柏林安全的近衛軍之外,東部省份與萊茵蘭共布置了5個軍,剩下的三個軍則以團為單位分散在了普魯士王國各地。
當然了,普魯士王國在萊茵蘭所部署的三個軍並不是要對法蘭西進行威懾。
而是他們為了防備萊茵蘭地區可能存在的動亂,不得不進行的操作。
畢竟,幾年前的普魯士王國為了逃避被奧地利帝國打入柏林的命運,不得不“自廢武功”討好俄羅斯帝國。
而解散普魯士議會的實行君主(攝政王)獨裁統治的代價就是柏林與萊茵蘭相繼發動革命,為了鎮壓革命普魯士王國將容克貴族全部武裝起來對柏林與萊茵蘭進行了血腥的鎮壓與放逐。
那場鎮壓直接導致了萊茵蘭地區的德意誌民族主義者將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看作是一丘之貉。
也就是說本時空的普魯士王國在熱羅姆.波拿巴的蝴蝶效應下要比歷史上的普魯士王國在綜合國力上虛弱一些。
當然了有弊就有利,踢開了普魯士的兩院製度後的普魯士王國真正做到了軍隊擁有國家。
從那場鎮壓之後,軍隊再也不用擔心被普魯士王國議會卡住脖子的問題。
在軍事實力方麵,現如今的普魯士王國要比歷史上同時期普魯士王國稍微強一些,第二類預備役士兵由原來領不到鞋子和衣服,變成了一半能夠領導鞋子和衣服。
經過這幾年鍥而不舍的努力,攝政王威廉在普魯士軍隊中的簇擁者遠遠多於他的哥哥。
又有哪一位軍人不喜歡給他們撥款君主!
話題扯遠了,威廉一世聽完德.呂伊斯的話後,即刻告訴德.呂伊斯,普魯士王國之所以要在萊茵蘭放三個軍,目的是為了防備萊茵蘭人造反,而不是對法蘭西存在意見。
德.呂伊斯立刻表示,他理解普魯士王國的難處,但是還是希望普魯士王國在東線給俄羅斯帝國施加壓力。
“呂伊斯先生,您這是在將普魯士王國推入火坑!”威廉一世皺緊眉頭對德.呂伊斯回應道。
“殿下,我們這是在為歐洲謀求和平!”德.呂伊斯一臉誠摯地回應道:“這場克裡米亞戰爭本就是法蘭西帝國為了歐洲不落入俄羅斯帝國之手,而不得不進行的一場反侵略戰爭。
每一個歐洲國家都應該為這場正義之戰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如果每個國家都想普魯士這樣的話,我們怎麼能夠安心的保護歐洲!
我的君主在我出發前曾經告訴過我,如果普魯士王國不願意同我們成為朋友的話,那麼成為敵人吧!法蘭西絕對不會放任一位敵人在他的身旁!”
此言一出,在場的眾人臉色立刻大變,他們清楚的明白成為法蘭西帝國敵人就意味著戰爭的開始。
“法蘭西帝國這是要向普魯士王國宣戰嗎?”威廉一世強壓著心中的怒火對德.呂伊斯詢問道。
“如果殿下您認為普魯士王國無法同法蘭西帝國成為朋友的話,那麼您就可以認為我是在向普魯士王國宣戰!”德.呂伊斯坦然地點頭,然後對威廉一世威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