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不列顛報社同樣也刊登了不列顛王國與愷加王締結和平條約的新聞。
與法蘭西報社變著法的歌頌皇帝與帝國政府豐功偉績不同,不列顛報社更多的對不列顛王國與愷加王國締結批判。
思想傾向於保守黨派(籠統點就是右派)的報社批判不列顛政府對愷加王國的條件太過於寬厚,令不列顛王國在這場戰爭中什麼都沒有撈到不說,還平白無故的搭進去一大筆錢。
思想傾向於進步(左派)的報社,更是對不列顛政府極盡所能的進行批判,一小部分報社甚至將矛頭指向了熱羅姆.波拿巴。
其中批判熱羅姆.波拿巴最起勁的莫過於馬博士。
不過,這些批判對於熱羅姆.波拿巴來說根本不痛不癢。
現在的他早已經習慣了被人批判、咒罵,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黑紅也是紅!
作為整個歐洲的“頂流”,熱羅姆.波拿巴的“黑粉”自然也是屬於“頂流”。
反正熱羅姆.波拿巴也不指望自己像法郎一樣深受愛戴。
那些咒罵與批判他的人,再怎麼咒罵與批判都不可能將他的帝國打垮。
能夠打垮這座帝國的隻有巴黎的居民和熱羅姆.波拿巴自己。
批判風波持續了好幾天的時間,最終在不列顛政府的緘默中悄無聲息結束。
……
時間匆匆流逝,很快便來到了印度大起義前期的4月24日。
這一天在遠離歐洲大陸的印度密拉特,孟加拉第3輕騎兵團指揮官、陸軍中校喬治·卡邁克爾·史密心血來潮進行閱兵,他先是召集了手下的士兵,然後從中挑選出90名士兵,用威脅的語氣命令90名印籍士兵表演新步槍射擊。
然而出乎預料的事,90名士兵中又85名士兵拒絕使用米涅子彈,惱羞成怒的喬治中校大聲嚷嚷著要將85名士兵全部融入監獄,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
【事後英國人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米涅彈使用的塗油包裝紙的油是牛油/豬油。
不管是*士兵還是印度士兵都不怎麼願意用牙咬。】
這些士兵依舊無動於衷,最終士兵在同伴的注視下脫下軍裝,戴上枷鎖,走向監獄,等待審判。
將不服從管教的士兵關押下去的喬治中校在臺下印度士兵仇恨的目前中,得意洋洋地宣布這些士兵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此時的喬治中校恐怕怎麼也想不到,這件平日裡稀疏平常“小事”將會成為印度士兵起義的導火索。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第3、11、20騎兵團與第11步兵團印度士兵與軍官罕見地聯合在了一起,他們想要挽救那些被關押的士兵。
經過四個團軍官在相互商議之後,決定讓第3團的印度軍官尋找密拉特最高相關軍事長官,懇請他放過那些士兵。
第三團印度軍官費盡千辛萬苦總算找到密拉特最高長官,他們懇求密拉特最高長官能夠寬恕他們的罪行。
孰料密拉特最高長官不僅沒有選擇寬恕,還變本加厲地威脅他們要對那些士兵加重懲罰。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夠起到懲戒的目的,同時密拉特最高長官還給予這位軍官印度裔軍官嚴厲的警告。
印度裔軍官返回駐地之後,立刻將這個消息告訴他們。
四個團的士兵立刻群情激奮,不過,這個時期四個團並沒有行動,他們仍舊對英國人抱有一些希望,認為軍事法庭對於這85名士兵的審判應該不會太重。
5月9日,軍事法庭正式對85名士兵進行審判,大多數士兵被判處10年的監禁與苦役,隻有11個相對年輕的士兵判處5年的監禁。
不管是5年,還是10年,對於一位士兵來說都很長。
更不要說,還要做苦役。
這就相當於直接將85名士兵判了死刑,收到軍事法庭消息的士兵並沒有像之前那樣激動,他們默默地返回營地擦拭著手裡的步槍。
5月10日淩晨,起義正式開始,打響起義第一槍的是第11、20騎兵團的士兵,他們在夜晚偷偷潛入了英國軍官居住的帳篷,偷襲殺死了英國軍官。
然後放火將英國軍官的帳篷燒了起來,一邊燒,一邊大喊:“異教徒殺人了!他們要用豬油與牛油包裹侵泡的子彈將我們屠殺殆盡!”
不明真相的士兵在聽到一聲聲呼喊之後,迅速端著槍跑了出來,當他們看到燃燒著的帳篷與混亂的人群之後,立刻做出了選擇,許多士兵開始自發地前往英國軍官的帳篷將英國軍官殺掉。
而軍隊中的印度裔軍官顯然並沒有士兵那些的果斷,優柔寡斷地印度裔軍官試圖約束手下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