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王室支持的帕麥斯頓連忙阿爾伯特親王,他本人有很大的把握說服上下兩院同意對印增兵的提案。
“那就好!”阿爾伯特親王微微頷首,表情澹然地回應,隨即繼續詢問了一句,“對了,內閣計劃派遣多少軍隊前往印度平叛?”
“這個……”帕麥斯頓猶豫了片刻後,回答道:“兵力問題尚且還在商討的階段,需要一定的時間。
不過,戰爭大臣紐卡斯爾公爵私下裡告訴我!
想要徹底平定印度的叛亂,最起碼也要有10萬軍隊才行!”
“10萬?”阿爾伯特親王略微皺了皺眉頭,對帕麥斯頓回應道:“就算把本土的軍隊全部加在一起也沒有10萬吧!
難道我們還要重復之前在克裡米亞戰爭的所作所為嗎?”
阿爾伯特親王口中“克裡米亞戰爭的所作所為”指的是:不列顛政府在克裡米亞戰爭時期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將流落街頭的流浪漢拉入軍營的行為。
這件事在當時可是引得無數的不列顛報社口誅筆伐。
“殿下,我們並不需要這麼做!”帕馬斯頓搖著頭解釋道:“我們隻需要在本土抽出3萬人的軍隊、加上好望角的5000人、波斯的2萬、前往大青果的1萬人配合上仍舊忠於我們的印度王公部隊,就足以湊成一支龐大的隊伍,將反叛者全部鎮壓。”
“這樣啊!”阿爾伯特親王露出了了然地神色,而後他又提出了自己的顧慮:“那些印度王公真的還願意忠於不列顛王國嗎?”
“殿下,隻要我們能夠稍微修改一下對待印度王公的政策,那麼就會有很多王公繼續選擇向我們效忠!”帕麥斯頓首相胸有成竹地說道。
“什麼政策?”阿爾伯特親王再度詢問帕麥斯頓道。
“殿下,我們隻需要以女王陛下的名字宣布:尊重印度土地上王公的世襲權利,不再進行兼並!
那些王國自然就會願意站在我們這邊了!”帕麥斯頓耐心地向阿爾伯特親王解釋道。
“這樣一來,東印度公司豈不是要麵臨破產!”阿爾伯特親王對帕麥斯頓說道。
東印度公司之所以沒有陷入財政困頓,而且債券價格還節節高升,完全是因為東印度公司在近些年的對印度領土的野蠻兼並。
其實早在9年前,東印度公司的經濟狀況就已經陷入了困頓。
當時的印度總督大賀胥(1848——1856年)也才剛剛到任,為了讓東印度公司不至於為他的任期內搞砸,他以總督府的名義頒布了“無嗣繼承法”。采取了“領土沒收論”的主張,他規定在各國沒有直接繼承人的時候,必須將公國移交到東印度公司的手中管理,同時拒絕了養子可以作為法律繼承人的古老法律。
東印度公司根據大賀胥的主張,先後吞並了薩塔拉、格浦爾、詹西等國,一些王公的頭銜也被總督府取消,他的供金也被削減,甚至停止支付。
在整個大賀胥的時代,將近三分之一的土邦被直接劃分為了東印度公司的直接管理中,失去了王公這個中間商賺差價,東印度公司對農民的剝削更加的嚴重,而那些封建主階級、軍隊與商人因為失去了服務的對象,同樣也瀕臨破產。
大賀胥時代執行的公國兼並雖然在長遠的角度來講有利於印度的統一,但是這個好處卻不是英國人享受,反倒是後來的印度人享受,而英國人正在承受“削藩”的惡果。
這就相當於匈奴人幫助景帝將七國進行物理削藩,然後七國合起夥來攻打匈奴人。
當然,英國這個“匈奴”實在是太強了。
話又說回來,東印度公司能夠高速的發展完全繼續吞並三分之一的土地的前提下發展。
在阿爾伯特看來,如果不列顛宣布尊重封建主的利益,那麼東印度公司就要徹底完蛋。
“殿下,東印度公司不是麵臨破產,他們已經破產!”帕麥斯頓對阿爾伯特親王回應了一句道。
“什麼時候的事?”阿爾伯特親王愣了幾秒鐘,然後詢問帕麥斯頓道。
“就在剛剛,臣過來的時候!”帕麥斯頓對阿爾伯特親王回答道。
“他們怎麼會這麼快知道印度發生的事?”阿爾伯特親王疑惑不解地詢問道。
“殿下,像我們這樣的政府,隻要有心什麼都能夠查到!”帕麥斯頓自我揶揄道。
阿爾伯特親王同樣也露出了苦笑,他點了點頭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