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萊茵蘭政治危機(1 / 2)

繼英美兩國相繼爆發了不同程度的經濟危機之後,歐洲大陸同樣也難逃被經濟危機波及的命運。

其中首當其沖遭受經濟危機洗禮的便是北德意誌地區的普魯士王國,作為整個德意誌地區工業化水平排行第一、全歐洲工業規模排行第三(前兩名是英法)的國家,普魯士王國自1850年後的發展速度可以稱得上是一年一個大變樣,不要說是同老牌英法的發展速度相比也,就算是同美利堅合眾國的發展速度相比也是不相上下。

高速發展下的普魯士王國將一部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掩蓋,手頭寬裕的普魯士公民將自己對於政治的熱愛轉變為了對於資產的追求,沒有多少人還記得1851年發生的事。

【ps:這裡的階級矛盾是指容克地主階級和工業資產階級的矛盾。

1851年普魯士攝政王為了贏得俄羅斯帝國的歡心,命令東普魯士地區的駐軍與還鄉團一道,進入柏林,進而造成了柏林的萬人慘桉。

兩院製被廢除,容克貴族重新掌控了整個普魯士王國。】

甚至不少容克控製下的報社公然鼓吹三級會議,他們認為普魯士王國隻有在三級會議之下,才會真正的走向富強。

不過,這些容克報社似乎絲毫沒有注意到,三級會議中的第三等級就如同當初的法蘭西一樣,他們承擔比第一、二等級更多的稅收,政治利益卻比第一與第二等級更少。

第三等級好不容易獲得權利,在1851年的動蕩中完全的丟失。

如若不是普魯士本身仍舊處於高速發展的話,普魯士王國的一些中產階級與工業資產階級早就已經站起來造反了。

然而經濟繁榮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野蠻式的發展之下的普魯士王國在經濟整體繁榮的時候,尚且還能勉強壓製住下麵的反對者。

一旦普魯士王國陷入了經濟危機,那些隱藏在水下的暗流就會一瞬間將普魯士王國完全吞噬。

12月中旬,普魯士王國經濟危機開始爆發。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內的普魯士王國鐵路債券在經濟危機爆發的第一天,以每小時10%的速度往下跌。

許多蹲守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的股民一臉驚恐地望著寫字板的數字,一些手持普魯士王國鐵路債券的股民同美利堅合眾國的股民一樣,瘋狂的湧入想要換回屬於自己的錢。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在受到股民的沖擊之後,短暫的陷入了混亂。

整場混亂持續了不到20分鐘的時間,便被聞訊趕來的國民軍阻止,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也趁此機會通過電報將股市下跌的消息傳到了柏林代表處與科布倫茨代表處(位於來茵蘭,是來茵蘭省的首府。)

柏林與科布倫茨的地方股票(主要是同鐵路有關的,例如:鋼鐵產業、木材市場)也隨著法蘭克福的下跌而瘋狂的下跌,位於柏林與科布倫茨的股民與工業資本家在看到股票下滑之後,臉上同時也露出了絕望的表情

等到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收盤的時候,普魯士王國的鐵路債券已經不足開盤時候60%,相當於有百分之四十的資產直接被蒸發。

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股市可並沒有跌停這個概念。

像後世那樣的熔斷機製,更是除了法蘭西之外,沒有哪個國家設立。

所以普魯士王國鐵路債券哪怕跌倒隻剩下開盤的10%,隻要還沒破產,就能夠繼續掛牌。

如果真要到10%的時候,普魯士的鐵路公司基本上完全破產了。

這裡順便說一句,普魯士目前的鐵路公司絕大多數屬於普魯士王國所有的公司。

鐵路的利益完全是為了軍隊的利益服務,因此毛奇才能夠輕而易舉的讓鐵路公司聽從他的安排。

因此普魯士王國的鐵路債券下跌,對於整個普魯士的影響要比美利堅合眾國更加的致命。

在普魯士鐵路債券下跌的第一天,市場就給出了下跌的反饋,柏林與科布倫茨地區就有近百個企業宣布破產,其中絕大多數為鋼鐵與木材企業。

許多的工業資本家與銀行家開始人心惶惶了起來,人們也紛紛將手頭已經到期與快要到期的期票拿到商行,願意以低於期票的價格進行兌換。

然而現在的普魯士商行的手中同樣也沒有一分錢,他們的錢已經全部投給了工業資本家,現如今商行的手中隻有工業資本家的期票與股票。

很多老牌商行因為承受不住兌換的壓力,紛紛拿著手中的期票與債券,要求他們投資的工業資本家兌換。

此刻的工業資本家手頭同樣也因為沒有訂單,從而無法兌換期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