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青原本已經領悟到光明黑暗的本質,且之前融會貫通創造世界的至道。 晏子青繼續深入感悟和演化,希望可以將自己的道悟,更實質化。 晏子青首先開創出獨樹一幟的“創生十二式”。 他隱隱感覺到,這還遠遠不是大道的終極形態。 自己的修為和境界,還有更高更遠的大空間等待開拓探索。 於是他摒棄聖杯的影響,閉關靜思,在亙古不變的天地間和自己的記憶中尋求靈感啟示。 這一次,他將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道”這個根本問題上,無論白天黑夜,總是凝神思索道的本原意義。 終於有一天,在內景中,看了一片樹葉飄落後凋零的景象後,晏子青頓時茅塞頓開——原來光明和黑暗都是表相,創生也隻是一種手段。 那支撐自古至今、成就今日一切的根本力量,其實就是“聖”! 即那種神聖不可侵犯的至高存有自身。 一切生靈,都隻是“聖”的化身和延伸。 所以我們區區生靈怎能妄圖束縛、消滅或掠奪同源同宗的其他生命體呢? 所有的貪婪與暴力都是對“聖”的褻瀆! 唯有虔誠、敬畏和寬容之心,才是回應至高聖意的正道。 晏子青生出一個新的武學理念:以“道”為根、以“聖”為體、以“世”為用。 “道”代表自古不變的規律,“聖”象征至高的存有,“世”意味著一切生靈。 這三者融為一體,才構成真正和諧世間的運行之“聖世道”! 世間萬物本是混沌一體,後因天地開辟而有了名目與區分。 但這些名目不過是表象,本質上它們仍互相關聯,循環往復。 晏子青體悟到,重新認識世界的本質統一。 這統一並非實體,而是貫通一切的道意。 “以道為地、以聖為意、以世為天。” 晏子青心中一片澄凈,他找到了連接世間萬物的那根線——道蹤。 接下來的日子裡,晏子青一直在反復體悟、驗證自己的心得。 漸漸地,一個巨大的道域在他意念中成形。 這個道域無限遼闊,充溢著靈光。 它蘊含著浩瀚無邊的道意,連接著時間和空間的每一個角落。 晏子青知道,這正是他要打開的通往至高存在的大門。 當晏子青再次進入冥思時,奇跡發生了。 隻見他周身湧現出無數道印,道印上玄妙絕倫的法則符號在流轉。 這些印記匯聚成型,凝實成了一個巨大的道形。 此刻的晏子青整個人都在發光,道形之中有能量澎湃流動,仿佛一個自成體係的小世界。 “太神奇了!” 晏子青睜開眼,難以置信地看著自己創造的道形,興奮不已。 經過這一番感悟和驗證,晏子青明白自己的修煉已經足以突破常世,直入聖境。 於是不再遲疑,直接踏入了這個虛無的道形所在的空間。 頓時,朦朧中出現了一個虛無飄渺的世界。這裡除了道印和道流,別無他物。 晏子青知道,這就是聖世,是連接虛無本源的橋梁。 他撫摸著周遭流動的道印,感受它們蘊含的深遠法則。 忽然,一道亙古的氣息創造而出,撲麵而來。 晏子青驚喜交加: “這就是聖世道中產生的意--虛聖嗎?太神奇了!它的氣息深邃無極,我差一點就要沉溺其中迷失自我。” “不行,我必須保持清醒。虛聖雖神秘,卻也存在漏洞。我要在聖世道中不斷突破,直至與虛聖合而為一,這樣才是真正的大道!” 思及此,晏子青眼神堅定,開始在這神秘的空間中歷練,感受道法的奧妙。 漸漸地,他對聖世道的理解更加透徹,進入的境界也更高...... 如此反復,當晏子青再次融入道形時,一股巨大的吸力將他卷入虛無之中。 與此同時,晏子青意念一動,道形瞬間化為法則氣流注入四周。 就這樣,聖世道域和虛聖本源合二為一,晏子青也在這一刻突破界限,算是進入了聖世道。 基於這種細化的道法,晏子青下一步開始著手構築他心目中的理想道則: 一個充滿大同大聖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 生命體位於金字塔尖端的“聖”至尊地位不容侵犯,其他一切生靈必須自覺順應“聖”意而行。 生命之間從彼此尊重,絕不相互傷害和奴役。 每個生命體在世界中都發揮自身獨特的價值,自覺地創造使命。 所有生命都在大道的指引下協同前行,共同譜寫...... 晏子青在聖世道中,建立起道院。 這個道院嚴格遵循晏子青設定的“聖世理念”: 道則中的所有人過著讀經、修行的淳樸生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道則中的他們慢慢會融於山林小溪中頓悟至理,與大自然和諧融合。 看到自己聖世道中的這幅聖景,晏子青將“創生十二式”加入聖世道院中,強大道則的顯化物-道院的實力。 “感悟道意,細化道意,創造道義。” “尋找道蹤,尋得道蹤,演化道蹤。” “創造道域,顯化道域,完善道域。” “幻化道形,融合道形,豐富道形。” “成就道則,重塑道則,道則入體。” “成為道體,強大道體,釋放道體。” “這就是進入三清道則的方式。” “一元道,隻需要感悟道意,融合自然道則,運用道則,即可,或者融合道韻更是簡單!” “但是這三清道,居然是不存在天地間,需要自己去構建,造化。” “感覺聖世道要突破到道境了。” 晏子青在感悟和創造出聖世道的瞬間,也明白了三清道的道門所在。 而晏子青根據三清道則的修煉方式,在聖世道上不斷演化和遞進。 “這世間武學、道法、道門、大道之路,真的是奇幻無比,各不相同。” “一元道、三清道、九品道,不知道這九品道又是何處尋覓!” “而在修道者的修煉境界上,除了這十二大道境外,其上又是何種境界!” 晏子青感慨著自己入武學道至今,也是接觸了無數的道學,而很多人終身都隻是停留在武學典籍和武學的境界。 “不能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