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300多米的距離上如果風力並不大,彈道受到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狙擊用的頭靶和普通胸環靶比起來小很多,上麵同樣有10個環數。
按照侯軍的要求,必須擊中10環才算合格。
要在這個距離上擊中10環靶心,那就必須比較精確的距離數據才可以做到。
沒有觀察手,沒有測距儀,那就隻能手工測距。
按照目前的條件,李正有三種測距方法——
第一種是依靠瞄準鏡測距分化刻度來測距。這種方法很簡單,因為在88狙瞄準鏡的中央,從上到下有七根“--”的橫線,最上方的橫線是1-200米的距離,然後依次往下,每一根“--”分別代表著3、4、5、6、7、8百米距離。
兩根橫線中央空白的位置就是測距的關鍵,用空白處套住目標(一般以目標身體寬度為50CM為基準),隻要能套住目標的左右兩側,沒有多餘的空位,意味著這根橫線旁邊標準的數字就是距離數值。
第二種是使用方向劃分測距。88狙的瞄鏡中除了由上至下的“--”橫杠外,鏡內左右兩邊各有5個分劃刻度,每一分化刻度值為1密位。
狙擊手估測射擊距離的時候,用方向分化的一側線遮擋住目標(同樣是以人體常用數值50CM為標準),看目標的另一側共遮擋了幾個分化線,那就是目標的相應的距離密位置。
當然了,拿到這個密位置後並不代表你就能得到正確的距離,因為還要套用一套專用的計算公式才能獲得正確的距離數值。
其計算公式為:距離=目標間隔X1000除以密位置。
例如,人形的身體正麵寬度為0.5米,而在分劃板上遮擋了2個密位分劃。
那麼,其正確的距離應該=0.5X1000再除以2=250(米)。
這種簡單的數學題對於李正這個名牌大學生來說當然不存在任何困難。
還有一種是目測距離法。而這種目測距離法是陸軍特種部隊裡最最常見的一種測距方法,不過這種方法需要長期的訓練和豐富的經驗積累,需要不斷在野外對不同的物體進行各種測試,從而獲得適合自己的那一套最準確的測距方法。
目測法裡頭又包括了比較法、按能見度判定法、跳眼法等等方法。
甚至,在陸軍特種部隊裡,還有一套夜間判定距離的方法。
當然李正這種新兵蛋子目前純粹是菜鳥。
在進行實彈狙擊訓練之前,侯軍給他們講解過相關的測距知識,隻是目前李正連目測法都沒學會,更別說夜間判定距離法那種高級玩意了。
菜鳥就是菜鳥。
李正選擇了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測距——利用瞄鏡裡上下那七根“--”來進行測距。
時間太短,能節約一點是一點。
他將瞄鏡套住頭靶——這是一個最普通的頭靶,頭靶類型很多,有些隻有一個腦袋,有些有一小截肩膀。
而李正目前看到的頭靶是那種帶肩膀的頭靶。
這是最簡單的了。
因為肩膀代表著人體肩寬,寬度同樣是50CM。
意味著可以使用上下刻度直接套取出距離來。
他微微上下移動準星,從第一根“--”一直往下套。
在套到第3跟刻度的時候,似乎已經填滿了。
仔細一看,還沒有,略有一點點的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