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事情似乎變得復雜起來了。
這讓李正有些猝不及防。
看著麵前悔恨不已的穀征,李正沒看出撒謊的跡象。
了解之下發現,穀征的家庭比較特殊。
父親也當過兵,由於是偏遠農村的,所以當年也沒什麼安排,也就回家務農去了。
而且老穀的運氣不大好。
三十歲才娶上老婆,翌年生了穀征當上了老爹。
和大多數農村的退伍兵一樣,老穀一輩子也沒走出農村,在地裡刨食。
到了三十八歲,穀征剛上小學那年,老穀的老婆大病一場,花光了老穀的積蓄人還沒留下,走了。
從此後,穀征就成了老穀在人世間最後的希望。
穀征念書挺努力,成績也不錯,可惜高考那年失手,沒考上理想的學校,念了個二本,後來的經歷和李正相似,學校裡有征兵,小穀問老穀,爹,我去當兵好不好?
老穀隻給了一個字——去!
於是小穀就這麼穿上了軍裝,走入了屬於他自己的綠色年華。
小穀到部隊的時候,王連勝是他的新兵連長,下了連隊,也是他的連長。
小穀在新兵連訓練很刻苦,生活上也很簡樸,津貼費自己摳著指頭算,省出來都寄回家給了老穀。
第一年,小穀在連裡嶄露頭角,拿下了全旅年度考核專業科目裡的兩個第一。
這一切,王連勝都看在眼裡。
第二年,小穀想考軍校,偏巧這時候家裡出事了。
某天老穀在地裡忙完回家,洗了個熱水澡後出來忽然感覺頭重腳輕,一頭栽倒在地,要不是恰好有過來找他借東西的鄰居,估計這條命就交待在那個夜晚裡了。
老穀被送到醫院,腦溢血。
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亂了小穀要考軍校的計劃。
忠孝兩難全。
考軍校,爹沒人照顧。
不考軍校,自己的理想就落空。
他找到王連勝,說自己不考軍校了,指標讓給別的戰友。
王連勝一聽就怒了,一問之下才知道原因。
最後,是王連勝自己掏了些錢,又號召全連捐款,這事最後驚動了旅裡,全旅都捐款了,不光如此,旅裡的政治處還派了乾事去小穀家,聯係地方做好了安頓。
老穀的腦溢血在各方關懷下恢復得不錯,人雖然沒以前利索,可也許是當過兵的命硬,撐過來了,行動上沒啥問題。
小穀感激涕零,咬牙發誓要考上軍校報答連長。
結果真考上了,之後遵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的分配原則,又回到了433旅,到了一營的支援連裡當三排長。
也許基於這種原因,也許是王連勝擔心這事鬧大了,穀征在433旅裡待不下去,受處分或者提早轉業,這事被老穀知道非得再爆一次血管。
所以,王營長找到穀征,用命令式的口吻讓他別摻和這事,自己會扛下所有。
這事就是這麼個事,李正聽明白了,暫時也沒想出什麼得當的處理方式,決定先把這事掛一掛,往後放一放,想明白了再說。
不然,若是處理不好,這事搞不好得毀了倆乾部。
“你先回去吧,這事我會處理。”
這是李正給小穀排長的回復。
小穀心裡擔心,嘴上又不敢問,磨磨蹭蹭地出了門,又敬了個禮,臨了還不忘又說了句:“參謀長,營長真的是什麼都不知道。”
得。
這兵算是有情有義了。
別看李正戰場上是個冷血魔王,心裡其實也有柔軟的一麵。
於是擺擺手說:“回去好好工作,別多想。”
等小穀走了,李正坐在沙發上想到熄燈,也沒想出個好辦法來。
這不是打仗,打仗好辦,這事不好辦。
三天的蹲點期很快過去,恰好遇到星期天,邵曉倩打電話來,讓他再忙這個禮拜也要回一趟家,說是女兒茜茜幼兒園裡有父親節活動,他這當爹的是主角,無論如何得去參加。
邵曉倩說,女兒也鬧騰,說是見不到爸爸就不去幼兒園參加活動了。
李正已經倆禮拜沒回家了,當爹的總不能隻管生不管教,那不是跟捐精差不多了?
何況許久未見,也確實想老婆了,於是跟旅長萬向東請了假,開車回了一趟家。
三小時的車程,到了家是晚上六點,剛停在小樓前,李正就看到了停在大門口處那輛嶽父的專車。
他沒料到嶽父邵先勇也回來了。
邵先勇上調後,邵家麵臨一個問題,是全家搬到京城,或者還是留在戰區的大院裡頭。
思慮再三,李月琴最終還是沒有選擇跟隨邵先勇一起調走,畢竟在G戰區這邊的醫院工作了半輩子,眼看就退休了,調來調去真沒必要。
要真想陪老頭子,那就等退了休再說。
至於李正和邵曉倩,對上調就更沒興趣了。
倆人在G戰區都有自己喜歡的崗位,貿然離開調到別的地方,重新適應需要過程不說,重建自己的朋友圈也是個麻煩事。
“爸回來了?”
李正進了門,掃了眼客廳,沒看到邵先勇。
李月琴從廚房裡出來,指指樓上說:“老頭子在樓上逗茜茜玩呢。”
“媽,我來幫忙。”
李正脫下外套,挽起袖子,想要去廚房幫忙。
李月琴推開他說:“好不容易回來一次,不上去陪茜茜你到廚房鼓搗什麼呢?”
李正說:“沒事,給您打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