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優勢數據背後的隱憂(1 / 1)

最新網址: 紅方聯參部內。 李正這兩天都在不斷地翻閱各種簡報,其中包括藍方、紅方和綠方還有黃方的。 他要看清楚各方的軍事力量對比,然後有針對性地製訂出攻擊計劃。 作為一名高級的聯合作戰指揮員,李正要麵對的是海量的數據,雖然參謀們經過精細計算後已經有了結論,但他作為副總指揮也必須要從數據中看出是否合理。 學歷。 他的高學歷也為他帶來了這種保障。 從目前來看,幾方態勢如下—— 紅方目前能調動的力量包括:總共400架殲轟7A這類二代機,用於對地打擊。 除留出部分防禦西麵以及南麵外,可動用100架殲20隱身戰機,500架較新的殲11B、殲16、蘇35等四代機,製空作戰與對地作戰的絕對主力。 還有200架較老的殲11A、蘇30MKK這種三代機,輔助製空與對地作戰。 300架殲10B/C等四代機,負責對空截擊。 除預留部分J20和一部分殲16和殲10需要警惕西南方向,南北兩個方向各保留一支拳頭部隊,海航的戰鬥機全麵投入作戰。 此外全部的Y-20、伊爾76運輸機團和轟-6機團、半數空警-500的可能調往東南方向協助完成戰役目標。 戰區—基地—航空兵旅—大隊方麵有H市和F市兩個基地,共10個殲擊機旅的編製規模,包括(10、11、16、20、30MKK)。得到調度的單位補充後,可立刻執行任務的戰鬥機總數在600架左右,首日峰值可達到1200架次,次日保守估計可以維持每日500架次的進攻能力,足夠承擔封鎖周邊空域和對地攻擊的任務。 如果準備時間再充足一些可出動的殲擊機數量可能上升到800~1000架,出動率有望突破2000架次。 那麼,這些戰機能夠擊退多少藍綠黃方麵的戰機? 為方便起見,同代機之間的交換比設為1:1,每隔一代的戰鬥力強一倍。 李正考慮到現代空空導彈的發展,使得落後戰機也可能借助後方預警機來鎖定較為先進的戰機,即所謂的“A射B導”,這是能做到的。 如果簡單套用計兵力質量計算方式來換算,則可以獲得以下的結論——216X1+100X8+500X4+200X2+200X1+300X4=4186,4.1K,這是紅方能在這次對綠方攻擊中投入的戰力,而紅方的平均單位質量為4186/1516=2.761。 這是一個兵推上的常見計算方式。 綠方的兵力如下:F-16A/B/V有120架,IDF有127架,F-5E有100架,幻影-2000能飛的57架。 另外綠方還有E運輸機55架,偵察預警機43架,RF-16機10架,RF-5R偵查機6架,預警機E-2T有6架,電子偵查機EBG-1900有2架,電子飛機EC-1301…… 其中能參與作戰並起到作用的是F-16A/B/V的120架,IDF戰鬥機的127架,F-5E的100架以及幻影-2000的57架。 兵力總質量計算為120X2+127X2+100X1+57X4=822,綠方平均單位戰鬥力為:822/404=2.03。 簡報上的這組這組數據看,紅方的優勢是壓倒性的。 但加上藍方可就不一樣了。 隻不過,藍方不可能把所有的海空軍力量調過來跟紅方打一場極限消耗戰,因為藍方在這邊的主要基地就是宮島和黃方那幾個,其可用承載量與出擊能力是有上限的。 而藍方的航媽編隊則要擔任其他藍星海域的警戒任務,所以推算藍方在戰爭初期可能僅部署有3個航母戰鬥群,如果戰爭拉長,戰鬥群的數量也不會超過6個。 根據情報顯示,藍方在加手基地可以部署一個聯隊(聯隊單位為72架),三澤一個聯隊,安森2個聯隊,再加兩艘航媽可以等效為一個聯隊,這樣共有5個聯隊可用。 戰事升級的話,在加手、三澤、安森再擠一擠,增加部署,同時在黃田、普天、石國也部署戰鬥機,總數可增加到6個空軍聯隊。 如果需要,海上也可以再增調兩艘航母,相當於再增加一個聯隊,這樣可用空中總兵力達到8個聯隊,576架戰鬥機。 但這樣的高密度部署非常擁擠。 而李正從另一份藍方的智庫分析中看到過相關的一種說法,安森如果塞進5個F-22中隊(約合1.7個聯隊)的話,需要68架加油機的支援,每架加油機的占地至少是戰鬥機的兩倍,這樣安森就沒有部署轟炸機的空間了,但安森是部署B-2的理想基地。 在這樣的擁擠部署下,大量的露天停放不可避免,更容易招來紅方的導彈打擊。特別對安森來說,要是大量露天停放的加油機被擊毀,F-22自身的航程根本不夠前出到綠方控製區作戰。 但如前所述,藍方智庫對於臺海空戰與紅方導彈攻擊的數字沙盤演習是分別考慮的,所以這裡的分析裡,出動率隻受基地設施影響,沒有紅方導彈的影響。 當然,黑方、黃方空軍的基地和民用機場也沒有考慮進去。考慮到藍方空軍總共隻有187架F-22戰鬥機,哪怕納入現如今大量裝備的F-35,五代機聯隊也不會超過四個。 如果剩餘戰機均是四代機,那麼藍方在演習區裡可部署的戰力為8X4X72+4X4X72=2392,2.3K,藍方平均單位質量為2392/576=4.152,在單位質量上較紅方強大,但紅方的數量優勢穩壓一頭。 在臨近紅方海域主場內,紅藍雙方全力以赴的展開空戰的情況下,雙方的交換比能達到1:5左右,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哪怕考慮到藍方的指揮優勢與航電優勢,紅藍雙方的交換比也能超過1:3。 也就是說,紅方完全有能力在藍方乾涉下奪取並維持臺海3~6個星期的製空權與製海權。 大量“可堪一用”的武器裝備能夠淹沒少數“精銳”的武器裝備。這就是藍方的困局所在,藍方不同於紅方,可部署基地與航母都是有限的,而紅方的任意一個機場都能成為其作戰部隊發揮數量優勢的舞臺,在D海與N海的海空戰上,紅方具有大量的消耗戰優勢,而綠方空軍基地雖說很多,但一旦把單位部署到綠方,也就代表著把大量的精銳單位部署到了紅方遠程彈道導彈的眼皮子底下。 這個數據看起來很令紅方放心。 但是,李正卻隱約感到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這些數據,自己知道,紅方也是知道的。 如今的現代戰爭,彼此之間的兵力和部署基本上很難做到過度隱匿,基本處於透明狀態。 相當於大家都在明牌。 那麼,溫朝暉會怎麼打? 怎麼調度? 怎麼利用藍方手頭上的資源壓製住自己? 李正不斷地將自己代入溫朝暉的角色,如果自己是他,該怎麼辦? 也許…… 他想到了一個非常極端的做法。 雖然極端,但不得不防。 “何參謀,你過來一下。” “首長,請指示。” “召集所有人,開個會,通知航空航天方麵的同誌連線,我需要跟他們也核對一些問題。” “是!” 求月票!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