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懂西陵嫘在說些什麼,軒轅拍拍西陵嫘的頭笑道: “說什麼呢?也摘得差不多了,走吧,把手裡的蠶繭拿回去放好,等從製衣訪回來再抽絲!” 一聽要去製衣訪,西陵嫘自然答應,於是兩個人就向回去的方向走去。 製衣訪 華夏的平民是有各種分工的,有人家是世代製作玉器,有的人家是製作陶器等,各司其職,以物換物,讓人都能安居樂業。 而製衣訪就是專門為大家製作衣服的地方,很多婦儒聚在這裡,每一天的工作就是製作麻衣葛布,也有人負責她們的一日飯食,晚上就回自己家裡,有點像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一進製衣訪就看到有紡錘和簡易的織布機,西陵嫘雖然來這裡三年卻一直沒有來過這裡,一般製作衣物都是要等到十三四歲以後才能來學習,太小了不定性,容易把原材料弄壞了,這些原材料都是很費時費力才能做出來的。 西陵嫘走到最近一個紡錘前,仔細看了看,紡錘是由紡輪和錘桿兩個部分所組成,它的錘桿是垂直的木頭,而橫在錘桿中間的紡輪是直徑四五厘米打磨過的橢圓形陶片,上麵有一些星空圖案,西陵嫘看著驚喜地說道: “沒想到這個還挺好看的,這個是什麼啊?” 不是西陵嫘孤陋寡聞,而是這個紡錘和之前在電視裡見過的紡車差距太大了。 一個織女走過來輕聲對西陵嫘解釋道: “西陵姑娘,這是紡錘,是把最初的麻繩和葛繩紡成能織布的線!” 明白過來的西陵嫘才知道這是最早紡紗的工具,她試著轉動紡錘,驚喜地回過頭望著環抱雙手正笑看著她的軒轅說道: “這個應該也可以紡蠶絲,等我今晚把那些蠶絲抽出來,明天我就來試試看織一塊布看看行不行!” 軒轅點點頭表示支持西陵嫘的想法,其實他並不確定能不能成功,但他不會因為不確定就反對西陵嫘去嘗試,因為他比誰都清楚研發一個新的東西是需要不斷地嘗試,即使失敗也要堅持,不然華夏也不能走到今天。 西陵嫘想盡快學會紡紗織布,就對剛剛回答她問題的織女提出一個請求: “這位姐姐,你能不能教我一下怎麼紡紗織布?” 這位織女看著二十左右,盤頭用簡易的木簪固定發髻,身著粗布葛衣,一看就是普通的平民,模樣也不是特別顯眼,就是那種站在人群裡不會被看到的那種人。 旁邊那個三十多歲的主管看織女還在發呆,半天沒回答西陵嫘於是提醒道: “風兒趕緊答應西陵姑娘啊,能夠教西陵姑娘是你的福氣!” 原來他們對西陵嫘並不了解,隻是在迎接西陵嫘時看過一眼,不過他們聽說過不少關於西陵嫘的傳說,尤其是西陵嫘剛到的第二天就乘大蜻蜓飛的事,在華夏平民圈都是人盡皆知,都說西陵嫘是神女的化身。 那個叫風兒的織女這才反應過來,連忙點頭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