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蕊的母親當年,能嫁給忠勇伯,自然條件也不差的,出身也是勛貴。
而她外家,跟岐王的生母,也就是宮中的王太妃有點親戚關係,她外家聽李芳蕊說想嫁岐王,想著自家沒適齡姑娘,沒法嫁岐王,讓外孫女嫁岐王也不錯,將來李芳蕊是親王妃,對自己家也是好事,於是便跟王太妃接觸了下,王太妃見了李芳蕊後,很滿意,就同意了這門親事,於是兩家便訂親了。
既然訂親了,李芳蕊隻怕很快就會嫁過去了,畢竟李芳蕊年齡不小了。
李芳蕊進宮見王太妃,琳瑯並不知道,因為李芳蕊沒跟她說,無論前世今生,都沒說,所以李芳蕊跟岐王訂親,原身當時聽了,也是很驚訝的。
從這一點就能看的出來,李芳蕊對原身,並不像原身一開始以為的那樣好,畢竟兩人關係要真好,她進宮見王太妃,怎麼著也會在偶爾見家人的時候,跟她提一嘴吧,但她沒說,甚至沒跟忠勇伯府的人說。
因為王太妃要見她,是她外家安排的,外家借口想她,將她接了過去住幾天,然後趁這個機會,帶她進宮見了王太妃,忠勇伯府的人根本不知道她見了王太妃。
直到賜婚的聖旨來了,原身和忠勇伯府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琳瑯覺得,李芳蕊之所以做的這樣隱蔽,絕不是聖旨來了後,她跟忠勇伯府的人解釋的那樣,說是因為怕事情沒成,傳出去了,影響她的名聲,而是提防著原身和原身母親,怕她們會搞破壞。
雖然原身和原身的母親不會做這樣的事,但不妨礙李芳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所以她一直瞞著,直到聖旨下來了,她不用擔心原身和原身母親能破壞得了了,這才將情況說了。
琳瑯想到了,忠勇伯夫人不傻,自然也想到了,隻是隻私下跟心腹嬤嬤嘀咕兩句,並未在外麵說罷了,畢竟她是繼母,說這些會讓人覺得她對繼女不好,在中傷繼女。
忠勇伯夫人以前沒發現繼女在防著她,現在既然發現了,自然有點寒心,雖然沒說什麼,但也跟嬤嬤表示,以後李芳蕊的事,她們就少摻和,免得對人家好,人家不但不領情,可能還要覺得她是不是在使什麼壞。
琳瑯覺得,忠勇伯夫人這樣想是對的,畢竟李芳蕊就是個白眼狼,不記恩,隻記仇,不,她們跟她也沒仇,隻是她單方麵的仇視,既然是這樣的一個人,那自然不管她最好,免得管了,她還要疑神疑鬼,覺得她們這樣管她,是不是另有目的,是不是在想什麼害她的事。
不過這樣白眼狼的人,如果不管她,她可能照樣會在心裡想著,繼母果然不好,暴露了吧,對我這樣冷漠——反正一個人想討厭另一個人,雞蛋裡都能挑出骨頭來,還找不到借口嗎?
琳瑯猜的不錯,忠勇伯夫人看李芳蕊防著她後,就不再摻和她的事了,而李芳蕊看忠勇伯夫人不管她之後,果然覺得忠勇伯夫人暴露真麵目了,以前的賢良,都是假裝的,對忠勇伯夫人的意見更大了,開始怨恨起她來,想著等她當了太後,要怎麼收拾忠勇伯夫人。
琳瑯聽了她的自言自語,在確定她果然是重生的之後——不是重生的,怎麼會說自己當了太後要如何如何——不由冷笑,想著果然是白眼狼,忠勇伯夫人根本沒怎麼著她什麼,就要找人家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