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青年學者交流會(1 / 1)

從克裡斯的家鄉看完薰衣草回來後,眾人又回歸到正常的生活節奏。   那一吻,讓李奇維和王路遙的關係破冰一大截,現在他能經常占些小便宜了,連帶著香嵐也逃脫不了他的毒手。   不過李奇維從來不同時犯渾,而是盡量避免尷尬。   他一個後世的博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跟愛因斯坦都能稱兄道弟。   卻從來沒有人教過他,該怎麼同時和兩個女孩相處。   尤其是兩人都對他死心塌地,他不忍心冷落任何一個人。   李奇維隻能感嘆這個時代的特殊性,讓他能有如此齊天之福。   換到後世,那隻有修羅場一個結局,李奇維肯定會被噴到本書結尾。   但是王路遙和香嵐倒是沒有多想,二人依然情同姐妹,形影不離。   不過香嵐總是因為自己丫鬟的身份,把地位擺低,對此,王路遙隻能隨她去了。   這幾天,李三經常去劍橋大學收信,都是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寄給李奇維的,信中充滿了對他的敬佩之情。   原來,自從李奇維連續發表《量子論》、《光電效應》、《光的波粒二象性》三篇重量級的論文後,他在年輕學者的心中已然被神化。   時間進入20世紀後,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年輕人崛起的好時機。   物理學也不例外,李奇維的橫空出世,給了這些年輕人極大的鼓舞。   大家都想在時代的浪潮中,勇往直前,做一個弄潮者。   李奇維翻看這些來信,主要都是物理化學領域的研究者,也有少部分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腦海裡不斷地蹦出寫信人的信息,要麼是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要麼就是有特殊貢獻的名人。   然而此刻,他們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或者剛剛嶄露頭角,想要在學術上揚名立萬。   李奇維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咱老李現在也是這些大佬仰望的對象了。   他忽然有了想法,準備給看順眼的人回信,邀請他們來參加第一屆物理和化學青年學者交流會。   沒錯,這就是他和索爾維商議後的名字,會議時間定在8月30號。   李奇維對人員的年齡做了限製,必須是35歲以下的才可以。   索爾維一開始表示不解,為何會有這個奇怪的要求。   李奇維解釋說,科學領域,有時候年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限製因素。   年齡越大的學者,他的思維不僅開始退化,而且往往更容易偏向保守。   所以,創新的科學思想經常是由年輕人提出的。   並且,年輕人也需要一定的話語權。   如果總是讓行業宿老討論問題,那麼所在領域就會逐漸僵化,最終成為各利益方的自留地。   年輕人的加入就是一個刺激,讓行業能擺脫一潭死水的困局。   最重要的是,投資未來才是最瘋狂,杠桿最大的投資。   就這樣,李奇維成功說服了索爾維。   而索爾維選擇物理和化學兩個領域的理由很簡單,他自己的產業就是化學領域的,當然希望結識化學家。   至於物理則是他的愛好,因為不用做實驗就能研究。   果然有錢人的想法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後人無法理解,為何這個時代的大佬對科研的興趣那麼大,財富自由了不去享受,就想做研究。   李奇維也贊同索爾維的安排,因為化學家相比物理學家,對於物質生活的貢獻絕對更大。   化學所催生的各種化工體係,是他未來的戰略重點,所以多認識一些化學家十分必要。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李奇維最近有時間就會思考科學之城的建設問題。   其中一塊核心的內容就是人員組成。   本來他的想法是,科學之城隻接受華夏人,外國人最多隻能有幾個。   但現在他的想法變了,如果排擠非華夏人,那麼科學之城的“科學”二字就名不副實了。   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後人,固步自封和驕傲自大帶來的都是滅亡。   科學本來就是不同思想之間的碰撞,如果人為加上限製,那就不是科學,而是政治學了。   隻要設置一定的標準和底線,就能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讓全天下的科學家為己所用。   他想建立科學之城的目的,不是稱霸世界,而是守護華夏。   在此基礎上,推動科學的發展,造福全人類。   至於是否會有野心家混入其中,如何防範,這些隻能等以後真正實施再說。   如此龐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他可以邊乾邊學。   人類歷史上都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存在,全是科學家或者科研人員組成的城市。   那裡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管理製度,如何自保等等。   哪怕李奇維是穿越者,他也不可能有這方麵的經驗。   所以他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另一個讓他放下種族偏見的原因則是: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華夏的崛起不單單需要科學,更需要科技。   兩者雖然一字之差,包含的內容卻大相徑庭。   李奇維有自信,憑一己之力推動物理學的發展,但是要想把理論化為實際的力量,單靠一個人隻是杯水車薪。   他能推導出各種復雜的公式,但總不能讓他自己去手撕偏微分方程的解吧。   更別提那些復雜的化學工藝,物質合成等東西。   李奇維前世就是因為討厭穿白大褂配試劑,最終才選擇讀物理專業。   西方世界在這些基礎領域,已經積累了幾百年,哪怕給華夏二十年,也不可能超越。   所以,他必須借助外力,借鑒和吸收西方的底蘊,然後配合他的先知,少走彎路。   以星火計劃為核心,點全華夏的科技樹,覆蓋所有領域,從此不會受到西方的製裁。   這就是李奇維對於科學之城人員組成的初步思考。   當然主體肯定是華夏人,管理權他會牢牢地把持在手裡。   想通了關鍵點後,李奇維開始給這些未來的大佬們回信。   信中,他先是謙虛了一番,然後表示對他們在做工作的關注,並透露極大的興趣。   接著在結尾,順理成章地邀請他們,如果有意願,可以參加8月底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議,大家一起暢聊學術。   寫完這些信後,李奇維又開始了按部就班的生活,抄...不...寫論文,教學生,撩妹子。   不過,突然傳來的兩個消息,打亂了他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