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片芯片! 兩片芯片都是灰中帶紫色的陶瓷封裝,兩邊都各有9個金色的金屬腳,頂部鑲嵌著一塊金色的金屬片。 高振東在意識裡仔細分辨了一下金屬片上的字,一片的第一行前5個字符是C8008,另一片第一行前5個字符是C1103。 這個精品店的店主真是個人才,估計這東西在店裡,也是鎮店之寶或者特殊商品這樣的地位。 要知道8008和1103這兩種芯片以C打頭的,可是前期生產的高端貨,那金黃色不是塗上去的,是鍍上去的真金。 這和後期D打頭的塑料封裝不可同日而語,到了高振東讀大學的那個時候,品相好到可以做禮品的C8008和C1103,價格可不算便宜。 大貨啊,高振東這時候的心情比調到大魚的釣魚佬還爽,隻恨不能像釣魚佬一樣拿著在城裡逛兩圈。 C8008,Intel公司於1972年開始銷售,世界上比較公認的第一款成熟可商用的8位CPU,18腳雙列直插(DIP18)封裝,頻率最高0.8MHz,每秒執行指令數最高大約8萬條,可尋址空間16KByte,晶體管數量3500個。 C1103,Intel公司於1970年開始銷售,世界上第一款成熟可商用的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芯片,也就是今天大家說的內存。同樣是18腳雙列直插(DIP18)封裝,與C8008一樣,這也能為Intel節約製造成本。容量1kbit(位),也就是128Byte(字節),每1位都由1個三管存儲單元構成,總晶體管數量也在3000多個。 這兩個東西在日後的人看來,那性能和容量都是弱到爆炸,可是在1959年,這就是非常強勁。 舉個例子,1958年8月1日,以老大哥M-3型電子管計算機為原型仿製的103機首次連續運算,速度是30次/秒,後經改進,達到了3千次/秒。1959年仿製成功的104電子管計算機,運算速度1萬次/秒。 不過,上麵的例子裡的計算機,運算速度都是指的浮點運算速度,換算成指令數的話,會有很大程度的增加,而且,上述計算機都是30位以上的字長,這一點上比8008強不少。 雖然在速度、字長上這個時候的國產計算機與8008各有千秋,可是這些計算機都是一臺就要裝滿一個房間的大家夥,耗電就更不用說了,幾千個電子管的東西,就問你怕不怕。 造價更是離譜,據說104機的造價,為每臺200萬人民幣,這可是1959年的200萬。 這些計算機有多難造?來看看產量吧,103機總產量38臺,這可是總產量。 說完8008,回頭看1103,這東西比起已經59年已經國產仿製成功的磁芯存儲器,就三個好處:快、小、便宜。 看看103的磁芯存儲器就知道了,1024字節的容量,要用幾個機櫃來裝,大概就是現代42U機櫃那麼大的那種機櫃。 高振東在意識中感受著這兩個東西,心中一片火熱,雖然不知道這東西提取出來,經過本地化和年代符合性改造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是哪怕不能用,光憑一個8008的通用CPU架構,就已經賺翻了。 按捺不住的高振東馬上沖向陳總工的辦公室,向老陳請了個假,看著那副臉紅筋漲的樣子,老陳還以為他生病了,關心了好幾句。 請好了假,高振東騎著車,運腿如飛,恨不得把車踏板踩到地裡去。 飛快的回了家,鎖好所有門窗,把所有的窗簾拉嚴實,高振東來到了暫時沒放啥東西的南屋,準備提取這兩個寶貝。 畢竟經過係統改造之後,天知道會變出個什麼鬼東西,沒準和103一樣能裝滿整個房間也說不定。 高振東站在南屋門外,啟動了提取,站在屋裡他怕自己被擠死。 出現在南屋裡的,是兩樣東西,旁邊還有兩本紙質材料。 一樣東西是由4塊50厘米見方的電路板上下堆疊而成,電路板中間以銅柱相隔,4塊電路板上有大量一摸一樣的單元,每個單元由三個晶體三極管和電阻電容電感等元件組成。兩塊板之間,由一些信號線鏈接,在上麵那塊電路板邊緣,有一些由晶體管和阻容元件等組成的電路,以及一排接口。 另外一樣,是一個同樣50厘米見方,1米來高的櫃子,裡麵也堆疊了多塊電路板,每塊電路板上,都由晶體三極管、晶體二極管以及一些電阻電容電感等元件組成不同的電路,其中幾塊板上的電路基本一致,櫃子的最底部,是一個看起來像電源的東西。 高振東拿起兩本紙質資料,匆匆掃了一遍,大笑起來,係統可真太貼心了。 毫無疑問,那個4層板堆疊的東西,就是C1103存儲芯片,不,應該說是128字節DRAM模塊了。而那個櫃子,那塊C8008改造的成果,可以叫它CPU模塊櫃。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至於為什麼那麼小的兩片芯片會變成這個樣子,那就是係統改造的原因了。 作為70年代的產物,C8008和C1103無疑不可能在這個年代原樣提取。好在兩者技術雖然高,原理卻是簡單的,其實哪怕是現代CPU和內存,也是一樣的原理。 簡單說就是利用集成電路技術在矽片中製造大量的晶體管和阻容等輔助元件,組成各種各樣的邏輯門,更進一步形成各種功能模塊,最終得到的就是CPU、內存。 這也是以前CPU廠商在發布新產品時,經常會說晶體管數量的原因,因為晶體管數量代表著製造工藝、功能、性能的進一步提升。 而係統提取過程則反其道而行之,把整個芯片反向分解,拆解為一個個的晶體管和外圍元件,用59年國內已經實際存在的晶體管和電子元件完整的實現了CPU和DRAM功能。 前世高振東在網上也常常看到有大神玩兒CPU的DIY項目,用74係列邏輯芯片甚至三極管硬搭CPU,沒想到現在自己就見到真貨了。 甚至,係統還令人暖心的準備了說明材料,它真的,高振東哭死。 看來這個係統的提取規則似乎是按照“定義”來提取的。提取手機,物品的定義是“通信工具”,那經係統改造就隻能得到同為通信工具的對講機,手機裡的芯片是出不來的。 實話說,幸虧是C8008和C1103這種初代產品,晶體管才3000多,要是裡麵封裝的是手機那種幾萬到上億晶體管的芯片,就真沒法實現了。
第三十九章 DRAM模塊和CPU櫃(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