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萬物,有行必應,此應非終,下行之始。 順應天性,為法則規律也。有的人會問,說既然陰陽流轉無聲無息無對無錯,那為何逐生而避死。 針對這個問題,嬰真簡言告之:此行可定義生死二象,但為了方便行,所以有了一個決定值,陰陽因第三者(承載體)而暫時固定。行陰走死之路,隻可行與身外,如若行於自身,此棋終局已定,無論開盤重新,可行逐生之子,方可在不同棋局(時空紀元)得數異流轉,雖不可逃出陰陽歸混沌,混沌重開盤的終局,但陰陽流轉的分支體驗,也樂在其中,這就是主觀意願(杳冥之眼)亦謂之第三者,同前例,復述於此“想吃和不想吃同歸想”。 重點講一下新概念,杳冥之眼:主觀意願等於杳冥之意的眼睛,當我描述出杳冥二字,此杳冥便不復存於此。可不以主觀意願為指引描述出杳冥的概念,就隻能讓世人去感覺領悟。“杳冥”隻是眼睛,並非究竟,究竟也非究竟,隻有通過這樣描述,方便大家理解感悟其中真正妙處。 回歸正題,逐生行死不重要,棋局樂否是關鍵,定盡興而矣。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