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中華文化積澱下來的一個重要的節日,對於每個中華兒女來說意義非凡,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說的真好,這是一個團圓的日子,也是舉國同慶的日子。 但是在90年代的小鄉村,沒有城市的燈火輝煌,沒有城市的嘈雜喧鬧,有的隻是微弱的燈光,也就是這微弱的燈光,照亮了千家萬戶,溫暖了千家萬戶每個人的心。 同樣在這闔家歡慶的日子裡,在我的老家,祭祖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清早,鄉親們都在急急忙忙的準備著祭祖用的東西,人們用刻印好的印章,在一打打紙錢上麵敲敲打打,這叫印紙,關於印紙,聽老人家說有很大的講究,手一定要洗乾凈,用麥草鋪在地上,把一打打的白紙放在上麵,用印章在上麵拓嚴實。這樣,一打紙就印好了。還有一個規定,沒結婚的人是不能印紙的,印的紙燒到陰間是假的,老仙人花不了。 爸爸清早起來忙完家裡的活,就開始了,因為今年家裡添丁了,所以爸爸買了好多紙,估計有幾千張,足足印了一早上。 等到叔叔伯伯們來的時候,還沒有印完,叔叔伯伯幫忙印完已經是中午了,爸爸著急忙慌的弄了點吃的,端給媽媽,自己沒來的及吃就匆匆忙忙的上墳去了。 對於祭祖,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都是對逝去祖先們的一種悼念之情吧,可能對於活人來說,祭祖是對先人最有效,最真切的懷念。 我們家族是沒有族譜和祠堂的,所以隻能到墳上去祭祖和燒紙,大夥們都到齊了之後,六爺爺就張羅著讓大夥把自己家帶的紙按照墳頭分成份,然後安排幾個哥哥們去潑散,(潑散是將饅頭,肉,菜之類的食物切成小塊撒在墳頭的一種祭奠方式)。大夥乾完一切之後,分成兩撥人進行了燒紙祭拜。 大夥們有說有笑,炮仗,鞭炮的聲音回蕩在整個山穀之中,久久不能散去。像是在告慰逝去的亡魂,又像是活人與死人之間的某種約定,其實我們並沒有忘記逝去的你們,或許你們隻是在另一個世界保佑著我們,又或許你們去了很遙遠的地方。其實有時候覺得,死亡並不是真的忘記,而是將對親人的感情深深的埋在心裡,每年這個時候,大家都會回來和你們重逢。 時間一分一分的流逝著,熊熊燃燒的紙,隨風的淡淡藍煙,帶著對親人的思念,飄向那個沒有疾病和痛苦的極樂世界。 一轉眼,所有的紙都燒完了,六爺爺一個一個的檢查了所有墳頭的灰燼,等到沒有一丁點火星的時候,張羅著大家也該回去了。 爸爸拿著煙,給每個家門都遞了一支,然後對大家說,明天是我們家兒子滿月酒,大家都來喝喜酒,到時候還要麻煩嫂子和弟妹們幫忙做吃的,招待招待大家呢,大家一定要來。 一定來,一定來。叔叔伯伯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道。 還有老八這個廚子呢,老四,你應該再給老八一支煙,他可是咱們林家的大廚呀,三叔調侃著說道。 對對對,大夥打趣的附和道。 你們可真的別笑話我了,大過年的,哪有你們這麼挖苦人的,我是半路出家的和尚,有啥忙四哥你到時候招呼一聲就行,可別拿煙了,你們倆的恩情,我這輩子都記著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時間不早了,大家快回家準備年夜飯吧,大家過年好,都到我家過年走,三叔說。 今晚可不行,不管窮富,誰家都有個年呢,天氣怪冷的,大家都回吧,六爺爺說。 等到大家都走了之後,爸爸來到爺爺奶奶的墳前,跪倒在地,點了三支煙,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圈上,爸媽,我有兒子了,可惜你們沒有看到他的出生,長得可壯實了,初雪給他起名字了,叫初一,我是來告訴你們一聲,我倆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了,有了初雪和初一,我倆就有盼頭了,你們在那邊也就安心吧,爸爸說著就不自覺的流下了一行眼淚。 這兩行淚,有太多太多的感情,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應該是對爺爺奶奶的思念之情,或是對自己有兒子的幸福感。悲喜交加吧。 回到家之後,爸爸開始張羅年夜飯了,很多東西爸爸都不會做,但是看的出來,他在盡心盡力的做,一鍋餃子,四個豬蹄子,還有一盤媽媽醃的鹹菜,大姑二姑炸的油餅。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端過來放到炕桌上,扶起媽媽,該吃年夜飯了,爸爸說。 我也不會弄,就簡單的弄了點,你和孩子湊合著吃吧。 媽媽邊吃邊說,隻要有咱們一家人在一起,吃啥不是吃,這樣就很好了,今年是圓滿的一年呀。 快吃,初雪,吃完了爸爸帶你去放炮。 就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年夜飯,就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家人,就這樣,簡簡單單的生活,就這樣,一群簡簡單單的人,造就了這個村莊不簡單的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