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懌在這一瞬間想了很多。 全懌和文欽父子唐谘幾人想的一樣。 都是覺得如若在豫州這個中原腹地安插進去一支隊伍,能最大可能的牽製魏軍。 這對眼下的局勢來說,無疑是最好的。 而且,文鴦的這個建議,就是鬧到孫綝那,孫綝也會同意。 全懌權衡再三,索性自己先同意得了。 “那將軍你是答應了?” 全懌搖頭。 文文欽感到疑惑:“那將軍剛剛言語又是什麼意思?” “我也沒拒絕啊。”全懌反駁,而後又說:“我隻是有一個提議而已。” “什麼建議?” “我想讓全端跟著一同前往。” 全端是全琮的從子,也是全懌的堂兄弟,雖然不是親的,但也是同族。 關係很好。 讓全端跟著去,全懌就是想讓全懌在旁盯著點,說到底全懌還是不太放心文鴦這個魏國降將。 不過也在常理之中,文欽在聽到全懌的部署後,立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文欽心中雖然有些不滿,但也沒說什麼,點點頭同意了。 皆大歡喜,全懌也同意了。 全懌分派五千人給全端,五千人給文鴦,雖然帶兵人數一致,但名義上全端為主將,文鴦為全端的副將。 不管怎麼樣,全懌好歹是同意了這個建議。 幾人一合計,不再拖遝,今天準備攜帶的糧食,挑選精銳將士,明天就出發。 這倒是和司馬昭方麵王基回豫州的時間撞上了。 時間來到第二天,一大早,淮水南北皆安靜了下來。 魏軍沒再強渡。 因為雙方都有大事在準備。 司馬昭送王基離開,回豫州平叛。 全懌、文欽等將領則是目送全端和文鴦帶兵離營寨,前去馳援豫州諸葛啟。 ··· 與此同時,豫州,安城。 魏軍今天主動來攻,諸葛啟親臨城墻,指揮作戰。 魏軍將領有些著急了,他在得到李遠那邊的情況後就急了,他害怕再搞不定安城中的敵人,會被上麵降罪。 思來想去選擇了主動進攻。 諸葛啟樂得他來攻,守城遠比他攻城的輕鬆。 這場攻城戰持續了一上午,他們久攻無果就撤了。 死人倒是不算多,但傷兵很多。 回到營寨清點完傷兵數量後,那魏將大為懊悔,傷者小半,戰鬥力大打折扣。 經此一戰,王基留下來的這夥人戰鬥力已經不行了,可以說是屢戰屢敗。 被李途夜襲成功,攻城也是損傷過半。 士氣也已蕩然無存。 那個魏軍將領學聰明了,不再打算主動出擊了,聚集兵力於北營,嚴防夜襲,全天全夜巡視,他親自監督。 諸葛啟得知這個情況後,知道難以全殲,便也打消了個這個念頭。 兩天後。 豫、揚交界處。 王基正帶兵前行,忽然聽到有馬蹄聲從南麵響起。 而且那所以越來越近。 王基心中倏地一寒,他剛想派人去查看那邊是什麼情況,就見一人一騎從南麵飛速跑來,看他身上甲胄應該是魏軍無疑。 王基身邊副將急忙擋在前頭大喊:“來者何人?” “將軍,我是被派出在大軍周邊隨行查探情況的斥候。” 王基斷定豫州的情況諸葛誕也知道,所以才會這麼做的。 副將詢問:“你匆匆趕回所為何事?” “有情況,南麵有情況。” 王基皺眉,心中暗道不妙。 正在這時,副將再度開口詢問:“什麼情況?” “有敵人,我看到他們了。” “是諸葛誕的人?” “不…應該不是,甲胄不太像。” 聞言,王基立馬就想到了吳軍當即就說:“是吳國軍隊,他們可發現你了?” “稟將軍,屬下騎著馬…馬蹄聲…應該被他們聽到了。” 王基稍加思索,就有了應對之策。 王基想的很簡單,不能讓文鴦他們諸葛啟匯合。 王基當機立斷道:“王可。” 副將忙道:“屬下在。” “你帶一千…一千騎兵,速行,爭取趕在他們還沒反應之前,阻擊到那夥吾軍,趁其不備說不定還能沖殺潰散,如若形勢不好,就撤。” “我帶兵隨後就到。” 王可沒有猶豫,當即就接命令帶人前去了。 …… 騎兵速度就是快。 很快就趕到了文鴦等吳軍的前頭。 全端和文鴦早有準備,一見魏軍騎兵,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對策。 二人各自率領本部往兩邊撤,擺出防禦陣型。 留出中間條路,就是讓騎兵往裡進的。 這一舉動也讓王可確定吳軍確實已經發現那個斥候了,否則不會短時間內就做出對策的。 他猜的沒錯,文鴦和全端確實看到了發現那個斥候,這一路上,二人都在商議對策。 好在全端不是那種自己不行,還不聽勸的人。 全端能力隻能說是湊合,原時空中救援諸葛誕中了鐘會的計,被迫降魏了。 全端大喝:“甲兵上前,弓箭手準備,放箭!” 緊接著… “咻咻咻…” 箭如雨下,此時魏軍騎兵還未到近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先被射了一輪。 射到馬,人仰馬翻。 射到人,馬跑人落。 而全端躲在將士後麵指揮作戰,不斷喊道:“射戰馬,射戰馬。” 另一邊文鴦也做好了陣型。 和全端不同的是,文鴦持槍策馬站在靠前的位置上。 文鴦在前頭是因為等全端那邊放完一輪箭,他要帶著人殺上去。 放一輪箭後,魏軍騎兵定然已經少了七七八八。 這時候殺出,就和撿人頭差不多。 就和文鴦預料的一樣,全端那邊一輪箭放出。 魏軍人死多少不知道,反正馬沒多少了,還坐在馬背上的人十不存二。 文鴦瞅準時機,大喊:“隨我殺!” 文鴦首當其中,當即拍馬殺出,手握長槍,太陽照射甲胄發出刺眼的光,可謂是神兵天降。 勇猛的文鴦渲染的他麾下將士也個個兇悍異常,跟著文鴦就殺了出去。 有騎馬的,有跑路的。 一窩蜂殺來,氣勢磅礴。 王可本想組織將士迎上去打一合,實在不行再撤也不遲。 因為王可覺得吳軍陸戰不行。 但是··· 他環顧四周,發現眾將將士氣低迷,不少人正在從地上爬起來。 戰馬也是死的死、傷的傷、驚的驚。 根本沒法打。 眼見文鴦殺到近處,王可自知大勢已去,想起了臨出發前王基的話,形勢不妙就撤。 王可當即做出決策。 “撤,勿要戀戰,全都撤退。”
第12章:文鴦馳援諸葛啟,路生事端(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