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是張小娘說的,她沒離開,諸葛啟和文鴦也不介意,張小娘邊在屋裡研磨藥草邊聽他仨閑談。 在聽到諸葛啟的姓後,張小娘立馬詢問。 諸葛啟大大方方報出身份。 “原來你是他兒子啊。” “你還知道我父親?” “隻是聽人提起過,真沒想到,你居然跑到南陽郡來了,跑的可真遠。” 諸葛啟笑而不語。 為了讓司馬昭無法專心攻打壽春,諸葛啟可是費盡了心思。 這邊閑聊繼續。 ······ 與此同時,丘頭。 久日未戰,司馬昭接連和州泰、胡奮、石苞、鐘會幾人商量對策。 但,每次商議都是無果而終。 鐘會倒是提出計策,蓄水水淹對岸敵軍。 但水火無常,大水可不管敵我,說不定也會誤傷北岸魏軍,況且上遊還有吳軍駐紮,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 說來也怪,昔日多雨的淮南一帶,自從諸葛誕舉兵後,天天都是大晴天,一點陰雨都沒有。 這樣讓諸葛誕慶幸沒有選擇放敵軍過河,堅守壽春,晴空萬裡,他打算以水破敵的謀劃自然是成了一場空。 但現在諸葛誕所麵對的情況也不是多好,想打贏幾乎沒可能。 他們現在所作的所有對策,無非就是拖,拖贏的難度和登天差不多。 想贏,還是要看敵軍犯錯。 或者是內部出問題。 ··· 營帳中,司馬昭坐在首位,底下兩側分別是鐘會等將領。 司馬昭揉揉眉心,剛想開口詢問他們對策,營外就響起聲音:“大將軍···” “什麼事?” “京師來人求見。” 聽到這句話,在場的幾人第一時間就扭頭看向了司馬昭。 司馬昭也一臉懵逼,他也不知道洛陽怎麼了,趕緊叫人把那個洛陽來的帶了過來。 司馬昭詢問他洛陽怎麼了。 那人急促的喘了口氣說:“遼東急報,不知道從哪突然蹦出來一個人,自稱是公孫淵之後,糾聚起來一夥人,趁襄平駐軍沒防備…攻占了襄平城。” “啥?” 聽完這話,司馬昭甚至還有點懵。 “遼東其他縣城駐軍乾什麼吃的,不知道平叛?” “皆…作壁上觀。” 聞言,司馬昭點點頭,擺擺手讓那人出去了。 司馬家在遼東一帶本就不怎麼得民心,昔日司馬懿在遼東屠城、築京觀。 司馬懿想震懾,但反而起了反效果,昔日魏國相安無事,他們自然不敢做什麼,如今司馬昭首尾無法兼顧,野心家們自然要趁勢而起。 而這個遼東之事,並非是突然爆發的。 吳國方麵,由水路把淮南諸葛誕舉兵反叛的情況送到了遼東,故意攪起魏國北部事端。 之前遼東公孫淵掌權時,吳國就和遼東有過來往,走的就是水路,又快又不容易被發現。 這不,野心家們一得到這個情況,立馬就趁勢而起了。 至於那個人究竟是不是公孫淵之後,沒人在意,公孫家深耕多年,威名尚有。 打著公孫家名義起兵,在遼東乃至半島、海外小島那一帶都有一定的號召力。 公孫淵曾和親魏倭王卑彌呼聯絡過,還派兵去過。 所以,在得知這個情況後,司馬昭臉色十分難看。 掃視一眼鐘會幾人,說:“局勢越發混亂,壽春之事,拖不得了。” 幾人互相對視,皆無計策。 鐘會瞇著眼,若有所思,就是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鐘會。” 司馬昭喊他,鐘會恍然回神,臉色稍有慌亂,但僅在一瞬間就恢復好了。 “大將軍,此事…我也沒什麼好辦法,敵軍兵力雖少,但頑強阻擊,短時間確實無法攻克。” 司馬昭盯著鐘會看了半天,無奈一嘆:“遼東不肯不顧,對遼東之事你們有何見解?” 鐘會先開口:“幽州、並州尚有駐軍未動,可調去鎮壓。” “何人可為將?” 鐘會沉默了,沒合適的人選了。 鐘會可不想舉薦人,這種帶兵打仗的人選,司馬昭可不會亂用,若是舉薦的不如司馬昭的意,司馬昭絕對會有所忌憚。 在場眾人皆沉默不言。 司馬昭想了想,也沒再追問,他打算從司馬家挑個人去平叛。 別人他還真不相信。 司馬昭揮揮手,讓幾人離去,他則是皺眉思慮起了合適的人選。 鐘會走出司馬昭的營帳,就往門口走去,打算回前線營寨。 在走到門口時,鐘會被一人撞了一下。 鐘會隻感覺自己袖子裡被塞了什麼。 鐘會心頭頓時一驚,但沒有聲張。 鐘會不傻,他第一時間就想到曹髦。 鐘會沒有聲張也是因為他有私心。 他這個私心,是剛剛才產生的。 鐘會在聽到遼東之事後,心中突然就產生了一個想法。 淮南諸葛誕舉兵,遼東公孫後裔起兵,他為何不能? 司馬家是野心家,鐘會也是。 但鐘會還有理智尚存,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他在司馬昭營寨中,不能起兵。 他的親信也不多,隻有百餘人。 若是有一個好契機的話,未必不能起事。 鐘會大致感覺了一下,應該是一份小帛書。 鐘會隻是看了那人一眼,便不露聲色的走出了司馬昭的丘頭營寨。 鐘會帶上在外麵等著他的護衛,立即往南,朝他的前線營寨走去。 回到營寨,進到營帳後,鐘會就屏退所有,掏出那份小型帛書。 隻看一句話,鐘會就知道是誰了。 【士季親啟,髦有肺腑之言相告。】 曹髦也不自稱朕了,光是看字,鐘會就感受到曹髦很真誠。 鐘會對曹髦的真誠並不感興趣,他隻感興趣這會起兵能不能成事。 鐘會看完帛書內容,無非就是曹髦想要他反擊司馬昭。 鐘會把帛書燒掉,心中思索一番還是覺得不能乾。 鐘會一手扶著麵前的案,心中暗暗想著:‘時機未到,風險太大。’ 鐘會雖然沒答應曹髦的招攬,但他已經動了這個心思。 想抹除這個心思…自然是沒可能了。 … 司馬昭想了一天,總算是想出了一個合適的人選,司馬乾。 是司馬昭的同母兄弟。 司馬乾不會打仗且能力平平,司馬昭自然不會讓他去平遼東,司馬昭調石苞回去,命郭統、郭配輔佐。 調賈充來丘頭前線。 郭統名將郭淮之子,郭配是郭淮之弟,讓他倆也去,是司馬昭還算信任太原郭氏。
第25章:遼東變故,曹髦招鐘會(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