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撤,鐘毓獻策!(1 / 1)

諸葛啟接過來,打開查看。   確實是諸葛誕的字跡,這點諸葛啟還是可以確認的。   讀完後,諸葛啟又順手遞給了旁邊的施績。   施績、全端、文鴦乃至是鐘毓他們都在,諸葛啟自然要給他們都看看。   省得誰心裡不平衡。   就在他們輪換著閱讀時,諸葛啟也先讓那個人回去休息了,跑了這麼幾天,弄成了這副模樣,肯定疲累。   等到他們幾個人都看完之後,諸葛啟才說:“上麵我父親把淮南戰局說的很清楚,他的意思是我們可以撤回去了,你們都有什麼想法,都說說。”   施績尷尬的說:“那,襄陽郡我們還打嗎?”   不等諸葛啟回話,全端就先說的:“還打啥啊,能不能順利撤回去都還是個未知數呢。”   全端這話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他們一旦撤退,王昶和王基勢必會趁勢追擊,還不知道會怎麼回事呢。   被全端這麼一說,施績也打消了這個念頭,確實打不下襄陽,兵力差太多了。   襄陽郡又是重城,城墻必定比湖陽高、厚。   全端的意思也表明他是很想撤的。   在這太危險了,每時每刻都要防備著,晚上都不敢睡太死,生怕敵軍突然來攻。   接著,諸葛啟又看向了文鴦,文鴦也知道,諸葛啟這是在詢問他的意見。   文鴦則是說:“既然君侯要我們回去,那就回去吧。”   諸葛啟沒說話,而是揉了揉眉心:“這件事…我再想想。”   幾人對視一眼,就離開了。   鐘毓沒發表意見,鐘毓也知道自己的身份,說了也沒用。   隻不過鐘毓很意外司馬昭居然被諸葛誕打到了淮水北岸。   至於鐘會反水的事,鐘毓雖然也驚訝,但也有所預料。   他很清楚這個弟弟的秉性,從小就很聰明,是個不甘人下的人。   ……   一晃,時間來到下午。   諸葛啟正打算出去走走,隻見那個諸葛誕派來的人主動找來了。   他是剛睡醒,然後就來了。   “怎麼不好好休息。”   那人小聲說:“公子,可有隱秘之地?”   在聽到這話時,諸葛啟立馬就意識到,諸葛誕還有事要告訴他,而且還是那種不能讓外人知道的事。   諸葛啟心中忽然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但還是點點頭,轉身進了屋,同時還觀察了一下周圍,確定沒人後才關上門。   二人來到裡屋,入座後,諸葛啟便問:“你還有什麼話要說現在可以說了。”   那人壓低聲音說道:“是君侯讓我親口轉述給公子您的私密話,還望公子不要外傳。”   諸葛啟點點頭。   那人說:“吳國不可信,為父欲策反唐谘、文欽,速回議策。”   聽完這話,諸葛啟輕呼一口氣,他就知道早晚要和吳國鬧掰,但也沒想到諸葛誕這麼早就在謀劃這件事。   但諸葛啟又想到司馬昭的給諸葛誕封侯、升官的事後也知道諸葛誕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   但光占據淮南也不行,真要是和吳國也鬧掰了,不就腹背受敵了嘛,北有魏國,南有吳國,這局勢貌似更加兇險啊。   諸葛啟稍加思索,就決定,得趕緊回去。   諸葛啟看向傳話那人:“你先回去吧。”   “喏。”那人起身,朝著諸葛啟施一禮後,方才轉身離去。   …   翌日,諸葛啟向幾人說出了撤退的想法。   他們也都同意了。   施績往南,回他的江陵,繼續和王昶對峙,施績算是跑來和諸葛啟幾人協力牽製了司馬昭的一部分兵力。   另外,南陽郡糧食多,他們在南陽郡一頓橫沖直撞,也迫使南陽郡無法運糧去淮南前線。   也讓王基被迫帶著豫州軍支援過來   還是起到了有效的牽製效果。   商定要撤退後,施績立馬就去集結他的江陵軍了,諸葛啟又分他一些摻雜搗碎樹皮的糧食,隻要順利不打仗,足夠行軍三天,至於能不能回到江陵就不確定了。   省著吃應該差不多。   諸葛啟也不能全給他,他們這邊返回的路程更遠。   施績也理解的諸葛啟的難處,表示這麼多足夠了。   相比較於淮南諸葛誕等人的互相猜疑,諸葛啟這邊還是很和睦的。   隻要是諸葛啟他們都在一起戰鬥了很多天,已經建立起戰友情了。   施績在第二天,就帶著他的人出城了,這一情況也是立馬就被王昶洞悉了。   王昶告訴王基後,兩人商量後決定,由王昶帶人去跟著施績。   因為王昶在南陽郡、襄陽郡坐鎮多年,熟悉地形、水利,有優勢。   王基則是留下繼續與諸葛啟對峙。   而就在施績走後,王昶帶人去追施績和王基分開後,諸葛啟也已經集結好軍隊,打算撤了。   至於諸葛啟為什麼沒有當天出城離開,那是因為,就在施績離開之後。   陸續有三諸葛誕派來找他的人來了。   無奈,諸葛啟隻能再延後一天,看看他們能不能找過來,最好是能一起帶走。   畢竟都是自己人。   ……   等到第二天人沒齊,還差三個人沒到。   但諸葛啟已經等不起了。   越拖變數越大。   當天下午,就帶著人,帶著糧食。   出城往北,原路返回。   同樣,諸葛啟出城往北一事也瞞不住王基。   王基也是立馬帶著所有人人追了上去。   王基這邊剩的全是他的豫州軍,王昶昨天就帶著他的部下去追施績了。   不論人數,論戰鬥力,王基和諸葛啟半斤八兩。   王基麾下士卒多為新招募的,而諸葛啟這邊,戰鬥力最強的也就是不足三千人的淮南軍了,其餘皆是投降的魏軍和陸戰堪憂的吳軍。   雙方八斤八兩,就看主將對麾下將士的調度合不合格了,這一點,諸葛啟不如王基。   王基手下成分沒那麼復雜,諸葛啟就不一樣了。   王基這會兒已經判斷出諸葛啟的意圖,撤回淮南,王基立即派快馬先一步前去堵陽,命那裡的守軍在埋伏在諸葛啟的必經歸路方城通道處。   ···   當然王基尾隨的情況也被諸葛啟發現了。   諸葛啟撤退時,由文鴦帶著精銳壓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更有斥候在暗處隨行。   文鴦派人問諸葛啟怎麼辦,要不要設伏兵殺一下。   但被諸葛啟否決了。   諸葛啟想的很簡單,趕緊撤走,除非被逼的萬不得已了,到那時再打。   而且王基一旦察覺到他們的意圖,勢必會派人攔截,到那時···一旦腹背受敵局勢可就不妙了。   就在這時,鐘毓擠到了諸葛啟身邊,鐘毓說:“公子,我們出去後就直接回淮南前線嗎?”   “嗯?”諸葛啟反問:“你想怎麼樣?”   鐘毓就在等諸葛啟這句話,投降過來這些天的沉默鐘毓也沒擺爛,他一直都在觀察這夥人哪個將領說話最管用。   最後發現是諸葛啟。   鐘毓來找諸葛啟,也是正兒八經要獻策的。   既然已經選擇了投降,鐘毓知道,在諸葛誕還未被平定的這個緊要關頭,司馬昭迫於壓力,不會對鐘毓兒子做什麼,但諸葛誕之亂一旦平定,魏國境內就沒有能撼動他位置的人了。   到那時司馬昭必然要秋後算賬。   想通了這點後,鐘毓忽然意識到,諸葛誕敗了,對他沒什麼好處。   鐘毓這才會給諸葛啟出謀劃策的。   ···   “我的建議是,先別回淮南前線,淮南局勢固然有所改變,但兵力依舊不如司馬昭,不妨在魏國腹地搞點大動靜。”   “你這個大動靜···是何意思?”   “在南陽郡,我不熟悉,但在潁川郡···我熟悉。”   聞言,諸葛啟輕輕點了點頭,示意鐘毓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