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潁川,潁川!(1 / 1)

隨著王基下達命令,埋伏於兩側的人一窩蜂的殺了下來。   宛如猛虎下山,氣勢兇猛。   諸葛啟立感不妙,急忙調集人手前去後方阻敵。   因為文鴦是先鋒的原因,後軍則是由全端負責的。   此時全端的情況也很難,他有點擋不住王基,他帶的兵,全是吳軍,陸戰本就拉胯。   現在對上了氣勢兇猛的魏軍,確實有點難以抵擋。   好在諸葛啟,及時派兵前去支援,方才勉強穩住了局勢。   但依舊是被打的節節敗退。   而文鴦這時也得知了後方的情況不妙,急得滿頭大汗,但他也沒辦法解決眼前的危機,他能做的也就是拚死往前沖殺。   文鴦對付的這些人是堵陽的守軍。   人數不算太多,戰鬥力雖然差點意思,但帶甲,也算得上是精銳了。   文鴦殺起來確實費勁,若是無甲的話,絕對就和砍瓜切菜一般簡單了。   文鴦怒喝一聲,不再保留,拚死往前沖殺。   文鴦這一爆發也確實鼓動了麾下將士們的士氣,紛紛跟著文江沖殺入敵陣。   這次,堵陽守軍反倒是有點撐不住了。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   文鴦和堵陽守軍雙方的差距也越來越明顯了。   文鴦確實夠猛,一般人根本阻擋不住,堵陽守軍裝備固然可以,但他們平日裡未經戰事,確實擋不住文鴦。   也被殺的敗退,已經退至通道出口處了。   文鴦的勇猛也給了諸葛啟、全端二人撤退的餘地。   不用在那裡拚死硬扛王基的沖擊了。   相對的,王基就有點發愁了。   這越打越出去,真要是讓諸葛啟、文鴦…他們打了出去,那再想找到這種阻擊的好時機就很難了。   王基調度魏軍,再次對全端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這次,全端沒擋住。   直接被沖殺潰散了。   諸葛啟這會正在指揮往前沖,隻見全端跑了過來。   諸葛啟當時就懵了。   “你怎麼過來了?”   “諸葛公子,我擋不住…你快派人去頂住,不然就要被魏軍殺散了。”   諸葛啟無奈,急忙讓李遠、李途帶人過去。   諸葛啟接著又把去支援文鴦的人也調回來去後軍抵禦王基了。   而文鴦那邊,依舊殺的兇猛,就好似少了這幾百人就跟沒少似的。   就這樣,文鴦打的堵陽守軍往後撤,王基打的諸葛啟和全端往後撤,慢慢慢慢就撤出了通道。   當然,還是文鴦先殺出通道的,文鴦在出來後,立馬派人回去通知諸葛啟和全端。   諸葛啟和全端決定留下少量吳軍阻擊,帶著其他兵力快速撤退。   ……   此戰,諸葛啟、文鴦、全端軍傷亡慘重。   殺出來後,三人急忙往東跑去。   不管傷亡如何,好歹是跑了出來,目的達成了。   強撐一口氣,又跑了一上午,直到下午時,確定王基沒有追來後,諸葛啟才敢鬆口氣,讓將士們停下歇歇。   就在休息時,文鴦粗略統計了一下,此戰死了三千餘人,但多為吳軍和那些本就有傷的人。   還算好,精銳死的不多。   閑暇之餘,諸葛啟叫來全端和文鴦,對他倆說了下一步的計劃。   沒有鐘毓。   之前,諸葛啟並沒對他倆說要去潁川郡的事。   這不,一說出來,全端就表示反對,他不想去,他帶來的人都快死光了,先前的戰鬥,就屬他的人死的多。   全端也知道,這事埋怨不了諸葛啟,剛剛舍棄吳軍還是全端提出的建議。   全端現在是隻想趕緊回去和大軍會合,不想再在外麵跑了。   而文鴦暫時沒說話。   諸葛啟說:“如果意見不合的話,你們可以先帶著你的人回淮南戰場,正好,你們回去報個平安。”   聞言。   全端不說話了。   全端肯定是想回去的,但聽到諸葛啟這麼說,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是了。   他轉頭看向了一直沉默的文鴦。   而文贏的依舊是低頭不語。   這時,諸葛啟也看向了文鴦,並向他詢問道:“文將軍,你是什麼意見?”   聽到諸葛啟詢問的聲音,文鴦這才道出了他的想法:“我想問一下公子,伱覺得鐘毓可靠嗎?”   聽到這話,諸葛啟也知道文鴦在擔憂什麼了。   文鴦是害怕鐘毓使詐。   諸葛啟被說了通過這兩天的觀察,覺得鐘毓可信,於是便點點頭。   文鴦見此情形也點了點頭,而後說道:“我有個建議,我們分兵,讓全將軍帶著吳軍回淮南,我隨著公子你去潁川,如此可好?”   諸葛啟看向全端,全端見諸葛啟鐵了心要去潁川,他是沒辦法勸說了,便贊同了文鴦的提議。   現在也就剩八千人左右了,而且,這裡麵一半都是吳軍。   剩下的人裡,諸葛啟的淮南軍還有不足兩千人,餘下那些,有的是在棘陽征召的,也有魏軍投降過來的。   人少,而且成員還很復雜,一旦分開,最怕的就是還沒到長社就被王基追上擊敗。   必定是一擊即潰。   “我既然要回淮南戰場,那就是快速急行,一路上應該打不了仗了。”全端也想到了這點,便說道:“我多留點兵力,給你們湊夠五千人得了。”   諸葛啟立馬起身朝著全端施了一禮:“多謝全將軍。”   “無需多言。”全端擺擺手,說道:“我們是回去,王基多半也不會追我們,我倒是更擔心你們,去潁川…唉~”   沒想到三人還真打出感情來了。   見狀,諸葛啟寬慰道:“全將軍放心,鐘毓不過一人,有我和文將軍看著,他掀不起什麼風浪,看情況不對我就們就撤。”   “但願如此吧。”   商定好後,當天,他們就分開了。   全端給諸葛啟和文鴦補夠五千人後,他就隻剩三千一百多人了。   帶夠糧食後,全端連夜朝著淮南戰場方向趕去。   而諸葛啟和文鴦也在趕路,幸好鐘毓熟悉地形,很順利的就進入了潁川郡。   連夜奔襲,一刻未停,直奔長社。   在鐘毓帶路下,第二天中午,就進入長社境內了,距離縣城也不遠了。   鐘毓取下自己隨身攜帶的玉佩,又寫了一封親筆信,讓人帶著這兩樣東西,送去了長社。   鐘毓身邊還有幾個親信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那幾人都是鐘氏的家仆,去送東西的人就是這幾人中的一個。   現在,他們隻需要等。   文鴦帶人在周邊警戒,暫未發現王基。   而這時的王基在哪?   ···   他還在昆陽境內。   王基失策了,他和堵陽守軍沒配合,等他殺完被舍棄的吳軍出來時,諸葛啟已經跑沒影了。   當時隻有不足百人的堵陽守軍在那站著,王基問他們諸葛啟往哪個方向跑的,他們不知道。   王基自責自己沒考慮到位,並未責怪他們,還讓他們回去了。   王基搜尋一天多,才在今天黃昏時得到諸葛啟等人分兵的消息。   王基皺眉想了想。   “淮南戰場···潁川郡···”   “本以為敵軍是要直接回淮南結果卻···”   王基倏地想到了鐘毓。   王基也知道潁川鐘氏在潁川郡頗具聲望。   “若是鐘毓幫忙,那情況就有點不妙了。”   本來諸葛啟在汝南徘徊,還不算什麼特別大的隱患,但現在···   鬧騰的位置越來越靠近洛陽,王基覺得,諸葛啟的目標就是洛陽。   王基再趕去長社時,也派出十人,騎快馬奔赴淮南前線,去向司馬昭匯報情況。   司馬昭還不知道鐘毓投降的事,二王派去匯報的人被李遠截殺了。   ···   就在王基帶人奔赴長社時,天色已經黑了。   就在長社的諸葛啟等人也總算是等到了鐘毓那個兄長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