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 “啊哈?” 聽到驅鬼大師這麼說,吳用和陳桂芳臉上都露出了困惑、驚訝等情緒,在兩人的情緒飽滿程度和表情豐富度來看,吳用比陳桂芳更深一個層次,因為他比陳桂芳所知道的東西也更高一層。 敢情你進來就是為了洗澡啊,還表現出這麼急匆匆的樣子,我還以為你是知道那裡有臟東西才這麼做,沒想到你是自己身上有臟東西啊。 不過回想剛剛他說的話,他確實是說路上碰到了臟東西,並沒有說這間屋子有臟東西,但這件屋子在前不久確實有臟東西,隻不過現在已經被自己清除了。 還有一點就是,他進來的時候是東張西望的,而後麵說出的那句“廁所在哪”,也說明他的東張西望隻是表達出“廁所在哪”的意思,也並不是四處看看哪裡有鬼以及鬼在廁所的意思。 所以,他隻是一個恰巧進入廁所,然後被我誤以為是有實力,實則隻有一丟丟運氣罷了的“驅鬼大師”? 定論不能下太早,還是要用這雙眼睛去看,眼見才為實。 上述是吳用的那聲“啊哈”後麵隱藏的心理活動,接著是陳桂芳那聲“啥”了。 陳桂芳聽到驅鬼大師這麼說,腦子裡先是彈出疑問的“啥”,接著這個“啥”就跳過剛剛腦子裡想大師在廁所裡乾啥的“猜測跨欄”,然後一路從腦子裡跑到嘴巴,最後沖破牙齒的“終點線”來到外麵。 然後……就沒了,除此之外陳桂芳的腦子裡啥也沒想了,畢竟她對驅鬼的事一無所知,也想不出什麼。 吳用和陳桂芳在用自己的話表達出自己的疑問後,兩人似乎心有靈犀般地不說話了,兩人都在等驅鬼大師繼續說,同時還擺出一張眉頭微鎖,半張開嘴巴的復雜表情看著驅鬼大師,被兩人這樣看著的驅鬼大師心裡發麻了。 他們兩個怎麼不說話了? 這裡果然很詭異,這個棟樓果然詭異,難道我行騙……不對,修行三年後,終於遇到一個真正的靈異之地,真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呀。 驅鬼大師回想起十幾分鐘前,他來到這棟樓時的場景。 “哎呀呀,今天一天就有兩單生意呀,這一單還是師父剛剛發給我的,雖然拿的不多,但還是那句話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啊。” 這位驅鬼大師名叫王博德,然而他隻能算是一個驅鬼師,並不能稱得上是驅鬼大師,有著驅鬼大師名聲的是他的師父,也就是吳用在車上看到那個視頻中的老和尚,姓名蘇漢壽,法號濟度,字麵意思是渡過一條河到對岸,佛家意思是以佛法救濟眾生度過人生的苦海,抵達極樂之地。 這位濟度大師可是名聲在外的驅鬼大師,他一生中寫了145本書,有自傳的、有闡述佛家思想的,當然也有關於驅鬼的,不僅如此,他還被一個研究超自然現象的研究者、暢銷書作家稱為怒噩之佛,其中怒噩的意思是他憤怒的樣子是惡鬼的惡夢。 因為這位王博德是半路被肚子痛來不了的濟度驅鬼大師叫來的,也是他的弟子,所以也叫驅鬼大師吧,把別人的稱呼、級別叫高一點也是好事兒,別人聽起來也舒服,尤其是像王博德這種半點驅鬼本事都沒有的人,被叫做驅鬼大師更是樂上天了,把別人騙了,也順便把自己也騙了。 話又說回來了,既然這位濟度大師這麼有實力,為什麼他還會收這麼一個不靠譜的人作為自己的弟子,就不怕敗了自己的名聲嗎? 原因很簡單,一共有三個。 一是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太多的靈異之地,哪怕有靈異之地,知道這個地方的人早就說不出話了,畢竟靈異事件總是要自己經歷過才知道,以訛傳訛的地方大多都是假的,或是早就被吳用這種靈者除完靈了,畢竟都流傳這麼廣了,再不管管裡麵的惡靈就會吸收更多的“恐懼”,從而變得更強。 至於後來還有人說這些著名的靈異地點還在繼續出現諸如“外麵明明是熱到流汗,進門後卻脊背發涼”(前麵都出汗了,你突然去到一個比較涼快的地方,比如開著空調的商場也會被冷氣涼到“脊椎發涼”呀)、“明明外麵是人頭湧動的步行街,走進這個靈異地點卻隻有幾個人在走,就連光線也一下比外麵昏暗不少”(靈異地點也沒什麼人敢去吧,人少不是正常,人少的地方為了節約電費不開燈也是正常),看到了墻上出現人的影子,聽到一些詭異的哭聲……(是個人都有影子,哭聲的話可能是風吹過一些孔洞所發出來的聲音,和吹笛子原理差不多吧) 很多這些感覺明明是很正常的感覺,但就是因為到了一個不正常的地方,心裡也不正常了,老是在胡思亂想,想著一些有的沒的,讓平時的感覺都放大了,讓一絲絲平時感覺不到的“正常”感覺都被放大成“不正常”了。 二是現在有些人是很“矯情”的,身體一旦有什麼不舒服或是今天比昨天不順,發生了許多倒黴的事,他們不會去醫院看醫生,也不會去想這些倒黴事發生的概率是否合理,總是第一時間去查今日運勢、星座匹配度,或是直接去找大師詢問。 而這些裡麵都有話術在其中穿插著,運用了許多心理學上的知識,比如福勒效應、後視偏差、幸存者偏差、以及旁觀者效應等等,至於這些東西在話術中具體是怎麼實現的,這就要寫很多了,上網一查就有了。 而被這些東西“迷住”的人就會越迷越深,做什麼事都要先看看今天合不合適、宜不宜,有的甚至連上個廁所都要找個吉時才去。 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人根本不存在,或是很少。 對的,這樣“走火入魔”的人確實很少,但放在一個大的人口基數中,這個數字就變得很大了。 這不,今天王博德去的第一家就是這樣的人的家中。 這一家王博德已經去過很多次了,所以他一進門,他就受到了猛烈的擁抱。 擁抱他的人是這家裡的最長者——一位八十歲的奶奶,雖然她八十了,這個擁抱的力度也頂多算是剛上小學一年級的程度,但相比於一些八十歲連路都走不動的老人來說,這已經算是“重量級”了。 “大師來了啊,快快請進。”在這位老人後麵站著一個五十來歲的人,他嘴裡說著請進請進,但身體卻一動不動,連手也不伸。 這個站在老人身後的人是她的兒子,站在她兒子身後則有十來個人,各個年齡段都有,有眼睛還沒睜開的嬰兒,有一臉冷酷、帶著鄙夷眼光看自己的初中生,也還有笑嘻嘻不知道在笑什麼的青年人…… 前麵說了,王博德來過這個家很多次,但今天是他第一次看到這麼多人,不過他也知道為什麼今天會這麼多人。 今天是老奶奶的八十大壽,這些人應該都是她家族的人吧。 八十大壽,本是一個開心的日子,但在今天的前一天,也就是昨天,這位老人突然說明天的宴席不辦了,這可讓五十多歲的兒子愁壞了,八十大壽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哪能說不辦就不辦了,酒店都定好了,人也都發請帖過去了,不辦可不行啊。 在兒子的追問下,老人說出原因,原因是日歷上說明天諸事不宜,她不能出門。 這……這算什麼事嘛,聽到這個原因,五十多歲的兒子頓時血壓飆升,差點就爆血管而亡了。 但過了幾秒,冷靜下來的他哀嘆一聲說:“要是平時就算了,我們也會遷就你,但明天可是你八十歲的生日,不能不過啊,親戚朋友們都請好了。” “不行,我說不出門就不出門,一切以黃歷上為準,你要知道當年我就是靠著這樣一本老黃歷,天天為你們算這算那的,沒有我的話,你們做生意的、當官的怎麼能一帆風順呢,可惜我老了,算不動了,不然我還繼續……” 老人一邊在那說著,年老的她並沒有發現她的兒子就已經離開了,一直在那說著。 “真是老糊塗了,怎麼越老就越迷信這些了,”她兒子走出她的房間,順便關上了她的房門,她的念叨聲隨著房門的關上變得細不可聞了,“不過也正是老糊塗了,還有補救的方法。” 他拿出手機撥打了一個電話,這個電話的對麵正是王博德,前麵說了,王博德來過這家很多次了,每次來都是為了讓家裡那個老太太轉變決定,因為除了老黃歷,王博德是比老黃歷還老黃歷的“老黃歷”。 他說的話能夠完全覆蓋老黃歷上的話,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一個“驅鬼大師”,更是因為老太太在一次去廟裡祈福時,看到了這個“驅鬼大師”的驅鬼過程,於是她就覺得這個人比自己厲害多了,就把這個人當做“活神仙”了。 神仙說的話就一定要聽。 神仙收的錢就一定很貴。 她兒子在每次打完電話後臉都會變得很黑,因為神仙實在是太坑了,尤其是在這一家人中隻有老奶奶是相信神仙的存在的情況。 “神仙來了,神仙來了,仙君怎麼會突然來到我家?”老奶奶依舊抱著王博德,似乎不想讓神仙走,又像是想讓神仙帶自己飛天。 “我感覺到今天這裡有喜事發生,所以前來看一看到底是何事?你可知是什麼事呀。”王博德早就在電話中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也知道要說什麼話,為了說“好話”,他可收了一筆“折壽”錢。 “今天是我的……”老奶奶臉上綻放出笑容。 “今天是你八十大壽是不是?”王博德搶先一步說。 老奶奶臉上笑得更開心了,“神仙,不愧是神仙。”在她心中,眼前的這個神仙是越來越神了,每次來自己家都能“未卜先知”。 “但我看你眉頭中似乎有一團黑影啊,是在煩惱什麼嗎?是和八十大壽有關吧?”王博德繼續說著。 “我看黃歷上……” “黃歷上說今天諸事不宜是吧,不過今天可是你的生日,神仙都會護你在左右,驅趕一切邪祟,你就放心出門吧。”王博德說著,從口袋中掏出一個疊好成小方塊的紅布,然後交到老人手上,“再加上這個護身符,哪怕是夜叉來了都不怕。” 老人看到這個符,像是淘金者淘到金子一樣馬上收到懷裡,哪怕這隻是一塊包著一枚一元硬幣的普通紅布。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好好好……”老人一連說了好幾個好,然後轉頭對她兒子說,“既然仙君都這麼說了,那今天也就能出門了。” 聽到老人這麼說,照前幾次神仙下達指令後,他都是會露出一絲,哪怕是硬擠也要擠出來的笑容,但今天沒有,因為他的心在滴血,今天給神仙燒的錢實在是太多了,而且神仙隻出現了這麼一會兒,他就已經趁老人轉頭的功夫走掉了。 等老人回過頭時,王博德已經消失了,而老人以為是神仙飛天了,於是對著天花板不斷在拜著。 “這錢可真好賺啊,這一筆下來一個月不用再去騙……工作了。”王博德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想著今晚要吃什麼大餐了。 突然,一道電話鈴聲打斷了自己思維,他打開手機,看到是師父的電話,於是馬上接通了。 “師父早安,您吃了嗎?” “嗯嗯,剛剛做完一道法事了……不累,還行,有工作嗎?” “噢,驅鬼啊,在哪……哎,就在我附近,半個小時就能趕到了……不累不累,為師父辦事是應該的……” “啊,這不用多說的,肯定是師父拿九,我拿一就行了,這是報答師父的恩情,應該的應該的,不用麻煩師兄弟了,好,好……我這就去。” 掛斷電話後,王博德來不及抱怨一和九,也不敢抱怨一和九,馬上就往師父電話中的地點趕去了。 哎,不是有三個原因嗎,怎麼才說了兩個,第三個呢? 第三個原因要結合下一章一起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