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1)

雨泥書 厲害的大歷害 4667 字 2024-03-16

話說在那金靈之界,有一對千年都依偎在一起的石靈樹,兩仙樹每生每世都自挖一根仙根,拋向俗世,以解兩棵樹在仙境無趣之題。   那日,陽一顆石靈樹說道:世間已然萬化千變,你我二人世世丟下仙根,卻次次經歷相同,這世間到底是變還是沒變?陰一顆石靈樹回答道:世間有變,但是人性自古不變。陽一顆說道:不如你我再降兩根不入凡心的根,到人間歷練,你覺得如何?陰一顆說道:此事重大,人間不容異心,須知傷了你我。陽一顆說道:人間種種俗心俗事多如牛毛,如此以往隻怕萬年難改人心,真不如嘗試那盤古開天辟地之事,在人間也開上一次。陰一顆答應。   話說自女媧造人之始,人類隻識農耕勞作,生兒育女,並不知仁義禮智,不知天外有何物,直到一天,天上突然裂一缺口,此缺口卻來越大,勞作的人們始抬頭能從缺口見到天上人間,隻見那洞中混混沌沌,其中陰陽分明。又隻見兩個巨書立在缺口之上,抖擻巨葉,突然天降暴雨,將那缺口遮住,暴雨連日不停,有女媧見水將要淹沒人間,匆匆煉了寶石,將那缺口補上。原來是那兩棵神樹在折仙根之時,將腳下泥土提出,漏了通往人間之洞,兩樹知道此番將仙根去往人間實乾重大,於是請來女媧,告訴她世間有哪些補天之石,又將一根仙根折半,用來起火煉石,這才匆匆補了天。   至此世間便有了那可歌可泣的愛情得以傳頌。   混沌散去,不知過了多少輪轉,不知何年何月,太行山上走過一道人,走過之處草木皆盛,凡目及之處,處處生春,山上一伐柴老人見到仙人,急忙過去拜見,雙膝跪在那道人身後的仙草之上,僧人步履不停,老人便跟著磕頭,也不知走了多少路,流過了多少時間,隻是餓了便吃仙草,困了便枕石而睡,也不知看了多少風光,道人停下腳步,回頭告訴老人,現在世間已流轉了三十年之久,現在回去還可以看一眼將要去世的妻子,那老人聽聞便流下眼淚,講道自己隻為一心打動神仙,卻忘記那人間的妻子,實在不該,於是起身告別道人,回到家去。   一路到家,在村中所見已全不認識,觀其相貌,卻個個麵熟,一問才知道竟是好友的孩子,如今已過不惑之年。老人辛苦走了二百二十三天,回到家中,進屋點蠟,妻子臥病在床,麵黃身瘦,老人趕忙上前與妻子見麵,這一別竟有三十年之久,妻子見到如此年輕的丈夫,不斷驚嘆,又淚流滿麵,老人在床前滿滿講完這消失的因由,如此這般,直到家中長子回家,老人的妻子已經離世。村中鄉親聽聞如此奇事,紛紛來參加葬禮。   這日老人在屋中與鄉親講說路上的奇風野景,院中主持喪事的老者進屋對眾人說外麵來了一位神仙。老人趕忙起身向外走去,果然見那站在院中的道人就是自己所遇的神仙,忙忙下跪,鄉親所見之後,也跟著伏倒一片,在等眾人抬頭時,道人已經不見。老人沒跟道人說上話也怏怏不樂。   喪事舉辦需管眾人的飯,燒柴的時候,老人突然想起自己所背的籮筐,裡麵還有一些柴火,於是進屋去拿,不想籮筐中的柴火經過三十年已經都朽到不能觸碰,老人伸手一摸便全部都成了粉末,隻是其中竟有一根柴火隱隱發綠,伸手一拿,便覺這根柴火溫潤如水,觸感順滑,湊近一看,隱隱能見到這樹根之上竟有血絲。老人偷偷將其藏起,等喪事辦完之後,將其麥到院中,每日灌溉。   過了半月,不見柴火有動靜,老人在半夜將其拋出,在月光下仔細端詳那柴火,竟在月光下顯出一個個字。   “混沌之初,無人無物,無情無傷”   再仔細看下去。   “輾轉人間數載,已厭人間之物,已畏人間之情,不願再化人形,不願再經世間之苦……”   各位看官,這之後確有無數字體,所講之事,無非這仙根來人間之後,所經歷的無窮瑣事,也無非男歡女愛,盡是俗世之事。這些文字被這老人抄下,寫成書本,隻是當世無人欣賞,沒有刊印,代代流傳至今,如今流傳到筆者手上,說來慚愧,今日方才整理出來,與各位見麵。   筆者今日翻開這書,習慣使然,打開的第一頁原是原來故事的最後一頁,所講之事,竟是如今之事。各位莫急,既然筆者已經決定將這書中文字整理出來,自然在這之後講予各位,隻是這其中是非曲折,真真假假,各位擦亮眼睛辨別,一麵之詞,還請各位不要當真。為了使讀者閱讀方便,筆者便私自將原來之事用現在之語講述,盡量簡單明了,如有不妥之處,見諒。   話講一邊,閑言一旁:   話說一少年郎,受夠城市中的種種限製,不論是放眼所見全是高樓大廈,還是縱耳所聞皆是雞毛瑣事,心中向往之自由都不能實現,整日抑鬱不能長進。這日這少年朗突然想起自己上學時的師弟師妹今日畢業,便拿出手機與其通信,除了一些鼓勵與祝福的話語,還聊到了師妹的家鄉秦皇島,在這時這位少年郎決定去一趟海邊,隻是每日工作身心俱疲,又逢連日天氣不好,一拖便是半個月。   這日這位少年郎終於忍耐不了,提前買好車票,等放假前一天工作結束之後,不回家直接去秦皇島看看海。終於等到這一日的到來,少年匆匆忙來到車站,坐上了要走三個小時的火車,為了盡早離開京城,少年買的是晚上8點的車票,等到秦皇島的時候已經晚上11點,車站中隻有匆忙行人,卻沒有了平時坐在板凳上等車的旅客了。   少年叫車(原書上是講少年通過千裡傳信息之法,坐上了自己行走之工具,想來是網絡叫車了,此處與後來不再為名字辯解)來到海邊。下車之後先沿著公路走了將近千步路,突然下起雨來,幸好因為京城近日經常下雨,少年背包之中也常備著雨傘,平時也多帶拖鞋,這時也不慌張。又大約走了千百步,向南一轉,走進一小道,兩側是沒人的樹林,此時其中蛙聲四起,陣陣聲鳴。又走不過五百步,兩側樹林戛然而止,經過一路口,繼續前行。此時雨點漸止,少年收起雨傘,耳邊才聽到海浪陣陣轟鳴,少年心中止不住激動,有走過一鐵道,向西一轉,一片漆黑的大海已經就在臨尺。   開闊的空氣充滿少年的麵龐,他隻覺生命從未如此放鬆。天上烏雲使大海變得一望無際。少年踩著沙灘不斷向大海走去,近處卻也漸漸看見了雪白的浪花,隻是因為下雨與夜晚,海邊並沒有人,少年孤身一人,聽著著巨大的海浪聲,心中難免有些恐懼。   機會不多,少年不想就此離開,少年想在海邊找一個地方休息,卻不了解這時周圍沒有一處乾地,隻得沿著浪邊一直向西走。不知多長時間,烏雲漸漸稀薄,看到烏雲後的月光。海麵也漸漸清晰起來,又不過一個小時,海麵上突然一道銀光射下,一處從東方而來的銀蛇彎彎延延向少年轉來,原來是那雪白的月亮出現。海的遠處天空變透明,海水變為極致的黑色,於是兩個顏色相交的地方一定是海平麵了。   不知不覺少年逛到了淩晨3點,海邊來了一些趕海的人,這時海水已經變藍,天空已經發白,有了人出現,時間變得快了起來,隨著趕海的人出現,一些整理沙灘和一些環衛工人已陸續出現。緊接著一對對青年男女也來到海邊,有的趕海,有的估計是想看日出。   又緊接著東方的天空發起紅光,天空之上飛來幾隻海鷗,海浪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但是少年眼睛所見這些人來回玩耍,卻也忘記了這海浪的聲音。   太陽要出來了。   海邊的人越來越多,少年索性坐在沙灘上,等著太陽出來。這海岸是東西走向,麵朝南方,少年向東扭頭,蜷腿而坐。而這時他東邊來了一女孩,坐在沙灘上。   太陽出現,它那沒有那耀眼的光芒,而是通紅的色彩,它輪廓分明,像是鑲嵌在天空中的一個圓圈,並看不出它是一個球體。海麵上縱橫著紅色的波紋。隨著太陽升高,它的輪廓越來越不明顯,顏色也越來越亮,隨後便不能直視,而大海這時已經萬丈金光,少年突然聽到海浪滾滾,當真是金戈鐵馬,氣勢非凡。   眼前著女孩在光輝中轉頭看向了少年,少年見女生轉頭,自己也轉頭避開目光相遇,不巧還是看見了這女孩的眼神,心中似曾相識,卻也沒放在心上。少年叢書包中拿出一本書,一夜的潮濕,使得書也像是水中浸泡過一樣不再平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少年從書中翻出書簽,又找出一直筆,在書簽背麵寫道:   一夜,書頁也像海浪一般   不再平整   儼然有序的事情   也如海浪一般隨心所欲   也許從一開始   就不應該成為一個固定的樣子   如,我在光輝散盡   烏雲與閃電交加之時   穿過鐵軌,伴隨蛙鳴到來   海浪聲卻在黎明時   才被我聽見   -20xxxxxx   (書中的年份本是有的,隻是寫道了一頁紙的結尾,書角又極易損壞,便無從得知具體年份)   少年拿著書簽,因為海邊溫度低,環境又潮濕,這筆墨久久不能乾,所以不能夾在書中,隻能拿著,而他又有回去車票的時間夾著,不得不立即啟程回到京城。隻得先把書與筆放到書包,這書簽先拿在手上。當他收拾好東西抬頭看時,那原本坐在東邊的女孩已經走到眼前,隻是剛才太過專注寫字,又海浪聲太大竟然沒有注意。少年抬頭看時,這女孩麵朝自己,背對大海,一陣海風吹來,將那女孩頭發吹到自己麵前,也遮住了女孩子的樣貌,隻是那眼神似那海上的鳥一般生動,又似那未乾的筆墨一般深邃與濕潤。   那女孩從少年手中拿走那張書簽,少年不知所措的看著姑娘,也看著大海。   那太陽的萬丈光輝從海平麵上炸開,輝煌一片,陣陣海風將光芒從大海上吹到女孩的發絲中,波光粼粼得送到男孩子眼中。   “你寫得卻沒之前寫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