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架(1 / 1)

從戎百十事 甘下風 1625 字 2024-03-16

打群架貌似是軍校的傳統,特別是指揮類的學員,如果沒有參加過幾次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群架,頗有軍校生涯不完整的感覺。   我所在的中隊,因為大一時的一次經歷,後來成為了三號院的群架精英。   那時的三號院正在擴建過程中,食堂、圖書館、訓練場等設施的建設工作尚未完成。這導致舊有的食堂、圖書館甚至訓練場每每人滿為患。為了搶占有限的場地,學員之間各種小規模的摩擦屢見不鮮。而血氣方剛的學員,加上渾身上下使不完的勁,輔以一句常見的不文明口頭禪,便足以釀成一次紛爭。在團結就是力量的思想指導下,單打獨鬥的爭端極易發展為兩個中隊甚至是兩個學院之間的大規模戰鬥。   大一的一天晚上,我們中隊在自習室集中學習時,與同年級的另一個中隊發生了摩擦。該中隊學員的主體是士兵考學和提乾人員,特點是作戰經驗豐富、戰鬥意誌頑強、戰法靈活。我們這幫經高考進入軍校的青瓜蛋子當然不是他們的對手。僅一個回合便被對方打得丟盔棄甲。等到糾察們聞訊趕來時,對方早已完成戰略撤退。   事後,為了避免事態擴大,經雙方隊乾部緊急磋商,將該事件定義為局部意外沖突,不影響雙方傳統友誼。   此例一開,青瓜蛋子們雖不明白因何出現如此結果,但大受啟發。此後,遂在挑戰不同對手的路上越戰越勇。   常見的場麵是,某位不畏強權的學員在挑戰數倍於己之敵時受挫。遂緊急致電中隊值班電話,呼叫火力支援。中隊值日員放下電話,大吼一聲:某某在食堂被人打啦。聽到呼喚的學員們聞令而動,火速趕往事發地點,馬上來一個反包圍作戰。   有時候,當發現敵方兵強馬壯,己方兵力不足以對敵方形成優勢時,我方便會升級戰鬥規模,呼叫本學院其他中隊支援,然後敵方再照此法動作,我方繼續增兵,直至所有能呼叫的支援全部被召喚。有時想想,其實一戰、二戰也是按照這種模式爆發的。   有一次,因為爭搶自習教室的緣故,我們與另一個學院的學員發生沖突,由於學員的著裝完全一致,本學院的學員大多又互不認識,大家已經分不清敵友關係了。如果貿然動手,很可能出現自相殘殺的悲慘局麵。所幸這一次,糾察來的足夠快,沒有讓這種尷尬的局麵維持太久。   大四那年,我們中隊負責學校一小半新學員的軍訓任務,成為了一千多名新學員的教官。個中艱辛,在後麵的章節中另行敘述。   軍訓結束後,我們恢復了宿舍、食堂、教室三點一線的規律生活。但由於有一個多月時間在外軍訓的緣故,我們的傳統集合場地被另一個中隊非法侵占。為了收復這片自古以來就由我們中隊無可爭辯地行使主權的場地,我們與對方展開了連續作戰。   連續作戰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敵方非法侵占我方領土後,我方要求其立即停止侵占行為,並發出了“勿謂言之不預”的嚴厲警告。敵方對我方的警告置若罔聞。我方遂發起自衛反擊戰。敵大敗,我方成功收復固有領土。待我方在固有領土列隊完畢後,敵方出言挑釁,我方發起第二次戰役,再次擊敗挑釁之敵。當我方再次列隊完畢時,敵方羞憤難當,又一次出言挑釁。我方遂發起第三次戰役。此時,已有眾多學員前來圍觀第三次戰役。其中又以我們所帶的新學員居多。新學員們見自己的教官勇猛善戰,遂齊聲助威,大呼“班長加油”(注:學員們稱呼教官為班長),教官們得此助威,不由精神百倍,遂痛擊當麵之敵,大勝而歸。此戰既勝,我所在的中隊威名遠播,頗有傲視群雄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