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東瀛秘客(下)(1 / 1)

王祈安露出戒備神色。   此人一襲青袍,年紀三四十之間,額頭寬廣,鼻挺眉秀。   雙目藏神,可見功力不弱。看著一臉正氣,倒不像壞人。   來人恭敬微笑道:“孫思謀見過將軍府王公子!”   王祈安心中大震,此人竟一語道破自己身份。   司馬婧也差點驚呼出聲。   “你是何人?”   王祈安並沒有直接承認,提聚功力,冷然盯著孫思謀,準備隨時出擊。   “王公子放心,孫某乃姬無睿至交好友,隻是湊巧遇上,並無惡意。”孫思謀一攤雙手,毫無戒備狀道。   “我們並沒有見過麵,你怎會肯定是我?”   對方雖抬出姬無睿之名,但王祈安可沒輕信之意。   “我曾有誌力效北周,在汴州府待過一些時日,見過王將軍和公子出行。”   他見王祈安仍疑慮未消,不由從懷內掏出一封信件。   “這是昨日剛收到的無睿來信,說明他已啟程來此,信中也談及公子。”   王祈安接過信件,發現果是姬無睿的筆跡。   “按行程推測,如無意外,無睿快則明日,遲則後日該可抵達萍鄉。”孫思謀續道。   王祈安心想,這樣倆人倒是趕得上再見一麵,不知自己走後,玄一諸人可都安好?   他此刻疑慮盡釋,請孫思謀就坐後,問道:“孫兄剛剛說有效力北周之意,為何又會在此地?”   孫思謀冷哼一聲:   “若非楊瀚弒君叛主,當今天下大勢已定!”   “蕭從明雄韜偉略,麾下五虎將勇謀俱全,幽薊十六州一旦收復,北方再無後顧之憂。可惜!可惜!一代明君卻被奸佞所害!”   “一統契機已失,我意興闌珊之下,才回到萍鄉。”   孫思謀說著扼腕嘆息,竟有不勝唏噓之感。   “孫兄也覺得聖上是為人所害?”王祈安道。   “我雖不知宮廷詳情,但北周王離奇死亡不久,楊瀚即叛亂篡位,自古陰謀雖手段不一,但誰得益誰出力的道理亙古不變。因此,楊瀚必是幕後主謀無疑。”   孫思謀雖未眼見,卻極為篤定道。   “太醫閣事後診定說是舊疾復發,不治而亡,但此論斷並不能令人信服。”   “雖說當年征戰確曾留下箭疾,但聖上乃習武之人,身體健碩,且正值壯年。我們問過京城其他名醫,都說舊疾復發,必有征兆,但據父親所言,聖上駕崩前一天並無異樣。”   王祈安父子自然也認為此事可疑,才找人論證。   “此事關鍵在於下論斷的太醫,若我所料無差,這些人隻怕都已被楊瀚滅口了。”孫思謀道。   蕭從明和王崇淵雖為君臣,私下也是至交,他待王祈安更親如子侄。   “無論如何,我必不會放過此人。”   王祈安本也懷疑楊瀚所為,如今更加確信無疑。他眼射厲芒,神情堅決道。   此時夥計端來菜肴,倆人知機停止討論。   “孫兄既有誌氣,難道除大周以外,不想去其他各國碰碰運氣嗎?”   王祈安換個話題,好奇問道。   孫思謀哂然一笑道:   “公子既然感興趣,思謀就談談對天下大勢的拙見。”   “楚國內鬥不休,國力耗盡,閩國地小勢弱,甘願稱臣,這兩國姑且都可不論。”   “南漢和西蜀雖有實力,但都屬偏處一隅,固守有餘,進取不足,況且邊境都有虎狼之師需要應對。”   他微微一頓,續道:   “吳國疆域僅次北周,且兵眾將強,本也有一統中原之實力,但國主楊睿剛剛繼位,年輕氣盛,剛愎自用。空有大誌,卻無才德。且權臣勢大難製,日後宮廷恐將不穩。”   “那東越國呢?”司馬婧聽孫思謀娓娓道來,對其他國家形勢都似看得通透,不由關心起自己的國土。   孫思謀望了司馬婧一眼,含笑道:“姑娘必是杭州司馬府二小姐,才會如此關心貴國形勢。”   司馬婧見扮作男裝也瞞不住,隻好赧然點頭。   王祈安心想此人大不簡單,憑借姬無睿的來信和司馬婧的隻言片語,就能推斷出其身份。   “東越國國主體恤愛民,治國英明,本能有一番作為。但其卻隻有固守一隅之心,並無開疆拓土之誌。   “況且東越表麵看來國富兵強,但地勢平坦,京城腹地無險可守,戰火一燃,勢必蔓延全國,到時補給必出問題。”   孫思謀眼光獨到,見識不凡,令王祈安對其大為改觀。   “聽君一席話,令祈安眼界大開。不知對虔州的赤子軍,孫兄又如何評價?”   王祈安心想,張遇賢不知是否已處理完蒙金丹遺留的手尾。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赤軍首領張遇賢據稱有帝王之相,他一舉事,擁護者眾。赤子軍確實也打了幾場漂亮的勝戰。”   “隻可惜他連著犯下兩大致命失誤。”   孫思謀雙目閃動睿智之光,話風一轉,由褒入貶道。   “一是招攬了蒙金丹,此人野心勃勃,必定不會甘願屈尊張遇賢之下,赤軍內部已埋下分裂隱患。”   “二是占據虔州為都,威脅吳國邊境。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吳主定不會容他坐大,我猜楊睿不久必會有所行動。”   孫思謀自然不知道蒙金丹已為王祈安所殺,但其判斷如神明洞察,絲毫不差,令王祈安驚服。   “蒙金丹死了!”他低聲道。   孫思謀露出震驚神色,望向王祈安。   “如此一來,赤軍內憂可解,但外患依然存在。”   聽王祈安說完,孫思謀恍然道。   “虔州周山環繞,地勢險要,對南漢來說易守難攻,張遇賢選取此地本無可厚非。”   “但他因此招惹了實力尤在南漢之上的吳國,則屬不智。”   “虔州北麵山勢遠不及梅嶺高聳險峻,且有水道通航。吳國若是想攻陷此地,可比南漢容易得多。”   “南卻狼,北引虎,因小失大,我才說赤軍難成氣候。”   孫思謀的分析鞭辟入裡,直切要害。   王祈安聽著也替張遇賢擔心起來。   “孫兄如此人才,日後若有機會,可願助我?”   王祈安突然道。   孫思謀一愕,疑惑道:“王公子也有誌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