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各位都知道一個人獨處時往往是自己最真實的那邊,但一個人長期的獨處會導致什麼,各位有了解過嗎? 對於上麵的問題我無法說出一個正確答案,但是各位不如聽聽我的故事,這樣或許會有些眉目。 我從小嘛,因為家裡窮,父母早早就出門務工賺錢,我沒有得到過孩子階段的關愛以及嗬護,這也導致我現在對任何事都是無喜無悲的狀態,小時候每逢過年父母總會給我點錢,然後就讓我獨自去玩,慢慢地我開始隻認錢,我那時的腦海裡覺得隻要有錢就行,其他無所謂,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時間的流逝帶走的不止我的童年,還有我那幼稚且缺乏關愛的自己,如今我也知道父母的不如意,可是現在我似乎都什麼都提不起興趣,覺得都可以,但又覺得不適合, 想我這樣的人最合適單著了,哈哈哈—— 平常總是很瘋癲,可當自己靜下心來細想某件事或者其他總會感到深深的無奈,不求名利,不圖地位;不視財如命,每次朋友問我為什麼不找女朋友時我總能找借口搪塞過去,但原因自己早已了然。 淡了,似乎把一切都看得太淡了,去年時我看了一本比較有意思的書籍《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很普通,但卻很真實,人們歸根到底也隻是為了活著,要是有點追求呢,那就是活的更好一點。 困擾著人們的事情有很多,可是我們隻有把物質基礎給解決才能向後延伸,精神領域則是需要自己構造,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不知道大家對這句話如何理解。 如何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保持熱愛才是生活的關鍵,而這時有趣的靈魂則是點睛之筆哦,這我就要提到一點啦,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找到女朋友!不過我想應該是下輩子了。 對於我而言,我思緒是混亂的,我不知道什麼是對錯,這算不算離哲學家更近一步呢?是非問題是建立在這個問題之中,可是你如何有能覺得這件事本身沒有問題?而我們所做的判斷則是基於這件事之中而進行判定,所以問題本身就不是問題,而是我們認為的問題,它也是基於我們,而分辨問題的對錯則是基於我們所學的知識,簡單來講就是我們對這個社會和自然的了解程度。 上麵所說似乎有點胡言亂語,但各位認真想過嗎?我們所學、所知、所用,皆是我們對自然的一種探索、了解,可是我們對自然又了解多少呢? 我們用著許多代名詞來解釋自然現象,對於這些現象如何產生我們也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因為任何事物都有一個點,他是固定且不變的,假如哪天他發生了改變,那我們的世界將不復存在! 似乎我講的有點深奧,可萬物之間本身就需要一個點,太極大家都有所了解吧,自然中的一切就如這太極這般,一切事物都講究一個平衡,而如果我們打破了這界點,那自然必然會快速調整為其他方式而保持這種平衡,所以沒有一種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且自然中資源就隻有那點。 關於上述種種純屬我個人觀點,同時也歡迎各位積極討論哦!今天就到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