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洛陽城裡春光好(1 / 1)

弈仙記 錦屏山下客 5550 字 2024-03-16

次日大早,方易之帶著何安、範大誌繼續趕路。   方易之說伊闕縣城距離京都洛陽城還有六七十裡,翻過龍門山,傍晚時分就能趕到洛陽城,想來此時城裡應該已是人山人海,知行院入門子弟測試即將開始,必定匯集了天下英才。   沿著山道,他帶著兩人遊覽龍門盛景,龍門山位於京都洛陽南郊,是拱衛帝京的天然門戶。   因東邊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水切穀中流,使河穀兩岸崖石壁立,形似天然門闕。   山勢並不陡峭,山中常年有人行走,山路寬闊已可行車。   何安看著龍門山翠柏成林,鬱鬱蔥蔥,伊水清澈,遊魚可數,綠柳夾岸。   無數泉水自山下石罅中進出,千態萬狀,蔚為奇觀,真是山河壯麗,風景絕佳。   前朝有大詩人曾說:“洛都之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天下山色之美,有各種類型,有各種風格,龍門山色的綺麗之美,就像一幅山水畫,碧波連連,有聲有色。   所謂:“伊水搖鏡光,纖鱗如不隔。千龕道傍古,一鳥沙上白!”   何安與範大誌看得心曠神怡,想不到還未到帝都,一路上竟有如此美景!   三人自龍門山走下,太陽已經偏西,極目遠眺,山下宏大的城郭已隱約可見。   方易之駕著騾車駛入官道,逐漸匯入來來往往的人流中。   夕陽西下,三人過了定鼎橋,終於抵達洛陽城。   何安和範大誌從小在村子裡長大,昨天剛見識過伊闕縣城的繁華,今日看到京都洛陽城的定鼎門更是震撼不已。   巍峨的城門高聳入雲,門樓、朵樓、闕樓及其相互之間的廊廡連為一體的“門”字形巨大建築群,規模恢弘,氣勢壯觀。   城門下站著兩隊持戟披甲的士兵,門口還有幾個士兵盤查進出城的人員,負責驗看路引,通關文書等。   進了城裡,裡麵道路寬廣,街邊店鋪林立,行人如織。   歡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集,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驚人耳目,侈奢長人精神。   牽著駱駝的波斯人,金發碧眼的普羅人,滿臉大胡子賣芝麻胡餅的龜滋人,蒙著頭巾全身裹在袍子裡的大食人,還有身形魁梧彪悍的回鶻人,各種各樣的人匯集在一起,自然又充滿和諧。   騾車被擠在人堆裡,亦步亦趨地向前挪動。   方易之風輕雲淡地告訴何安與範大誌,這裡人還不算多,到了知行院那才叫熱鬧呢。   每年的這個時候,夢想進入知行院的考生們會從全國各地趕來,知行院常被圍得水泄不通,那景色才叫壯觀。   騾車艱難的擠出人群,駛過朱雀大街,終於到了知行院。   方易之跳下騾車,疑惑地望向四周,隻見知行院門口稀稀落落的隻有十幾個人,負責登記的教習老師比參加測試考試的學生都多。   往年知行院招選弟子的時候,周邊客棧可是天天爆滿,門口擁堵得需要多名教習老師來維持秩序。   就連附近崇文坊的居民們也是一家老小齊上陣,於偏僻處兩丈帷幔一圍,中間一隻恭桶,專門解決考生上茅房難的問題,進去一次不論大小解,收一個銅板,據說有些人家賺得盆滿缽滿,已在民間傳為笑談。   今年竟然門可羅雀,難道是出了什麼問題?   方易之讓負責接待的教習招呼何安和範大誌登記安排住處,急匆匆地去找老師文院院首魏知臨。   知行院內一個古古香色的小院,南墻根下幾根蕭瑟的秋竹,西墻邊兩株鬱鬱蔥蔥的青鬆,北簷下十幾盆含苞待放的秋菊,院子中央滿樹紅棗,累累將收。   魏知臨坐在鬆下,他大約四五十歲年紀,頭戴逍遙巾,蠶眉鳳眼三縷長須,生得儀表不俗,穿著寬大的儒服,舉手投足間氣度雍容。   石桌上沏好了茶,魏知臨示意方易之自取飲茶。   他看著這個弟子,方易之天賦是有,雖然算不上絕頂,但此子心誌沉穩,臨危不亂,不攀權貴,對人平和,有君子之度,這是他從數千人中收為弟子的原因。   魏知臨邊飲茶邊告訴方易之情況,就在月餘前範陽郡崔家老太公提議籌建龍門書院,書院一應用度皆由崔家自行承擔,皇上已經恩準並親自題字。   崔老太公又籌措糧草八十萬擔,全部捐贈給朝廷,皇上龍顏大悅,傳聖諭嘉獎範陽郡崔氏一族,並言凡龍門書院子弟日後入仕、從軍,皆與知行院弟子同等待遇。   崔家如今已匯集許多本族優秀子弟,同時還傳檄天下,吸引了大批青年才俊報考龍門書院,所以知行院才不似往年那般喧鬧了。   方易之何等睿智,聽老師講完,飲了一口茶道:“範陽郡崔家這一連串的運作,顯然精心籌劃已久。一介豪紳巨賈竟能插手國事,背後顯然是有人支持。皇上這是……要對咱們知行院下手了?”   魏知臨點頭道:“十幾年前,先帝猝然駕崩,西涼進犯,東揚建國,大皇子不幸遇刺,內外憂患之下,院長擁立二皇子繼位。雖說院長不理朝政,但二皇子畢竟年輕,很多事情都要請教院長的。十年了……二皇子終究是皇上,現在的朝堂要員,一半是追隨先帝成就大業的功勛元老,還有一些是知行院的弟子,他們都是推崇院長先生的。皇上……這是要拉上範陽郡崔家,培養自己的勢力了。”   他頓了頓,又語重心長道:“易之,你記住,不管朝堂風雨如何變幻,我們知行院要恪守本心。先生曾說,君子之學,唯求其是。這求是二字,頗堪咀嚼,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方易之惕然頓首,抱拳道:“弟子謹記老師教誨!”   告別老師後,方易之又到知行院安排考生的客棧,叮囑何安、範大誌兩人安心在此居住,知行院入門子弟測試即將開始,每日好生溫習功課,將來正式成為知行院弟子,你們將會看到另一個世界。   何安雖然和範大誌一樣,也不太明白方易之所講的另一個世界是什麼意思,但方易之走後,他還是拿出幾卷書開始埋頭學習。   範大誌坐在榻上,一會如老僧入定,一會在榻上翻個跟頭,一會又扯著嗓子學兩聲貓叫。   看何安絲毫不為所動,他懶洋洋道:“小安呀,別看了,你都看不下十遍了吧,不是都會了麼?這京都帝胄,花花世界……那個……花好月圓的,你就沒想想……咱們一起去……乾點啥事?”   何安白他了一眼,淡然道:“我叔叔臨走前,把《五經正義》、《春秋折衷論》、《國語新證》又注釋了一些,我再揣摩一下,你別來煩我!”   範大誌安靜了一會,也拿起一本書,隻看了片刻,又放下道:“小安,你餓不餓?”   看何安並不理會自己,又百無聊賴地伸個懶腰,在榻上翻來覆去地打滾,道:“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嗯?小安,你聽——什麼聲音?”   何安聽他說的鄭重其事,不由側耳傾聽,一個悠揚狹促的聲音響起,卻是這貨放了一個蕩氣回腸的響屁。   “你滾出去!”何安掩鼻笑罵道。   範大誌湊過來嬉皮笑臉地拉著何安,搖頭晃腦,學著方易之的口氣道:“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走啦……走啦……我們出去逛逛!快走,我的肚子已經餓得咕咕叫了。”   何安無奈,隻好隨他一起出門。   大陳帝國建都洛陽已有十餘年,十年間對外無戰事,朝臣廉潔、風調雨順,繁華空前。   何安與範大誌沿著朱雀大街,一路前行走到定鼎大街,入眼是樓臺軒榭,燈火璀璨,街上行人熙熙攘攘,雕車寶馬絡繹不絕,果然是帝都繁華,富庶天下。   兩人走到一座紅樓會館前,隻見門樓兩側上挑著碩大的紅色燈籠,照得鬥簷金碧輝煌,抬頭迎麵看見一個赤金青地大匾,匾上寫著鬥大的三個大字“芙蓉閣”。   很多衣著華貴之人出入往來,兩人湊近了看,裡麵竟是偌大的地方,兩邊是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地上還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插屏,轉過插屏,是三層小樓。   處處雕梁畫棟,穿山遊廊,廂房燈光旖旎,廊下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臺磯之上,坐有許多穿紅著綠的俏麗女子。   院中隨處可見樹木,假山流水,造型別致,美輪美奐,樓上隱約還有許多花枝招展的女子迎來送往,幽香撲麵。   何安與範大誌看得暗自咂舌,想不到帝都區區一個飯館竟然也富麗堂皇如斯。   兩人走到這裡,腹中不由有些饑餓,範大誌暗自捏了捏囊中銀兩,得意地對何安道:“小安,第一次來這麼高檔的地方吧,不要露怯,本公子有的是錢,今天我請你吃頓好的,我可是足足帶了二兩銀子呢!”   何安笑道:“說的好像你經常來似的,這地方確實漂亮,飯菜價格也肯定不便宜,咱們銀兩不多,雖說知行院學習住宿不收費用,但平時吃飯瑣碎用度也不少呢,你省著點花銷,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等將來回去時給你爹買點東西,走吧,咱們換一家。”   範大誌嘿嘿一笑道:“我爹擔心的是我在外麵有沒有吃飽……”   他話沒說完,一隻修長白凈的手掌搭在他肩頭,範大誌扭頭一看,一個描鬢畫眉,滿臉厚厚脂粉的綠衣女子親昵地攬著自己道:“公子,係來乞飯地?”   她說話卷舌,發音不甚標準,何安聽的眉頭一皺,範大誌被她靠近,登時有些手足無措。   那女子又問範大誌道:“公子係飯?”   範大誌愕然,悄聲對何安道:“她怎麼知道我姓範?”   何安啼笑皆非,正準備答話,旁邊又走來一個紅衣女子。   這女子看到範大誌頭戴襆頭身著長衫,猜想一定是外地進京參加測試的學子。   她親熱地圍了上來,一番從上到下地打量後,開口道:“兩位公子一定剛到京城,嘖嘖嘖,這位公子一看就熟讀詩書,胸懷……大誌!”   “唉!”範大誌隨口答應道,隨即疑惑地小聲問何安:“她竟然知道我的名字?她怎麼會知道我叫大誌?”   那紅衣女子又熱情地說道:“兩位公子是來吃酒還是聽曲兒?一樓雅間我們姐妹可以作陪,公子若是想上二樓……”   範大誌看著她臉上脂粉堆積,顴骨上的雀斑依然可見,兩片厚嘴唇說話間,還隱隱傳來一股濃烈的香水味道,不禁心中一陣寒顫。   何安看這兩個女子煙行媚視,此處像是飯莊卻又透著古怪,具體哪裡不對,自己也說不清楚,當即扯住範大誌,掙脫二女,兩人奪門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