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把漫威給林浩?(1 / 1)

影片結束,畫麵中又閃過和《紐約10號》同樣的創作人員信息。   製片人、導演、編劇一模一樣。   再加上男主、配角、客串等等都是那些人,海報上的寫的那句“原班人馬”,一點沒有糊弄人的意思。   可劉藝菲從電影院出來,再次看到海報上這組字眼時,她就覺得林浩說謊了。   因為,她也是《10號》的主要演員。   還有母親。   我們倆沒有參加,怎麼能稱得上是“原班人馬”呢?   學著大人的模樣,劉藝菲雙手插在胸前鼓起了腮幫...   “這個導演真的太有才了!‘單發,有鏡,就是狙’這個臺詞真的笑死我了。”   “拜托,你不要光盯著這個,我更喜歡他上來的那組蒙太奇,很有伍迪·艾倫的味道。”   “不不不,伍迪·艾倫的那種無病呻吟的臺詞跟這個叫Lin Hao的導演比不了,你們沒有細品那些旁白嗎?我感覺很有味道。那句臺詞更像是在揭露現實主義的...”   “你這麼一說,20分鐘的短片,我全部都在盯著那個男演員,這個年輕的導演好會選演員。”   “我想再去看一遍,你們呢?”   “我也是,我想好好回味下這些旁白,男主在電影裡有說過話麼?”   “有,他不是說了他不墨守陳規,玩的就是個與眾不同嘛。”   “前麵好像也開過口...”   聽著一夥人的交流,劉藝菲左右看了看身邊的大人,看他們也在討論,很是奇怪。   這些沉悶的旁白很有味道?   年紀不大的劉藝菲鼓著小臉不置可否看了看這些大人。   她感覺這部電影除了最後的那幅畫麵外,完全跟自己參與的《10號》沒法比。   叔叔阿姨們,你們看看我。   我就是預告片裡驚聲尖叫的女孩啊!   你們現在把我認出來,誇我幾句,說不定我母親就支持我當演員了...   可在場的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交流《殺手》短片裡的旁白。   因為這旁白,有味道。   看過的人,都說好。   “那我要買明天的票!該死的,你們就不能加映嘛?”   “對,就20分鐘左右的片子,加映下場次吧,我看完希區柯克的電影馬上過來看。”   “加映場次?”   藝術院線的經理聽了之後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按照跟新線影業達成的合作,這家藝術院線一天隻安排了一場上映就可以了。   說實話這片子,要不是因為新線影業塞給他們,藝術院線的經理壓根兒都不想浪費寶貴的電。   結果看過的人竟然要求加映場次?   這...   毫無疑問,這樣的場景並不隻出現在眼下的這家小藝術院線。   在洛杉磯,哪怕隻有2-3人看了一遍後,都出來詢問今天還有沒有第二場、第三場。   2000年,北美地區平均的票價為5.39美元。   藝術院線的票價,也要看具體的情況。   像《殺手》這樣的短片的票價,1美元都算貴了。   可就這1美元的票價,在上映後引起了克雷格的注意。   負責院線的部門竟然接到了許多家藝術院線的電話,有想要在自家的藝術院線上映《殺手》短片的,也有打聽DVD跟錄像的,甚至有邀請林浩等人去現場出席活動的。   “林浩這短片花了多少錢來了?”   清楚知道林浩短片製作成本的他,算了算下後眉頭緊鎖。怎麼感覺,要是不需要支付發行費,林浩要回本了啊!   “這可太不可思議了。”意識到這一點的他驚呼出了聲。   電影這個圈子有個公認的事情,短片想要回籠資金基本上是做不到的,哪怕參加再多的電影節,也沒有用。   獲獎固然有獎金可以拿,能否抵扣掉差旅的費用卻很難講。   至於票房...   不是所有短片,都有《殺手》這麼好運,能夠找到發行公司。   拷貝膠卷的費用對於很多拍攝短片的導演來說也不低。   90分鐘左右的電影,拷貝洗印的費用大概在1000美元左右,而數字拷貝的製作費,則相對很低。   “早知道,應該讓林浩拍攝數字電影短片了。”   這聲感慨還沒有落下,《10號》第一次點映的數據也被送了過來。   十六家電影院,三十二塊屏幕,單家電影院一天安排3場為期一周的票房總成績是67.5萬美元。   平均每塊屏幕貢獻了21000多一點的美元的票房,每天是3000多。   算下來,一周下來,每塊屏幕迎來了接近500多名觀眾。   這TM...是80多萬美元製作成本的小成本電影帶來的收益?!   克雷格覺得自己的呼吸都不能用局促來形容了。   關鍵是,最後周末兩天的票房占比占據了絕大多數的票房貢獻。   這說明什麼?   一個近乎於完美的曲線上升圖浮現在克雷格的腦海中。   “克雷格,艾默裡奇找你。”過來通知克雷格參加會議的人友善的提醒道:   “鮑勃·沙耶也在,估計是電影的事情。”   “鮑勃·沙耶也回來了?”   掛斷電話時,克雷格咂咂舌,鮑勃·沙耶在新線,可是除了總裁之外的第二人。   他不去忙他的《指環王》,特意趕回來難道是?   看著手中《紐約10號》的點映成績,克雷格覺得他應該開輛車去給林浩送一瓶香檳才對!   在艾默裡奇的辦公室內,鮑勃·沙耶對於一本製作+宣發僅僅用了300多萬美元的小成本,在一周之內的點映中就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感到驚奇。   單看這2萬多美元的成績,並不能說有多優秀。   驚人的20萬美元的點映單館也出現過,但最終的總票房卻沒有達到預期。   不過,在北美市場上,衡量一部電影的票房潛力並不是單獨的看成績,還要看走勢。   《紐約10號》的票房走勢,說明電影本身的質量完全沒有問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隨著口碑的發酵,越來越多的觀影人數預示著這部電影想要盈利是不存在問題的。   賺多少,完全取決於宣發以及上映的規模。   鮑勃·沙耶想了一會後笑道:“這樣吧,將點映的館數加到138家繼續觀察下。另外,在宣發上要加大下投入,你來填寫增加的宣發資金,我來簽字。”   “138館點映,這...”艾默裡奇笑道:“如果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那恐怕我做夢都會笑醒了。”   按照眼下的這個成績,光是點映就能收回成本。   “誰說不是呢。”鮑勃·沙耶笑了笑,“光靠一周的點映就快收回製作成本,這個年輕的導演真的是讓人稱奇。”   想到自己此前的決定,艾默裡奇不免有些得意的揚起嘴角,笑道:“所以,我已經給他安排了另外一部電影。”   鮑勃·沙耶好奇的挑了下眉。   這段時間他都待在新西蘭,對於公司的一些小成本項目完全無法顧及。   不過他記得在《10號》這部電影拍攝完成後,內部會議上有討論過續作的問題,還聊到過電影宇宙的開發...   電影宇宙開發...   想到什麼的鮑勃·沙耶焦急的問道:“你不會是把從福克斯手上買來的漫威版權交給這個年輕導演來製作了吧?這太冒險了!”   “怎麼可能。”艾默裡奇也愣了下。   讓林浩負責漫威宇宙的開發...   他沒這個能力。   我也沒有這個膽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