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你(1 / 1)

中國哲學和外國哲學有一點很大不同,外國哲學家特別是希臘時期都是不愁吃喝,人作為原始欲望最主要的口腹之欲解決了,他們才能安安心心理所當然去思考世間的哲理;   中國哲學家,遠如春秋戰國的孔孟,老莊,近者如王陽明,基本都是在外漂泊,嘗遍人間的苦後才悟出來哲理。   孔老夫子最欣賞的學生是誰,顏回啊,一單食一瓢飲,身居陋巷,回不改其樂也,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詩集,如果沒有讀過,可以讀一下史記中的孔子世家,史記裡麵呢,他就記載了孔子和他的弟子,遭遇到一次非常非常非常絕望的境地,叫做絕糧於陳蔡,孔子和他的弟子呢,被這個暴徒包圍啊,然後大家都非常非常的沮喪,抑鬱生氣啊,很多人在精神上肉體上已經徹底的垮了啊,他們覺得怎麼會那麼倒黴,那麼背,所以,孔老夫子知道,自己學生所麵臨的那個內心的鬥爭,所以他找來了三個他最看重的學生,跟這些學生開啟了對談,第一個學生呢,就是他的大弟子子路啊,子路說,那可能還是我們自己做的不夠好吧,但是孔老夫子說子路,你別這麼說,當你遇到了困境和挫折,不見得都是你的執著,有可能是外界的責任,因為有很多外麵的環境,是我們改變不了的,所以你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攬到你自己身上,否則會把你壓垮,否則你會得抑鬱癥的,這是孔老夫子對子路的安慰啊,然後孔老夫子又找了第二個學生誰,最有錢的一個學生,子貢啊,孔老夫子問他說子貢,我們為什麼會遇到這些困難呢,那子貢說老師啊,我們之所以遇到這些困難,那是因為老師您太理想化了,你追求的東西,是這個汙濁的世界沒法理解的,所以子貢勸老師說,老師你能不能不要那麼理想,我們可不可以把標準降低一下呢,這是子貢的回答,但是孔子怎麼回復呢,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所有的人都是可能遇到挫折的,但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在於,君子即便在最糟糕最鬱悶的時候,他也會堅持自己的原則,他不會因為挫折就違背自己的原則,但是小人就不一樣,小人為了解決自己的困難,什麼事都可以做,這是孔老夫子對子貢的回答,所以為什麼說我們說孔老夫子,他確實是有教無類,他也是因材施教,但是其實這兩個學生的答案,都不是孔子所需要的答案,所以孔子問了他最欣賞的學生顏回,大家知道顏回是怎麼回答的,顏回的回答是,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所以他開始的第一段話,跟子貢其實說的差不多,說先生你的理想太高啊,你的理想太高,現實社會容不下你啊,但問題是,最後顏回的回答,跟子貢是完全不同的方向,他說正是這種容不下你,不容然後見君子。   一直都覺得自己要比身邊的人看的更遠更大度,但也一直隻會用成熟來描述自己,很早以前就已經感覺死亡沒什麼,我可以隨時接受死亡,隻不過還放不下身邊的親人罷了。我的人生目標是探索世界的未知,這也是我唯一的理想,想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而不是像普通人一樣忙於生活,為了活著而活著。我的一生應該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對世界做出真正的貢獻,這也是一直支撐我前進的動力,一生的追求。   作為一個高考失利生,普通本科生,雖然有的誌向,奈何卻沒有條件達成自己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也會為了金錢奔波,但我的理想永遠也不會變。這是我人生的唯一追求,活著的真正動力。   不自謙,我就是。   不論什麼人跟我打交道,我能一眼看穿他們每個人的目的,從而失去跟他們打交道的意願。   我說話總是直指他們的目的,讓人難堪,也被貼了個不通人情的標簽。其實做人情我都會,逢場作戲曲意奉承我覺得很簡單,隻是看穿了每個人的目的就不想去做了。   以前覺得開開心心,笑談人生,現在默默的待在自己的地方,沉默寡言。或許是對人生的重新認知,有了新的自己。或許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又是多麼渺小,改變不了任何事物,甚至連自己的人生有時都無法把握,所以沉默了,默默守著黑夜等待天明。   從嘰嘰喳喳什麼都說的少年人,到習慣沉默的中年人,悟透這一點不敢說,但疲憊是肯定的。   精力有限,就選擇性社交,去維係重要的人,盡力做好重要的事。至於一般的人和事,先沉默觀察,再決定如果對待。   年輕時多與人結緣是好的,但年紀大了就得明白,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有些人隻是過客,不要費心結下因果。   沉默是最好的屏障,回避了很多沒必要的故事。省下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很早想明白自己人生的目標和意義後,就對很多東西失去了興趣,吃喝玩樂都不過是短暫的金錢享受,有可以,沒有也一樣。與人相處時一副麵孔,回家一個人當即臉無表情。對很多人和事都很冷漠,因為心中都有預期,對什麼事都不報希望,自己的事從不想拜托別人,因為人情很煩。   我認為是人想的太明白了,會發現自己的一切需求都是圍繞自己,而他人不能依靠和幫助自身提供真正的價值。這裡不指金錢地位名譽這些東西,會追求這些就是還沒看開,有這些欲望東西挺好的,不然就會懷疑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更別提逢場作戲了。   沉默既是看透了一些事,也是放低自己的一種態度。   不知道少了什麼,總感覺沒有從前快樂了。慢慢走到了一個階段,不指望任何人帶來日常的精彩,不依附任何人成全人生的意義,對於事情變化看的很自然,對於人情冷暖看的很清楚。一切都在漸行著,一切都在失去著,一切都又讓我堅定著。行至而立,已悄然學會沉默……   三觀道德這些是隨時間空間變化的。如此真摯的情感如果要被人們詬病,我寧願相信是我們的時代配不上他們。   行動是唯一對思考的解釋。   真正的力量,永遠不會屬於天生就強壯過人、敏捷過人、聰明過人的家夥。它隻會屬於願意不惜一切,達成目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