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人間情(一十七)- 窯火重燃(1 / 1)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許多傳統的手工藝逐漸被現代化的工業生產所取代。尤其在農村地區,年輕一代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機會紛紛離開家鄉,前往城市打工,導致許多傳統的手工藝麵臨失傳的危機。   河北,這片曾經孕育了無數手工藝人的土地,也未能幸免。李大富所在的村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過去,村裡的窯廠是村民們的主要生計來源,家家戶戶都靠著製陶手藝維持生活。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市場的變化,村裡的窯廠逐漸衰落,最終被迫關閉。   然而,在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個性化和有品質的生活。他們不再滿足於市場上千篇一律的工業產品,而是開始尋找那些蘊含著獨特文化和手工匠心的傳統工藝品。這為傳統手工藝的復興提供了契機。   大富雖然隻有初中畢業,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已經認識到,光靠家裡這幾畝田地,難以維持生計,和村裡的支書李廣超以及幾位叔伯兄弟們商量後,李大富決定重啟窯火,重開窯廠。   他相信,隻要堅持質量第一、誠信經營的原則,就一定能夠在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   還有個好消息,政府近期也加大了對傳統手工藝的扶持力度。通過提供資金支持、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鼓勵更多的人投身到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創新中來。這為李大富的窯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發展機遇。   “大富,你真的決定要重開窯廠了?”父親李滿倉抽著旱煙,眉頭緊鎖,“現在可不是從前了,村裡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誰還會來咱這破窯子乾活?”   “爹,我知道。”李大富蹲下身,撿起一塊碎瓷片,“但咱們李家村的手藝不能丟。這不僅僅是生計問題,更是對祖先的尊重。我想把咱家的瓷器賣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河北還有這麼好的陶瓷。”   李老漢嘆了口氣:“話是這麼說,可錢呢?重修窯子、買材料、請人工,哪樣不要錢?”   李大富沉默片刻:“我會想辦法的。我已經聯係了幾個老同學,他們願意投資。而且我也打算向銀行貸款。”   “貸款?”李老漢驚得旱煙都掉了,“那可是要還利息的!萬一窯子沒掙到錢,咱家可怎麼還得起?”   “爹,風險是有,但總得試試。”李大富站起身,望向遠方,“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咱家的手藝就這麼沒了。我想讓村裡的孩子們知道,靠自己的雙手和頭腦,一樣能在這片土地上闖出一片天。”   在李大富的堅持和努力下,窯廠終於重新開張了。   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料的質量不穩定、工人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市場銷路不暢……每一個問題都像一座大山橫亙在李大富的麵前。   “大富哥,這批原料又不行。”負責采購的小王苦著臉匯報,“供應商說最近環保查得嚴,他們那邊的礦都停了。”   “再找找其他供應商吧。”李大富揉了揉太陽穴,“實在不行,我們就自己派人去外地采購。”   “可是那樣成本會高很多。”小王擔憂地說。   “成本再高也不能用次品原料。”李大富斬釘截鐵地說,“咱們做的是手藝活計,講究的就是一個誠信和質量。寧可少賺點錢也不能砸了自家的招牌。”   聽見到李大富的態度,大家也不好反對,畢竟他是舵手,窯廠雖然剛起步,但急病也不能亂投醫。   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   PS:喜歡《富貴人間情》的友友們,請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