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時漸漸發現自己已經停不下來了,鄭時雖然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但是鄭時每天早起都會想念那段工作經歷。 鄭時從早學到晚,睜眼就是學習,這讓鄭時非常想念工作時那種輕鬆安全的感覺,鄭時雖然沒去想過這樣做值不值得,但是鄭時經歷了這麼多天的學習依然覺得自己很無知,每當學會一個新的知識點,又會有十個盲點等著他去學習解決,鄭時這段時間每天付出的精力都是工作時候的十倍,更重要的是,鄭時工作有工資拿,而現在別說十倍工資了,鄭時想要實現變現都要困難。 學習的最大代價就是那些你本該賺到的錢沒有賺到。 人們都說走出第一步是最困難的,當你走出第一步之後,堅持走下去就變成最困難的了。 鄭時看看自己的鈔票,變動的隻是幾個零頭,一直這樣下去,鄭時還能維持這種狀態幾年沒有問題,這樣鄭時心安,又繼續先進下去的基本生活保障。鄭時現在做出選擇看似很早,但是自己積累下來的收入能夠支撐到他變現,現在的鄭時不用為家庭操心,不用負擔照顧家人的責任。 鄭時如果一開始就學習計算機專業的話,鄭時就可以在這之前就達到現在的水平,可以一邊賺錢一邊提升自己的能力加速變現,看似很晚其實正是現在開始剛剛好,鄭時不可能一開始就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自己將來會發生什麼,會想要得到什麼。鄭時一直做的都是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正因為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天賦所在。所以說不是開始的越早越好,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即使是這樣,鄭時離開了工作,生活在某種神秘的力量下推動前進,鄭時變得無比自律,這是鄭時能在編程方麵突飛猛進的關鍵,鄭時驚嘆自己的成就,但是鄭時覺得自己在夢裡,現實中的自己還躺在床上,等待著早起的鈴聲將他喚醒,然後開始一天平淡的生活。 如果這真的是一場夢,鄭時希望這是醒不過來的現實。 麵對著回報和產出不成正比,無限接近於零的收入,鄭時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應該重新找一份工作,自己一分錢都賺不到是不是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鄭時現在已經不想去看自己大學同學交流群了,他們過上了鄭時想要的生活,拿到了鄭時現在怎樣都拿不到的薪水。鄭時覺得自己好像哪裡出了問題,自律帶來了高效率的學習,自己的神經一直緊繃著,每天八小時的休息時間根本沒辦法消除一天的疲憊。 鄭時雖然離開了工作,但是鄭時覺得他現在沒有一天是不在工作的,這份工作無非是沒有薪水的義務勞動,鄭時的雇員思維已經深深地植入了他的腦中,想要一兩個月完全擺脫是不可能的,就像脫癮一樣,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個過程,從一種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狀態。 隻要你不斷改變,過渡的過程就會一直存在,或者快或者慢,讓你察覺或者讓你神經錯亂。 麵對這些不可避免的情況,鄭時很清楚隻能坦然麵對。鄭時覺得自己學習一門技術,與實踐相比終究有一些差距,這些差距在心態上就已經體現了出來,沒有教練的人,會覺得自己不如有教練的人學的好,沒參加過模擬考試的人會覺得參加過模擬考試的人更有把握通過考試。 鄭時現在被這種心理影響著,鄭時通過冥想可以讓自己的思緒平靜下來,卻沒辦法保證鄭時一定會成功,所以說這種心理是沒辦法徹底消除的,那怎麼辦。 “既然我覺得自己學的不好,是真不好還是假的不好,這些不嘗試一下就沒辦法得出結論,既然這樣那我不如不去想我那裡學的不好,而是去想我哪裡做的好,我該如何做好。”鄭時是一個自信的人,這得益於他經常在自己想著“不行,不可能”的時候去想“我能,這件事怎麼行得通”來轉變自己的思想。 鄭時往往能夠從中得到正能量,讓自己從負麵環境中解脫出來,進入一個全新的未知環境中。這種心理環境的改變,起到了人從一個封閉空間到達遼闊的戶外空間的效果。 鄭時兩個月的自律換來了高效的學習,作為代價鄭時犧牲了對自己的篤定和自信。 通過自我懷疑鄭時意識到了自己無意中失去的寶貴東西,那麼接下來鄭時就要找回來。想要找到一樣東西,首先你要做的是要知道你要尋找什麼,所以第一步非常關鍵,鄭時一開始覺得自己失去的是一份工作,找工作的過程中,鄭時出於好奇想要知道,碩士會從事什麼工作,博士會從事什麼工作,他們的薪水是什麼樣的。 這是發現如果自己在網上尋找的話,大部分和自己匹配的崗位集中在外貿銷售和會計,到了碩士,他們的工資有的高有的低,低的接近本科生的薪資,他們大多是從事研發,其中材料研發和化學研發招聘的多一些,可見這方麵的工作一定不是很好做,不然不會常年招人,也有一些單位招聘碩士學位的人力資源,真覺得碩士和大專去做hr能有什麼區別,工資也與本科生工資相近,鄭時看到這裡有種學歷無用的感覺,到了博士招聘信息就變少了,而且招聘信息中多了很多的附加條件,很多是鄭時沒辦法理解的。 整體下來,鄭時覺得自己看到的招聘崗位都是別人挑剩下的,這讓鄭時就業的積極性直降到零點。 鄭時覺得這麼多的招聘信息,無非寫的就是一句話,要麼做銷售要麼做生產,其他的都是碰運氣。 再找一份工作不是鄭時想要找回的東西,那麼就是其他的什麼了。 工作不是,是耐心嗎?也不是,是懶散嗎?更不可能是了,鄭時心裡變得一團糟,一天都在思考中度過也不是鄭時想要的,那既然想不出就不去想了,但是現在鄭時也不想繼續學習下去,鄭時的強迫癥讓他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在繼續工作下去。 “既然學不下去了,就好好放鬆一下吧,這麼多天的辛勤勞作,也該有時間閑一閑了”鄭時自語。“去看看電視劇,電視劇這麼長不知道要看到什麼時候了,一天根本不夠用,不然又要忙碌起來了。去出去走走,出去走走免不了消費,現在的日子正是精打細算的時候,不合適,那我就看看書吧,好久都沒去書店看看書了。” 鄭時覺得自己可能從書籍中找到答案也不一定呢,說走就走,鄭時來到了書店門前,鄭時記憶中上一次來這裡是在放寒假的時候了,鄭時意識到自己已經有一年多沒來過書店看書了,回憶起自己無憂無慮的學生生活,還有專心的在桌子前讀書的自己,鄭時甚是想念。 相隔這麼多天,這是從一個環境進入另一個環境,然後又回到這裡,鄭時發現了自己有很大的變化,自己不在心無旁騖,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情,曾經的自己重來沒想過一天要轉多少錢,還有什麼任務未完成,一心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對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什麼錯。”鄭時好像意識到自己失去的是什麼了,鄭時想著自己曾經在這裡專注的看書,不對不是專注,近了,鄭時想到自己當時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對也不是義無反顧的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思想純粹,那是什麼,鄭時感覺答案就在自己眼前了,可是自己對答案視而不見,到底是什麼,那是什麼。鄭時看著自己無意間挑選的書,書上寫著,“不要給自己借口,做想做的事兒,現在也不晚。”這個否定句吸引了鄭時的眼光,“不要,否定”,是了鄭時一直在不斷的否定自己,給自己找借口,懷疑自己,鄭時丟失的就是對自己的篤定。 人們都說解決問題時,在你意識到這件事不容易的時候,問題就解決了一半,鄭時覺得自己找到了自己丟失的東西,是剩下的一半的一半,找回對自己的篤定和自信就容易多了。 有時候過於執著與某件事情的時候,你往往會受到阻力,讓這件事情做起來變得比它原本的要困難。這樣會讓人吃到比平常多得多得苦頭。 做事不要太執著,這句話有些佛係,但是道理很讓人明白,鄭時不糾結於答案,很快就可以得出答案,這個答案無非對錯,這樣鄭時也不用在精神上吃那麼多的苦頭。 萬事遵從自己的內心,一切便會順其自然。這句話不是佛係用語,卻盡顯佛性。鄭時經歷了在外人無法看到的鬥爭,旁人的眼光看清事情真相,鄭時不過是拿了本書坐在位置上看書,這就是真實。鄭時精神上經歷的事情也是真實,不過這份真實隻屬於鄭時自己。一旦萬事都順應了鄭時的本心,所想便不僅僅是鄭時的現實,具現成自然,反應為旁人的現實。鄭時不在懷疑自己,找回自己的篤定和自信,要做的就是順其自然,言即肉身,思即現實。 這就是找回篤定的方法,鄭時有了方法,要做的就是踐行這個方法。 鄭時打開書看起書來,思維在書中遊歷看累了,去休息,在咖啡廳點了杯抹茶,掃碼支付,抹茶端到桌前,鄭時一邊喝茶,繼續看書,一切自然。 鄭時點了杯抹茶,增加了自己的支出,但並沒有違背自己的精打細算。鄭時隻不過是在假期一邊喝茶一邊看書,這樣的日子不常有,所付出的代價遠遠小於鄭時這種對自己自然休假的篤定的收獲。 鄭時現在所作的無非和曾經上學時的自己所做的事情一樣罷了,鄭時就這樣不刻意的去轉變自己的員工思想,今後也不需要轉變自己的員工思想,因為從現在起鄭時的思維已經不在是員工思想了。 鄭時從上午看書到中午,準備去吃飯,上午的休假讓鄭時已經得到了充分的放鬆,如果這個時候鄭時想要去學習的話,鄭時不會去想任何事情。 鄭時中午去好久沒去的拉麵館吃了頓拉麵,他家的拉麵麵條不僅細而且還很有彈勁,非常好吃。鄭時印象中的第一碗拉麵就是在這裡吃的。鄭時後來也去過很多地方吃拉麵,一線城市,超一線城市,鄭時都吃過當地的拉麵,但是鄭時覺得還是這個小地方的拉麵最好吃。 一碗拉麵勾起了鄭時的很多回憶,鄭時記得自己第一次過生日,母親沒有給自己買生日蛋糕,而是來這裡給他點了一碗拉麵,過生日的時候吃麵母親認為可以長壽,再就是拉麵的價格比蛋糕便宜,當時鄭時家裡也不是很富裕,於是就給鄭時留下了深刻印象,後來日子好過了,鄭時生日的時候會吃蛋糕,鄭時不記得自己吃過多少蛋糕,隻知道自己吃過,但沒有此次像那碗長壽生日麵讓鄭時印象深刻。 鄭時出了門對麵有個包子鋪,這家包子鋪賣的比這裡的任何一家包子鋪賣的都好吃,當然價格也要貴一些,不過隻貴一塊,還算讓人接受,鄭時打算下次去這裡吃包子。 鄭時覺得自己上班的時候有休假,那麼自己不工作了,也要適當給自己放個假,像自己這麼多天,雖然是在學習,但是強度一點不比工作的時候的強度低,所以更加應該找時間定期給自己放個假。 不然,鄭時很難一直繼續下去,這次出現了這個問題,往後還會出現更多的問題。所以鄭時覺得自己必須給自己做做調整,鄭時將兩個月一天的假期改成了四天假期,鄭時覺得自己像公司那樣雙休,休假會太頻繁,即使照搬自己也沒有那個經濟實力去消費放鬆,兩個月四天看著很少但是主動權在鄭時手裡,鄭時真的覺得自己需要多一天假期不過是動動手指的事,這是鄭時的自由。 鄭時不工作的理由從來不是因為自己想一直休假,這段時間鄭時一連學了兩個月才給自己放了一天假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鄭時一想到自己辭去工作就像個傻瓜一樣,鄭時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想的一點都沒錯,就從兩個月十六天一天隻用工作八個小時來看,兩個月四天假期在就是一天從早乾到晚的生活都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更別提沒有一分錢的回報,鄭時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不是傻瓜是麻瓜嗎? 鄭時知道自己已經不能停下來了,曾經的生活永遠會是鄭時向往的生活,醒來是夢境的結束,而這裡是醒不過來的現實,沒有結束可言。 鄭時自語:“是醒不過來的現實,還是未醒過來的夢境,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丟失的東西我一定要找回。” 鄭時吃過午飯又返回圖書館,鄭時難得有時間拿出來去看書,那就要看個盡興。 鄭時的愛好有打遊戲,聽歌,看電影,看動漫,畫畫練字,但是鄭時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鄭時看了這麼多書知道書中沒有黃金屋,更別說顏如玉,鄭時喜歡看是通過看書,鄭時能夠體驗與現在不一樣的人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同時還能讓鄭時感到內心的平靜。如果說世界真的有末日的那一天,那麼鄭時逃亡的時候想要帶走的東西除了食物那就是書了。 現實中人是孤獨的,不管你有多少朋友,不管你多麼富有,人們難免會有覺得孤獨的時候,鄭時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但是他依然會感覺到孤獨。 鄭時在遇到困難無人排解的時候總會去練字,遇到更重要的事情做不出選擇的時候,鄭時就去看書。 鄭時看過書後,就像是重活了一遍,等一切結束,鄭時也從書中走出來了,鄭時覺得自己是在逃避現實,確實一遇到困難應該做的應該是去尋找解決的辦法,鄭時也會先去尋找解決的辦法,但是總會有無法解決的困難,那麼鄭時該怎麼辦,難道硬著頭皮上嗎?像一隻飛向火焰的飛蛾,沒有人知道南墻後麵是柳暗花明還是頭破血流。 鄭時不過是用自己的方式來麵對整個世界,或許會錯過好的機會,但是鄭時知道自己不會因此遍體鱗傷。一本書過後,與其說是逃避現實,不如說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鄭時回到書店繼續翻看上午那本未看完的書,這本書已經被鄭時看了半本,今天一天的話鄭時讀完一本書沒任何問題,不過鄭時不喜歡一天把書看完,鄭時想要為下次看書留下一個引子。 鄭時可以放慢閱讀的速度,讓自己完全進入一個慢生活的狀態。鄭時看書是非常專注的,一旦看起書來,對於鄭時整個世界就剩下三樣東西,一是鄭時本人,二是鄭時看的這本書,三就是書中所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