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星期五 今天早上去端的兩碗豆花。很久吃一次就覺得很美味,隔三差五去就失去了這份享受,所以喜歡的東西要和他保留一定的距離,一旦厭煩了,就失去了一種美好。 昨天晚上又聽見了小虎的哀嚎,為什麼小虎不吸取教訓呢?既然要被小彪摧殘,為什麼還要過去呢?昨天下午又被小彪咬傷了眼睛,腳也咬出血了,晚上估計什麼地方又被咬了!我就在想這麼一個問題。如果某個人被我打了一頓,他肯定會記恨我一段時間。唯一不記恨的就是小時候。年齡越小,記恨的時間越短,年齡越大,記恨的時間越長。 比如我對待“好”的態度,小時候經常被我打,可過一會兒,他們又過來叫亮爸爸了。現在十幾歲了,如果再因為什麼事打一次,“好”估計會記一輩子,所以“赤子之心”是多麼美好的狀態。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丟掉了很多美好東西。比如忘記仇恨,對萬物的好奇心,對好惡的直觀表達,天馬行空的思想,思想和身體的超強恢復力,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說乾就乾的行動力。所以,為什麼成年人要剝奪小朋友的這些先天技能呢! 形容老年人最好的詞語就是:老小孩兒,天真,頑皮,鶴發童顏,人老心不老,所有的詞都是對小朋友狀態的一種向往。我們剝奪了小朋友的這些技能,然後我們自己又向往獲取這些技能。 最近兩年總結出對待“好”的方法。就一條:“做他們的榜樣,以此引導他們的思想”。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們做到?一開始很累,幸好現在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