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1 / 1)

“篩選企業肯定是離不開財務報表分析這個抓手的”老徐說道。   “那如何運用這個工具呢,是不是把會計學上提到的財務指標全部用一遍就可以哈。”   “當然不是啦,且聽我慢慢講來”。老徐略帶神秘感的講道。   “1、連續5年營業收入均要增長,且增速在10%-40%,如果單一年度出現下滑,了解下是一次性非經營性原因還是其他。    2、連續5年凈利潤均要增長,且增速在10-40%,如果單一年度出現下滑,了解下是一次性非經營性原因還是其他。連續2年及以上凈利潤下滑/某一年凈利潤直接為負,如確認不是非不可抗力造成,直接剔除。    3、當年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大於等於當年扣非歸母凈利潤。且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總趨勢要上升,有個別年度下滑可以容忍。但是凈利潤,營業收入/凈利潤持續增長,且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持續跟不上凈利潤的,直接剔除。    4、資產負債結構中,盡量有息負債(短期借款、應付債券、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為零。無息負債盡量在負債占比高,資產科目裡,商譽的數值要重點關注,一是關注減值的概率,二是關注它的數值大小,最好不要大於凈資產和凈利潤孰低值的20%。    5、銷售毛利率保持穩定趨勢,如果持續提升更好,毛利率數值不要低於30%,銷售凈利率保持穩定趨勢,如果持續提升更好,毛利率數值不要低於10%。如出現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毛利率,凈利率下滑,給1年觀察期。觀察期過後,仍持續惡化,直接剔除。    6、凈資產收益率連續5年不低於10%,上市後3年再觀察會更合理(募投項目達產,凈資產擴張和凈利潤釋放逐步同步),通過負債擴張推升的ROE需要區別對待。    7、營業外收入和投資收益是每年凈利潤增長主要動力的公司直接剔除。    8、借殼上市的企業,完成業績承諾後3年以上再進入篩選範圍,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非借殼上市公司    9、對於護城河的辨別,需要考慮競爭優勢的建立是否會導致潛在的行政手段管製。利用網絡效應切入多業務場景的公司,需謹慎觀察。    10、接受單一年度因不可抗力,公司內部產業結構調整(有利於增強長期競爭優勢的)導致的會計利潤虧損,毛利率下滑,但是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持續強勢增長。連續兩年的上述情形需要做復盤評估,如果結論為負麵(連續兩年及以上毛利率/凈利率/經營性現金流凈額下滑,即使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持續增長),剔除。”   “上述10條是我近10年來以全部上市公司財報為樣本數據,提煉出來的篩選框架,先別懵哈,我一條一條給你們解讀。”老徐看著下巴吃驚快到掉到地上的張衍還有嵐耘頡。   “第一、二條,意味著不要過度去追逐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長速度的企業。因為按照過去數百年的企業發展史來看,上述這兩種情形的企業狀態無法長久存在。一定會隨著行業競爭格局的改變,市場份額劃分的逐步清晰,而逐步回復到中低速增長。”   “第三條,說明對於企業的篩選,有現金含量的增長更能體現企業的投資價值,而一路伴隨著應收賬款高歌猛進的業績增長,終將在某一天迎來大樓的崩塌。”   “這第四條,小嵐,你從事信貸工作估計會有更切身的認知,你們平時投放貸款的企業,更多的借入的是帶息的長短期負債,但這類負債更多的會侵蝕企業的自由現金流,從而削弱企業自身的可投資價值,因為對於在產業鏈上擁有話語權的強勢企業,可以占用上下遊的無息負債,從來利用這個資金的占用來為企業盡可能的獲利。”   “第五條,更多的是反映所屬行業對手的競爭激烈程度,因為如果是高強度的競爭,毛利率必然會大幅下滑,因為需要通過賒銷來保持市場份額不降低或者降價已加速回款。”   “第六條,提到的ROE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15%是分水嶺,多數在15%以下的上市公司,基本賺到都是微薄的辛苦錢。隻有15%的這些裡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才有我們需要狩獵的獵物。”   “第七,八條,反映了投資的兩個要堅決避免的雷區,你們試想啊,一個隻靠營業外收入維持營收體量的上市公司,多奇怪;明明可以自主上市完成股權融資的企業,非要采用一定數量股權支付對價的代價進行借殼上市,不奇怪麼?”   說到這裡,老徐停頓了下,語重心長的談道,“這十幾年,市場上炒作ST摘帽,炒作借殼上市題材的風潮,每過一段時間就卷土重來。其實想通上述兩點,這類投機風潮帶來的高風險隱患,就可以避開的。”   “是啊是啊,徐老爺子,真心佩服您的這個框架體係,小弟猜猜,按照這些標準選擇的話,整個市場符合的家數,應該不超過2%吧?”嵐耘頡試探性的猜了猜。   “你這著實有些樂觀了,連1%都不到,吼吼。”老徐說罷,夾著幾口菜慢慢咀嚼。   “老徐,你這還沒解讀完哈,還有兩條哈。”張衍生怕他遺漏了,趕快插空提醒。   “好好,那言歸正傳哈,第九,十條也是近3年,宏觀經濟及中觀行業麵臨新常態下所增加的,因為這幾年來,有些行業因為行政管製的變化下,可以說一夜之間麵臨重創或者說大洗牌,這樣現象發生後,作為投資者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回檢你覆蓋的企業,有多少的持續競爭優勢(護城河)是來自於行政準入壁壘,或者行政管製,這類“護城河”在未來的時間裡將會變得非常脆弱。”   聽了老徐的翔實講解,嵐耘頡心裡的基本麵投資理念多少有了些粗略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