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意,《烈陽上仙圖》,也不是沒有,觸類旁通,提升了對《重水聖靈卷》的感悟。”賈環笑笑,道。 “……” 眾人不知該說啥好了。 真要如此容易,賈家上百年來,為何沒有出現,兼修了煉氣、煉體,還都大有成就的人物? “不要胡說!”賈探春喝道,心下高興。 賈環攤攤手,他的情況,和旁人不同,卻沒必要解釋了。 “咦,是李太白的《行路難》。”賈寶玉張望。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薛寶釵低聲念著,頗為觸動。 她的“長風”、“好風”,已經到來了。 雖還沒有遠“濟滄海”,可“直掛雲帆”,“長風破浪”而行,已是實現。 待書打開了另一份,那種獨特的法理,且不用多談。 紙上詩詞,乃是蘇東坡的《定風波》。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賈探春同樣大有感觸。 成為陽穀縣城隍廟糾察司的副司長,“玄冥鬼將”,沒敕封正司長和第二位副司長的情景下,她就是一把手。 陽穀的動亂,邪神的肆虐,能夠平定,她和寶姐姐、林姐姐的聯手,亦貢獻不小。 能如此快,便破境第三重神魄難——水針劫。 香火神道,也達到了堪比第二重神魄難的水準。 短短時日,她的實力,就大幅度增長。 一身才華,還有了用武之地! 非內宅家事,要管理一縣陰司的部分秩序。 如今回頭望去,昔時的風雨,都已無關緊要了。 而紫鵑捧著的那一份,上頭所書的,是李商隱表述對友人的思念的一首詩。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林黛玉笑了一下,道:“這首詩,是李義山的作品中,我唯一喜歡的一首。” “尤其末句,不過,要是‘枯’字,改為‘殘’字,是‘留得殘荷聽雨聲’,便最好不過了。” 賈寶玉笑道:“日後園內的殘荷,我們就別叫人拔了。” “那也不像話。”李紈搖搖頭。 枯枝敗葉,該清掃了,就不能繼續留下。 “環兄弟,你的禮物,我很喜歡,謝謝啦。” 林黛玉從紫鵑手裡接過,欣賞了兩眼,忽抿嘴一笑。 “要是這字跡,再優美、清雅一些,便更好了。” 賈環摸了摸鼻子,他的書法,漫說和賈探春比了,海棠詩社內,連賈蘭都不如,也就比賈琮好些。 “我開玩笑的。”林黛玉親自卷好了,交給紫鵑。 不過,她心底,驀然掠過一絲熟悉。 薛寶釵、賈探春,同樣卷了書帖,由大丫鬟收了。 因飯菜上齊,眾人入座,開始用餐。 所有人談笑之間,林黛玉猛地憶起,那紙內的法韻,似乎和“玄冥鬼將”的術法,有一些相似之處。 “同樣的生之意境……嗯,環兄弟的,偏向水行,且無那般玄詭……” “可是……” 林黛玉思索,秀眉微蹙。 再結合了之前,去怡紅院,探望遭遇了詛咒,剛復原的賈寶玉時,偶遇了賈環,所感受到的那一種熟悉…… 林黛玉自己也嚇了一跳,偷眼去瞧了賈環兩下。 “不會吧,環兄弟,便是‘玄冥鬼將’?” 一時,林黛玉又無法確定了。 隻能將這猜測,暗藏心底,日後多加留意,觀測玄冥鬼將與賈環。 她又看了看薛寶釵、賈探春,她們尚無覺察。 “也不能搞錯了,鬧出笑話。” 三日後。 大宋朝,陽穀縣。 一大早,賈環便和薛寶釵、林黛玉、賈探春,離開了神廟,前往縣城。 “赴任許久,尚是頭一回,去到縣城。”賈環感慨。 虎妖、邪神,接二連三,真個沒多少餘暇。 “將軍盡忠職守,楊大人處,必有獎賞。”薛寶釵道,臉帶麵紗,遮住了千嬌百媚的容顏。 林黛玉、賈探春,同樣如此。 三女的美貌,人間難尋。 個個是仙女臨凡,秀美嬌艷,清麗無匹。 不戴了麵紗,遮住嬌容,難免會引來登徒子。 雖是不懼,但終究是節外生枝。 “也不知大宋朝的城池,是何模樣?”賈探春期盼道。 “縣城的話,肯定是不如你們所在的神京城繁榮。換了東京,倒能一比。”賈環笑道。 大宋東京、大燕神京,古典世界最負盛名的兩座城池! 天下知名! 四方生靈,哪個不想去遊覽一番? 林黛玉留心,猛然覺得,玄冥鬼將的言談氣度,確和而今改變了的環兄弟,頗為相像。 “真是一人?” 請柬上的時辰,約定了正午。 之所以早早出發,並非距離太遠——以她們的實力,如果飛行,也耗不了多久——是想要遊覽陽穀縣城,四下裡逛逛。 此前的出動,絞殺邪神,任務很重,縱抵達了村莊鄉鎮,也沒有心情遊玩。 如今,一切塵埃落定,自然不同。 再者,大觀園中,亦很少能外出,至多寧國府、榮國府走一走。 神京多麼繁華,卻無實感。 陽穀縣城,不是東京,自比不得神京城。 可在三女這裡,已非常期待了。 當然,三女是為了賞玩縣城風景。 賈環則是想去看一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有無武大郎、潘金蓮、王婆、西門慶等。 “時間肯定早了,看不到‘大郎,該吃藥了’的名場麵。” “武鬆都還沒打虎呢。” 都是七境神祇,可以飛行,縱未臻至極速,也不久便趕到了陽穀縣城。 在偏僻角落,四人落下,之後緩步而出,來了大街上。 陽穀縣,在大宋朝,沒什麼名氣,也不是多重要的地方。 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街道上,店鋪鱗次櫛比,也有許多的流動攤販,沿街叫賣貨物,顯得煙火氣濃鬱。 “人好多啊。”林黛玉又有點不想逛了。 “來都來了,就四處轉轉。”薛寶釵攬著林黛玉的胳膊,往前而行。 “賣兵刃、丹藥的店麵,倒是不少。”賈探春左右張望。 大街兩旁,丹閣、神兵樓等,矗立大地上,牌匾生輝,已是開張營業,遊人進進出出。 酒樓、茶館、飯店等,同樣是客流量不少。 四人都是陰魂之軀,自無進食的需求,偶爾滿足口腹之欲,也單純是為了味道,或靈米的營養。 平民、農人、匠人、商人、道士、和尚、書生…… 各色的人物,雖不算稠密,卻也頗多。 “煉體士居多,煉氣士很少。” “養魂之事,等閑人家和宗派,是很難供應的。” 賈環也慶幸,還好古典世界之身,為賈家的正經主子。 否則,如何去走煉氣流? 也得不到《烈陽上仙圖》、《重水聖靈卷》了。
八十七 林黛玉的發現(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