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乾點什麼(1 / 1)

回到船廠時,二十四節氣已經是芒種了,冬訓期間,兀也裡讓一萬軍士和三萬匠戶開墾的五十多萬畝耕地,就是把地麵上能看到的樹木清理乾凈。已經長滿了草,挖出來的樹根堆成一座小山。五十萬畝地在叢林中形成十塊長十丈(33.33米),寬10米的綠色地毯,從穩禿河北岸開始向西北延伸。每塊地之間10米距離。   兀也裡站在臨時閱兵臺上,手持從朱雀空間裡拿出來的擴音器,開始他的上任演講:   “士兵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已經從匠戶轉為軍戶了,這裡是永樂大帝禦封的“船衛”。我是指揮同知,將來你們有轉為民戶的可能。這一切要看你們為朝廷做多大的貢獻!我要告訴你們幾個問題:   一、我現在是大明工部都水司造船主事,所以你們全是匠戶;大匠(二十五歲以上)們把機會留給下一代。   二、我還是“船衛”指揮同知,所以你們也是軍戶;幼匠(十五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將會編成十二個千戶所。   三,我另一個身份是皇家東緝事廠千戶,凡我千戶所屬下轉為民戶。以戶為單位加入東廠。   所以你們可在軍、民、匠中選擇。各營回去後,把每人意願統計一下,我有要求,二十五歲以上匠戶入選工部造船廠;十五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男子入”船衛”,是否轉軍戶,自願,不入軍戶者,入東廠千戶所訓練營或去匠戶營;十五歲以下不分男女必須進大明東廠船學堂;全體人員實行軍事化管理。那十塊耕地也分給你們種,種什麼?聽命令,令行禁止。全體人員分總裝等十一營,全體人員分十二個千戶所。千戶官由本官任命,再上報朝廷和皇上。”   天氣已經過了耕種的時節,因蒙元對東北實行了一百多年禁耕種政策,一經發現,抄家滅族。但遼東除外,所以過了開原和鐵嶺,無人會種地,也沒有種子和耕牛,本次運送“船衛”物資的牛和毛驢被兀也裡都用上了,老牛帶上鼻環,毛驢用布蒙頭,經過重新組合,全營人口(兀也裡從京師帶回26133人)共有100115(含兀也裡、阿哼、阿哈、百戶所)人,按匠籍和年齡分十一個營,總裝營一百人不變、護衛營十二個百戶所1344人、餘下98556人,木匠營、鐵匠營、服裝營、首飾營、建材營、食匠營、牲畜營、家禽營、五穀營九營平均調劑。匠籍戶需交賦稅,也就是糧食,所以這些匠戶裡不缺種田好手和飼養高手。   “芒種載薯重十斤,夏至載薯光根根”,兀也裡發現朱雀空間內有些物品是專門為他準備的,朱雀山西北五裡的農場裡有專用紅薯苗培育大棚。五十萬畝土地,一萬戶分,隻是每戶五十畝,兀也裡、阿哼、阿哈和護衛隊1344人的67350畝地在一起。兀也裡從書(農場資料室)上現學現賣,薯苗每畝種三千株,每平方米五株,每株苗距半尺。兩條壟相間一尺,兀也裡選擇了兩種種子,南瓜和玉米,南瓜沒有種在耕地裡,而是地邊的樹林中。玉米和地瓜間種,不是壟與壟,是畝與畝。書上說,如果地瓜底肥好,中後期田間管理跟上,畝產三千斤以上。五十萬畝黑土地產量應該不比用化肥和農藥的差,二十五萬畝總產量七千五百萬斤上下,光儲存也是大問題。再加上二十五萬畝玉米,每畝書上說是“噸糧”種,高產。這樣,五千萬斤玉米。做完示範,兀也裡意識進入朱雀空間尋找方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也有顏如玉。朱雀空間已經被兀也裡意識掃了無數遍,2千米是山腳向外的距離,盡頭是一層透明的軟薄膜,能看清那麵的物體,但不管用什麼方法也打不破。   朱雀神魂告訴他:隻有努力修煉晉級,薄膜會隨著向外擴張,不要試圖用暴力方式,一旦空間崩潰。會人道毀滅,也就是兩個世界的肉身和靈魂共同化作補充靈力的一分子。   兀也裡:我能回去?   朱雀:需要核爆炸引起時間和空間共振!   兀也裡:十四世紀核爆炸?   朱雀:一切皆有可能!   兀也裡鬱悶地離開了。朱雀空間的物體是2015年年底收進來的,漲知識,找度娘的年代,裡外無電、無網,無衛星。望物興嘆。   十一營匠戶之中,木匠營人最多,鐵匠營次之,這些人是由官府從匠籍黃冊中勾選出來的,造船主料是木料,用鐵釘固定、魚皮膠連接。隻要是木匠和鐵匠,匠戶數湊夠就行,在路過京師時,工部又把建宮殿的工匠補充進來,於是隊伍中有了燒磚瓦窯匠、泥水匠。這也成全了兀也裡,春天的“桃花水”使江變成了洶湧寬闊的水道,從兀也裡剛來時的一百六十米寬,一下子寬了三倍有餘。江兩岸低窪地點和少量耕地受到了波及。   兀也裡帶著與築城相關的工匠,沿江南岸,讓眾人提出各自意見,並畫出城的大致輪廓,一個等邊菱形,最長對角線有三十公裡,把所有耕地都包在城內,每個工匠營必須拿出書麵意見和城市規劃圖。一下子就看出了識字孩子的重要性和緊俏程度,兀也裡給大家十五天時間。結果他成了最忙的人,全體工匠子弟的字是他教的,學生來求教,他一邊教,一邊同求知欲強的少年探討建城的必要性、前瞻性,他的草圖大了幾圈,有三名李姓小孩連訣來問在哪裡種“稷(高粱)”才能產量高?   兀也裡說:“稷要在熟地上,”   一名叫李順的男孩問:“何為熟地?”   “耕種三年以上的土地。”兀也裡說,   一名叫李達的十歲男孩說:   “現在莊稼種在城裡,野獸就不會糟蹋了,假如都這麼建城,全家也不會離開江南了!”   “最好種在房前屋後!”李暢說,   “你們把心中的城和家畫出來”。兀也裡誘導著三人。   十天後,一張用毛筆畫的”阿什”城規劃圖送到兀也裡案頭上,盡管筆力稚氣,但一個府縣該有的都有了,署名是幼匠李順,李暢,李通,李達。泥水匠李自成。   圖中,工部都水司遼東造船主事衙門居中,左邊皇家東緝事廠遼東千戶所,右邊阿什衛指揮使府。三幢平房建築,在江和穩禿河交匯點。整座城有五個城門,有一水門在江河交匯處,四個城門,朱雀(江北岸朱雀山阿什烏拉摩崖主峰)、青龍(龍潭山,江北岸距阿什烏拉摩崖水路十五裡)、玄武、白虎。兀也裡前世在這裡生活了三十一年,他對這裡很熟,一次手術來到了四百九十六年前的原始森林中,“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是對這裡天然風水格局的詮釋。他在給護衛隊講攻防課時,隨口提過這段江兩岸天然大陣互為倚角。兀也裡知道“蝴蝶效應”,別人刮的是“颶風”,自己好像是被“旋風”刮了。   9864戶房屋按十塊耕地周圍建,總裝營建在造船廠和耕地間,其餘十組在耕地上建十個“田”字。一切都由木材建成,城墻也一樣。生活在原始森林中,最不缺的就是木頭。   兀也裡從朱雀空間中拿出來的三米長的“二人拉大肚鋸”在伐樹,破板方麵比“二人拉直條鋸”好用很多,尤其是對直徑不過一米的紅鬆樹,十萬人(大匠、幼匠、健婦)齊動手,一個一百平方公裡的木城三十天有了雛形。造船原料需自行乾燥半年以上,紅鬆隻要破為板材,乾燥時間縮短,其他闊葉木,乾燥時間不變,所以造船廠原料倉庫都裝滿了。流水線作業對工作效率提高叫總裝營吃不消,亦失哈自永樂七年開始造船,胡裡改部就給他備料,永樂十八年的大手筆,幾乎掏空了庫存,但胡裡改部的動作引起了周圍女真人的關注,江支流拉法河的兀也吾部就是代表,(永樂四年,兀也吾置衛,《明太宗實錄》卷40:“永樂四年三月癸酉,女直野人頭目例羅等二十一人來朝,置兀也吾衛,命例羅指揮同知,餘為千百戶鎮撫。”)   永樂十八年臘月初五那天,兀也裡接手造船廠才幾天。他們從阿什烏拉摩崖上遊馭船進入,三艘千料的沙船上裝滿木料。兀也裡同隨船來的千戶立齊進行了交談,原來,他們世代一直居住在“九頂鐵叉山”上。元至正年間,山上道觀不知何時多了一位陳姓道士,他教會了族人伐大木造屋,從此族人不再住那三處望天的巖洞,邢樞陸路奉旨置衛,他讓頭人例羅進京朝拜,以獲得朝廷支持,壯大族群。果然,族群人口增加很快。亦失哈大人水路溝通奴兒乾,沿宋瓦江(江)招撫女真人的消息傳入大山,陳道士便讓例羅頭人組織族人伐木造材,他個人造船,先小後大,先易後難,各種船木也儲存不少,說能換糧食和衣服。立齊如願以償地回去了。二人相約第二年再見。地種完後,兀也裡著手築城,水運提上日程。   從江下遊拉回的粘土,源源不斷地上岸變為上等青磚,在兀也裡的指點下,燒磚瓦窯匠和護衛隊隊員開始做實驗。“兩磨一燒”是“水泥”的原始煆造方法,隻是配料比例不同,試驗、記錄、再試驗,石灰石、粘土、石膏都不缺的情況下。矽酸鹽水泥出窯了。   水泥青磚城建第一房,“東廠職業技能培訓營,”兀也裡講了第一課,為皇帝為大明盡忠,把看到的,聽到的一切不利於安定團結的人和事,用文字匯報給東廠廠督亦失哈,由他去奏報皇帝。如能完成任務,就能由匠籍轉民籍,有貢獻就能授官職,進入士農工商的“士”,光宗耀祖。立牌坊也不是不可能的。   想要做到這一切,就必須過三關,第一關是忠誠關,每個人在加入東廠時,必須在效忠書上按手印,效忠對象就是永樂皇帝朱棣。效忠書是兀也裡按決心書形式寫的:“一入東廠,既為聖天子效命,凡對聖天子不利的言語,既為我終生打擊目標,為大明千秋萬代,奉獻本人一切,至死不渝。如違此誓,天打雷劈。立誓人:*(手印)。大明永樂十九年七月十五日。”   東廠是剛成立,新部門,新氣象,錦衣衛帶過來的惡習,隻是被人為地誇大了,司馬遷那樣的硬骨頭史學家不再有了,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沒有紅顏,哪來禍水,閹人無好人,連鄭和也靡費國帑太多。不許再乾。隻要地基打的牢,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建房。   第一批暗樁是以戶為組選的,這些匠戶是從酒匠、廚匠、布匠、畫匠、漆匠、妝塑匠、金(銀、銅)匠、泥水匠中選出來的,隻有一家人進府乾活,才能讓東家放心。這樣的匠戶必須是全家自願。   第二關是文化關、是家中有學習文化課出色的子弟,傳遞信息,查找文件,但又不能暴露識字一事。   第三關是技能關,凡通過忠誠關、有文化的匠戶,進入高官、儒家、學者之家要有那些人需要的技術和能力。這樣才能長期潛伏在他們家中,得到情報。優中選優,讓匠戶們自行投票,同行認可後,兀也裡告訴他們自身安全第一,不要特意去找逆賊。   兀也裡把第一批匠戶送往京師後,在原有校舍成立了大明東廠職業專修學堂,並把計劃內的“衛學”合並在一起,兀也裡自命“祭酒(校長)”他每天早晨講一課“忠君報國”,每天卯時三刻(五時四十五分)開始,他坐在大教場的點將臺上,打開擴音器,五個城門附近的灰色大喇叭,一起響,忠君是忠於大明之君,蒙元百年的統治下,匠戶的生活,遼東各族的生活,窮人代表朱元璋開國後,大家都看到了新希望,欽差亦失哈大人代表聖天子撫慰眾人,匠籍有望改變,乾活也會有工錢。報國就是報恩,人之所以是人,有恩必報,受人點水之恩,當湧泉回報。回報父母養育之恩,是做人的基本行為準則,“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做人不能禽獸不如。。。。然後是由他從空間裡拿出來的評書《嶽飛全傳》。電源是柴油發電機,   辰時開始,一百一十二名兵士進入教習角色,《千字文》、《百家姓》、《十以內加減法》、《軍訓(隊列和轉法)》。上午兩個時辰。中午飯(有肉),下午兩個時辰重復上午內容,晚餐。   除參加東廠暗樁培訓的以外,二十五歲以下男子,十五歲以下,五歲以上,結婚(大明女子十三歲即可結婚)除外。必須參加。兀也裡感到了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前世從書本上了解到大明匠戶中有文化的比例極低,醫匠世家出身的李時珍是特例。他必須學醫做匠戶,否則違法,全家充補軍戶衛所,他的秀才職稱是高考移民,湖北人參加廣東(黃州屬廣東布政司)科舉。明初匠戶中有很多被朱元璋賜與諸王,在府中執役,可授低級官職,世襲,不晉級。舉薦除外。   造船廠這些匠戶中4753戶是朱元璋建南京時從全國各地抽選的,船戶不多,3011戶是朱棣建北京後滯留的,工部甩包袱的結果,2100戶是他進京返回時討要的。他們隱隱有抱團苗頭。   水泥的實驗成功,大大加快了建城速度,也減少了成本,華夏傳統建城用青磚和三合土,眾窯匠在兀也裡接管匠戶營時就開始尋地建窯,燒製青磚,十五天一窯磚,一尺長,半尺寬,三寸厚的青磚,一窯兩萬塊,十個立窯,一個月四十萬塊。三合土的準備工作沒有完全做好。主料石灰、粘土、細砂還好,輔料糯米、雞蛋、紅糖不足,糯米湯、雞蛋清、紅糖水具有粘合劑的作用,朝廷下撥的隻有糧食和衣服,糯米、雞蛋、紅糖要用錢購買,金、銀、銅三幣是兀也裡的短處,他手中隻有一百五十兩銀子,水泥橫空出世,泥水匠有了用武之處。雞蛋清他另有用途。   兀也裡沒有讓匠戶先建城建房,而是命令他們沿江南岸建設堤壩,防止春天“桃花水”進城毀地毀房傷人性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用青磚,用從朱雀山和龍潭山挖山而來的花崗石。他把從空間內拿出來的螺紋鋼鏨子交給石匠營營頭石秀,讓他把朱雀山山體掏成一個大山洞,裡麵劃分出若乾小洞,主要用途是貯藏地瓜、玉米、南瓜。城內的山都建為山洞。藏糧,眾匠戶認為不可能。尤其石匠營營頭石秀,兀也裡關了他三天禁閉,在他高質量鑿出一個深十米,寬高兩米的石室後。   雞蛋與火藥風馬牛不相及,兀也裡前世出生在J省上營森林經營局永太林場,一年級在長安林場。小學畢業於響水林場。他上小學時,曾見過鄰居衣德厚爺爺自造火藥,硝石、硫磺,柳木木碳、雞蛋。比例是1。5:1:7。5,用磨磨成細細粉末,他用的是銅製小秤,量出相應重量的三種粉末,一斤粉末用三個雞蛋蛋清,攪拌成一個個小餅,放在陰涼處陰乾,(兀也裡是被叫去吃雞蛋黃)。再用鐵樺(硬度比鋼鐵)木製的小磨磨成顆粒狀,用細篩子篩,篩出去的和篩子上麵的重新製作,大小如蘇子(芝麻)卡在篩子網眼的就是成品。稱順藥,在洋炮(前裝無膛線火槍之華夏改製版。)裡裝多了不會炸膛。林區長大的男孩,對用獵槍打獵有一種向往。兀也裡用衣德厚老人的設備做過三次火藥,硝石是從廁所墻上刮下來的(老人告訴的,再熬一次曬乾),硫磺是從廢電線桿上瓷瓶裡砸出來的。木炭在林場不缺,隻是柳木炭難找。衣德厚老人告訴他注意事項:1、混合物不管乾、濕不能用明火和陽光暴曬。2、磨大顆粒不能用石磨。隻能用木磨。3火藥存放用熟鐵製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