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彎彎繞繞(1 / 1)

風起不息 作家X95Vs3 2759 字 2024-03-16

走在車站附近的路上,王楠在想自己目前的處境。   畢業證、學位證原件丟失是無法補辦的,隻能回學校開遺失證明,以後但凡需要用畢業證、學位證的時候都會比較麻煩。準考證,確認單等自己有電子版,重新打印就行了,身份證、銀行卡可以補,都不算太嚴重的後果。隻有畢業證和學位證最要命。電腦和硬盤裡沒有隱私隻是工作的相關資料,離職也有一年半了,很多數據也都過時了,不算商業秘密了,而且被電腦店回收後會被恢復出廠設置,沒什麼隱患。   想到這裡,沉重的心算是有稍微的輕鬆了。王楠知道這事怪不得別人,如果自己謹慎小心一點,包不丟就不會承擔這樣的後果了。遇事先反思自己是有教養者的肌肉記憶,也是他們情緒內耗的根源,內卷苛責自己,原諒理解對方。有所謂也有所畏的人終究沒法與無所謂且無所畏的人比無恥和無底線的,這是為什麼通常君子在具體事上鬥不過小人的根源。   車站部分保安、站外的瘦黑個、車站內的非善意取得者、拾荒者已經結成了利益共同體,他們都能從這件事中分得利益,而隻有最底層的小偷才需要承擔風險。如果丟失者較真,那麼東西找不回來的可能性比較大,就算運氣不好,手法不老練被抓到了,那結果也由小偷自己承受,其他人不會受到牽連。保安隻是幫忙出主意,沒收一分錢。瘦黑個隻是收了住宿的房費,助人群裡的群友們隻是搶了一個紅包,然後幫忙問問有沒有人見到丟失的包,恰巧一個拾荒的在某個不起眼的垃圾堆裡找到了部分遺失的物品,好心的給送了回來,然後失主處於感激給了這位在社會底層的謀生者一個紅包。整個過程是和諧向上的體現,沒有任何人出於私心牟利!   要是不按照這個失主出於感激主動感謝幫忙尋找失物的熱心群眾的劇本,那麼這個事情的走向是什麼樣子呢?   走向一:失主丟失的物品不要了。這樣的話,非善意取得者把撿來的物品賣掉,換成錢,幾乎沒風險。   走向二:失主通過報警試圖尋找回丟失的物品。兩種結局,一種結局是非善意取得者手段高明,沒有留下什麼有力證據,最終無法找到相關物品,不了了之。幾乎沒風險。另一種結局是非善意取得者手段不高明,留下有力線索,或者丟失物品事關重大亦或者失主能力通天,反正就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和辛苦追蹤後,最終將丟失的物品找到,成為一件人人稱贊的典型。有風險,但幾率不高。   走向三:失主先假意通過熱心群眾幫忙,然後找到丟失物品後,再舉報。首先這個機率非常小,其實就算是舉報,可沒有什麼實質性證據,成功率非常低。還會被好心人說成不懂感恩、反咬一口。幾乎沒風險。   遇到專項整治,幾方可以互相配合,減少本地區的發案率,整治效果十分明顯。這就是社會的牛皮癬。一旦形成了利益共同體,隻有打破這個利益共享的循環,才能打敗這個團體。   折騰了一下午,吃過晚飯,看著華燈初上的車站,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更加熱鬧,這裡不僅有汽車站,還有火車站,兩個站對門對麵,鐵客聯運,人流量一天到晚不見減少,王楠在遠處樹影下,觀察著瘦黑個,從下午到現在,王楠觀察了大概3個小時了,已經有2個人來找瘦黑個了,倆人都不像王楠那麼上道,有一個還跟瘦黑個發生了爭執,最終不歡而散,另一個人也像王楠一樣加了微信,估計也是付了錢,看來他們今天生意不錯。   付錢的看著像坐辦公室的年輕人,穿著西裝,背著雙肩包,應該是出差的,看樣子是把重要的東西弄丟了,他非常的著急,時不時的詢問瘦黑個,瘦黑個時不時的打電話,最終在接了一個電話後,跟這個年輕人說了幾句話,領著年輕人走到路邊,在半路上,年輕人進入街邊的商店然後又出來了,沒見到買什麼東西。不一會,一輛麵包車過來,瘦黑個跟麵包車司機說了幾句話,又跟年輕人說了幾句,似乎在商量著什麼。王楠猜測麵包車司機要把年輕人帶到一個地方,王楠想搞清楚他們的協作模式,在附近攔停了一輛出租車,跟著麵包車走了。   出租車司機不願意跟著麵包車。王楠跟司機解釋,不會給他添麻煩,遠遠跟著就行,等車上的人下車了,就停下。司機依然不願意,想讓王楠換輛車,王楠開始利誘,解釋可以多給錢,出租車司機依然不情願,這時王楠臉色一變,狐假虎威的說到“知道我是乾什麼的嘛你就不願意去?你是不是跟他們是一夥的!”   司機明顯有點震驚了,慌忙解釋自己要在這一片拉客,不想得罪這些地頭蛇,跟他們不是一夥的。   王楠安慰勸解著司機,保證著不會給司機添麻煩,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其他夥計已經跟上了,自己不坐出租車容易暴漏,自己不靠前,遠遠的跟著就行,司機也是很無奈的跟著麵包車,麵包車七拐八繞的走到一個小巷口停了,那個年輕人下車了,王楠他們減慢了速度,待麵包車消失、年輕人走進小巷,王楠才下車,出租車司機沒收錢,因為他確實不想惹上麻煩。   王楠慢慢的走近小巷,這條小巷目之所及都沒有攝像頭,裡麵又黑岔路又多,王楠慢慢的往前走,隻是隱隱約約看到一群人,應該有四五個人,分成兩撥,其中三四個與另外一個分別走開了,等王楠跟著那一個人,走出小巷口的時候,看到那個年輕人提著一個電腦包坐上了出租車離開了。年輕人進入小巷的時候,是沒有電腦包的。那三四個人,應該是把包給失主送來,又擔心失主不守規矩,所以人多一些,好形成威懾力的,鎮住失主不敢亂來的。雖然昏暗,但從身高和走路姿態判斷,那群人裡,明顯有殘疾人和未成年人。之所以派麵包車,是要失主始終在監視範圍內。之所以要去商店,是因為要換現金。王楠沒能跟這個年輕人聯係上,也不知道這次這個年輕人損失了多少錢。   王楠此時開始在糾結晚上住哪裡,自己身份證也丟了,隻有電子身份證,晚上去哪裡都不太方便,又不想麻煩朋友,去瘦黑個那裡住?風險有點高,一方麵會給他們繼續敲詐的時間,另一方麵保不齊會有其它的連環套風險。想到身正不怕影子斜,再考慮到既然已經見識了,不如看個清清楚楚,搞清楚他們是怎麼運作的,把沉默成本的價值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