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丘縣位於華北平原,自然條件比較優越,自古以來就是糧倉,這裡土壤肥沃,地勢平坦,雨熱同期,無霜期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適宜。光照、溫度、降水特別適宜種植農業,一年夏秋兩季,冬小麥、秋玉米的格局奠定了農業發展的基礎。這些年,隨著環保要求的提升,秸稈禁燒成了上上下下一致認識,當然,部分農業生產者除外。 為什麼說是部分農業生產者呢?秸稈禁燒一來是增加成本。為什麼會增加成本呢,我們先看如果不焚燒,怎麼處理呢?以小麥為例,小麥收獲後,需要將粉碎的秸稈打捆、運走。有一些養殖大戶或養殖場可以免費打捆、運走。但絕大部分還是要靠種植者自己或者雇傭機器、人力打捆、拉走的。以玉米為例,要麼粉碎還田,要麼秸稈離田。玉米如果是人工收,粉碎還田,需要先打桿粉碎,然後再用機器粉碎玉米稈的根部,這兩項以今天的市場價格算,是100元1畝。如果是秸稈離田,那就需要50一畝的打捆費。運離的費用另算。如果是機器收,80元一畝的收割費用裡,至少有20元是粉碎的費用。再花50元一畝去粉碎玉米桿根部。費用這一塊明顯增加。 二來是病蟲害增加。這些年農作物的各種新病、各種說不上來的蟲子、雜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沒有焚燒秸稈,導致的蟲卵、病菌、雜草種子沒有被清理。這樣又反過來增加農藥的支出。 三來是現在秸稈又不讓入村,那麼如果農戶自己秸稈離田,就需要考慮堆放的問題,大部分的結果是直接傾到至溝渠坑塘,帶來新的環境問題。 相較於一把火點燃,上述的問題就不會出現了。 當然,焚燒秸稈也會有很多缺陷,比如環境汙染,空氣中的塵埃增多,影響交通、引發呼吸係統疾病等;比如會減少土壤肥力等。 也有一部分人確實因為秸稈禁燒享受到了紅利,比如農藥相關、機械相關等。最終的成本是種植者承擔的,可秸稈禁燒帶來的好處是全社會的,除了少部分不進行生產的人享受最多的紅利,大部分不進行生產者享受了普通的紅利,而從事生產者隻是享受了普通的紅利、甚至都很難享受到紅利。事實就是這樣。 在當下的時段,禁燒是主流,所以各級政府都會嚴防死守。如今禁燒也搭上科技的順風車了,以高丘鎮為例,全鎮裝了36處高清攝像頭,可以全麵監控全鎮範圍。高清攝像頭可以通過專門的係統,實現鄉-縣-市-省四級聯防聯控,直達調度。各級政府又是嚴查嚴打嚴罰,每被上級單位發現一處火點,將被扣罰50萬元工作經費,要知道,高丘鎮一年的工作經費也不到500萬。這種情況下,每到夏收秋收的季節,秸稈禁燒就成了重要工作。 王楠的第一份工作任務,就是被安排進行係統值守,盯著禁燒係統,哪裡有火情,及時通報。這個工作按說不難,可是難的是及時通報。當攝像頭發現了火點,係統會給出一個大概位置,而值守的工作人員,就要及時的判斷火點的位置,及時通報給相關的村,問題在於,係統的判斷會有失誤,而工作人員如果不熟悉各村的管轄範圍且不能對照係統及時判斷出來,那就很麻煩了。 很不幸,王楠不屬於熟悉各村管轄範圍的人。 第一次單獨處理火情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難題。從係統給出的判斷來看,屬於高陽村,王楠按照要求,第一時間將截圖發到工作群中,然後立即打電話聯係高陽村的書記,高陽村的書記掛了電話不久,就在工作群眾中回復“不是高陽村火點”。王楠再次打電話過去,問屬於哪個村的時候,高陽村書記以不清楚為由拒絕透露。 這時候,王楠就得再接著去判斷這個火點屬於哪裡。找地圖對比後,王楠判斷有很大比例是趙閣村的,就通過通訊錄聯係趙閣村的書記,可是趙閣村的書記在應酬,讓王楠聯係另外一位村乾部,王楠解釋沒有這個村乾部的電話,趙閣村的書記就讓王楠問辦公室主任。 王楠感覺血壓在飆升,強忍著回應趙閣村的書記“你手機裡就有他的聯係方式,直接打個電話就可以了,你們村的事情,你支部書記安排比外人去安排合適的多”然後就把電話掛了。 本以為這就結束了,可是沒多久,群裡有人回復,不是趙閣村。沒辦法,再次比對地圖,疑似劉營村的,就給劉營村的書記打電話,過了一會,劉營村的書記回應,不是劉營村。王楠無奈,又給吳樓村的書記打電話,同樣,吳樓村反饋,不是吳樓。 奇了怪了,火點東西南北就這四個村,都說不是自己的,那能是哪裡呢?王楠又給吳樓村的書記打電話,吳書記說確實不是吳樓的,王楠問是哪個村的,吳書記說,他也不清楚。 這件事讓王楠得出兩個結論,一個是大家都不願意被動乾活,再一個是大家都不想得罪人。 事情到了這一步就尷尬了,也麻煩了。問題還沒有解決呢,火還在著,怎麼辦呢? 王楠給高陽村的書記打電話“高書記,那個火點好像就是高陽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趙閣、劉營、吳樓村都確認不是他們的,係統上顯示是你們的,如果你確認不屬於你們,那你派個乾部到現場拍個水印照片發群裡吧,別回頭這個賬記到你頭上了” 高陽村書記還想掙紮“從圖片上看,就不是我們村的” 王楠問:“你要是確定不是你們村的,你最好留個證據,因為係統判定是你們村的,不然以後說不清楚” 高陽村書記還是不肯“從圖片上看,在我們村東麵,感覺離劉營村更近” 王楠說:“好吧,那我再給劉營村打個電話” 王楠這時候給劉營村書記打電話“劉書記,那個火點是劉營的,趙閣、高陽、吳樓村都確認不是他們的,係統上顯示是你們的,如果你確認不屬於你們,那你派個乾部到現場拍個水印照片發群裡吧,別回頭這個賬記到你頭上了” 劉營村書記也不願意“看著不是我們村”。 王楠:“是不是的,派個人去現場拍個水印照片就知道了,不是你們的誰也賴不上你們,跑一趟,防止回頭這個賬記到你頭上了” 劉營村書記最終無奈派人去了現場,把火撲滅了。這時候也不說這個火點到底是不是在劉營村的地界了。 王楠又得到了一個認識,那就是要鬥智鬥勇,不該軟弱的時候不能軟弱。 後來王楠才知道,防火扯皮的事情還算是好差事,等到被發配到防火棚的時候,王楠是無比懷念辦公室值班防火的日子,風吹日曬不到,有水有空調,比著防火棚裡被太陽曬焦好受多了,關鍵是還沒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