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主意(1 / 1)

西明離火 觀雨聽竹 3476 字 2024-03-16

這一晚亂過了,就在南關城樓下的一間已經停業的酒樓——盡管用度惟艱,程知州還是為南離備下了接風宴。   這是官場的禮節,大明雖然破落了,規矩不能壞是不是。   陪席的還有城中三位西營走了又打回來的坐地販鹽大戶,以及本州自鄉下躲入城中的幾位紳矜。   這就是原明的社會階層秩序在殘明的餘光映照。   如果南離不曾介入這個時空,這些封建官僚的規製、原則還將在一個落後的封建王朝再茍延殘喘三百年。   除了衣冠,明還是清,有分別嗎?   這是在這一時空第一回麵對一桌正經像樣的宴席,可是望著眼前這桌還算豐盛的魚肉,饑疲的南離竟食不下咽,他表麵上應付著程知州與藍師爺的客套,心中卻在轉著一個漸漸膨脹的念頭。   這個邛州遠遠不是原本想象中的趕來了、就占住這麼簡單的事,其狀況遠非寶和寨那邊小小山寨加四鄉百姓般的簡單。   就這城池,就這官府,就這躲進城中的豪紳?   我來這兒乾什麼來了?維護他們繼續魚肉流離失所的難民?   即便坐了城池,把那死丫頭扶上監國位坐穩,又是誰特麼得了好處?   我趙南離既然立於當世、欲做大事,不能救民水火,何談天下太平?   難道就做個小軍閥就而已!   “天下事不當如此!”   南離不自覺間竟“啪”地一拍桌子叫出了一聲,一下子酒水四濺,把程知州、歐陽直、藍師爺都是一驚。   南離這才回神省悟,歉然抱拳道:“趙某思慮河山不復、達子在側,因此憂憤國是,不想情難自已,實在驚擾諸位雅興了。”   眾人這才釋然,程知州勸道:“趙參戎一路辛勞,還要憂心國是,年輕一輩之楷模,異日前途不可限量。”   嘴上勸著心下卻頗不以為然:不是沒人急著匡復河山,結果都是碰上大清兵,死了!馬乾不就是個例子。   “叨擾諸位,來日看某為程老爺滅此朝食,安一城軍民之心。”   南離口上表著決心,心中說的卻是:看來我得先安你這位大老爺的心。   然而一座官紳聞言無不歡欣鼓舞——頂雷的終於來了!   程羨良跟著撫須稱贊,心中卻含隱憂,其實言談中程羨良覺南離談吐文雅,頗有儒風,心內覺得比那些動輒拔刀大罵的丘八強上許多,這時看來雖也偶有失態,其實算不得什麼,年輕人哪有不氣盛的。   他是又想起了重慶的舊事:唉,年輕氣盛啊,曾英不是可惜了的。   其實他不知,南離可不是在盛氣,他是在打定主意要把這邛州改天換地,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席間的紳矜、大戶自然不知其心,隻是聞得來了位少年將軍,又見南離英武儒雅,必定是個懂規矩的,一時間不住敬酒恭維,大有結納之意。   南離虛與委蛇間滴水不漏地應付,說到為邛州解圍的破敵之策,南離飲下相敬來的一杯酒,豪氣乾雲地拍了胸脯。   “南關交給我,破敵就從南關起。”   程羨良未答,先情深義重地看看作陪的張應興,眼見張應興聞言大鬆一口氣,欣然道:   “這般最佳,張某可以挪出兵力加強西關守備,這麼一來,北關、東關都可有人手富餘。”   程羨良見張應興如此,就拱手向南離微笑道:“虧得參戎思慮周全,正該如此。蜀藩有此千裡良才,大明中興有望矣。”   在程羨良等人看來,世子行臺大隊未至,南離此來似乎僅僅是先行為世子打前站,順便也為了世子欲落腳於此而幫助本城加強守備,因此隻是一支偏師而已,守城這事還得以本城人手為主。   在南離心中卻知,用兵攻守,最忌號令不一,真要守城,須得先明確主將、嚴明號令,將城中人力、物力統一調派。   雖然對於這城池攻守沒什麼經驗,他卻知這個最基本的用兵要領。   此時不提這個,是因為已經打定了主意——他趙南離壓根就沒想守城。   到掌燈時分散了筵席,南離欲登城巡夜,程知州興致甚高,就攜眾人一起登城,眼見得南離手下有部將布置士卒登城守備,迎候時言語間也恭謹有禮,個個大感寬慰。   飲過幾杯土酒的程羨良竟於城頭揮斥方遒之意,順帶著大贊南離,也不嫌兵少了:   “有道是兵貴精而不貴多,將在謀不在勇,趙參戎有勇有謀,兵精而將勇,大勝之相!”   南離倒是很清醒,遜謝客氣一番。最後程知州攜眾人下城,還是張應興相隨南離擺布,一起巡視夜間城防。   張應興卻乘著酒興,越聊越是興起,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果然不愧其應興之名。   眼見這趙南離少年得意,卻甚是謙遜,吐屬又頗文雅,與一眾紳矜談吐得體,是個讀過書的樣子,與自己這武人更是推心置腹,因此張應興很是傾心。   不過這一回張都司不曾注意到,這趙南離的關注點可不像白日一般在城外了,他一麵與張應興交流城池攻防心得,一邊不為人注意地總是一眼一眼地往夜色中黑黢黢的城內打量。   又上了西關城樓,城樓裡南離轉到向裡一側打量城池,見夜色裡城中一片黑暗,隻有不遠處有一處燈火照映,空中還有香煙繚繞,那位置分明不是白日去過的衙門,南離指著那邊就問已生倦意的張應興:   “那是何處燈火。”   “那是三義廟,拜劉關張,其實還立的有趙子龍神位,因為拜趙子龍的多,也稱子龍廟。”   “拜趙子龍?”   “求子啊!子龍子龍望子成龍的麼!善男信女頗多,四鄉有名。”   “……”南離自覺很是無語。   “這又是乾嘛?”   “遊神,祈求地麵安靖。”   “西川還有這風俗?”   “各地風俗不同,我們雲南老家都拜山神、拜五通的多,兩川之地尤其西川,三義廟、武侯祠,拜的不少。”   望著被一眾人擁擠抬出的木像,在火把光照耀下,隆重地眼城墻根巡視,寂靜夤夜,風過處真有那麼幾分神明出巡的感覺,再看著白日哭訴泣求的麻木百姓,到了迎神時竟一變而神采奕奕,南離摸著冒出幾根胡須的下巴,陡然就有了一個主意。